从体育舞蹈看中西社会的审美文化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_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交往的频繁必然带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舞蹈作为文化载体有其重要的作用,体育舞蹈与中国民间舞在相互融合与发展中显现出了各自的文化特点。作者基于二者共性,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中西社会审美文化的异同,从美学的角度来探求中西社会审美文化的本源,以期为体育舞蹈与中国民间舞蹈的相互融合与共同繁荣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舞蹈与中国民间舞蹈 发展与融合 中西社会 审美文化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各国间的文化相互渗透逐步加深,而舞蹈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其间发挥着不可磨灭的桥梁作用。体育舞蹈因其华美、高雅、奔放的形式和具有异域风情的音乐令人倾倒,而中国民间舞蹈也以东方的柔美与神秘感召着世界各国人民,它们各自不同的吸引力必然导致了最终的交汇与融合。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民间舞蹈演绎了五千年来各民族文化积淀下形成的丰富多彩的舞美篇章,同时,我们也能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史迹。体育舞蹈源于西方,发展至今不过数百年,却展示了近代西方的整个文明发展历史,影响着整个世界。其二者具有的文化底蕴使得这种肢体语言在相互交融中得以诠释,把握了体育舞蹈与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也就能够窥视其社会生活的一角,能够比较直观地解析二者的审美文化。
  
  一、体育舞蹈与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
  
  1.体育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体育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以前,它是由古老的民间舞发展演变而成。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民间舞逐步进入贵族城堡的舞会中,最早出现在意大利。15世纪末,宫廷舞蹈又演变成奢华庆典活动的骑士舞。16世纪初,交谊舞的“低舞”派生出“帕凡”、“拉伏尔地”等壮观华丽的队列式舞步,并由“步兰尔舞”派生出法国的“库尔特”“不雷”,以及西班牙的“查礼舞”等更为豪华富丽的舞蹈。18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民间流行一种“兰德勒”舞,后演化成三步舞一华尔兹。
  19世纪,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和浪漫主义运动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很大影响,波尔卡、华尔兹四方舞等十分流行。到了19世纪末,当华尔兹舞方兴未艾之际,一种揉合了波尔卡、华尔兹的新颖舞步——狐步舞应运而生。20世纪初,交谊舞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24年由“英国皇家交际舞专业教师协会”召集了各国舞蹈专家,对当时的交际舞进行了整理,将各个舞种、舞步、舞姿、步法进行分类并加以规范化,同时制订了便于比赛的某些规则。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老国标”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发展成为“新国标”,新的国际标准交际舞中增加了拉丁舞,1960年拉丁舞被列为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的比赛项目。至此,体育舞蹈形成了两大种类10个舞种。分别是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探戈舞、快步舞)和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牛仔、斗牛、桑巴)。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舞蹈有了更蓬勃的发展,国际体育舞蹈协会的会员国已达40余国。
  
  2.中国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民间舞蹈源远流长。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盆上,从舞人整齐一致的服饰和动作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祖先就已创造出有一定艺术表现力的民间舞蹈。汉代设立了采集民间歌舞的专门机构——乐府,在汉代盛行的百戏中出现的龙舞、狮子舞、高跷、剑舞、绸舞等至今仍是普遍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唐宋以后至明清,民间舞蹈在民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民初建立的各类戏曲科班,整理了戏曲演员舞蹈基本动作训练的教材,确立了各类动作规范,给予了中国民间舞蹈创造性的发展。1919年的“五四”运动,掀起了探求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社会思潮。在这个思潮的影响下,舞蹈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前后,西方的舞蹈如“土风舞”、“形意舞”、“体操舞”等,曾在中国大城市一些学校中有限地流传。4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融合中西方舞蹈成分的“新舞蹈”运动,从历史的时代意义来说,这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舞蹈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舞台艺术。
  1980年以后的10余年间,中国舞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舞蹈新时期”阶段。中国的舞蹈编导们勇敢地从单纯的,“庆丰收、过节日、歌功颂德”的创作模式中摆脱了出来,开始注意寻求和探索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中国舞蹈在整个20世纪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很多舞蹈家们在扎根于本民族文化深厚土壤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中西方舞蹈文化的结合点,不断尝试着以西方现代舞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读解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这种探索在21世纪表现的更加突出。
  
  二、体育舞蹈与中国社会的融合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大量的社交舞、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团来华演出,并在2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20世纪初中国舞蹈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1926年11至12月西方现代舞鼻祖依莎多拉·邓肯的学生爱玛·邓肯率领的莫斯科邓肯舞蹈团,表演了具有依莎多拉·邓肯风格的现代舞,它们的舞蹈具有很强的前卫意义,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
  西方舞蹈团体的一系列演出活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特别是大都市里,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这就是以华尔兹、探戈、列对方阵舞等为代表的西方社交舞。于是,围绕学习教授交际舞的机构迅速产生,出现了很多交际舞学校和书籍。这些机构的成立与存在为西方舞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培养了一大批舞蹈爱好者,使交际舞很快成为了中国社会最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体育舞蹈审美和中国民间舞蹈审美在各自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交融
  
  舞蹈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无论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有一个走出实用价值而追求纯艺术与审美意境的过程。以往的中国民间舞蹈常常与庆典、祭祀、图腾崇拜和宗教仪式有关,在神秘意味背后却无法摆脱自身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虽然它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纯舞蹈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审美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提升,艺术的实用性和功利价值不断被淡化,其独立的审美意味不断强化。这种超越功利的审美价值具有很强的文化凝聚力和理想感召力,具有一种引导人们变得纯洁、崇高的精神力量。相对而言,体育舞蹈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产物,它毋需背负历史、宗教和政治,是相对的一类纯舞蹈艺术。自觉地把舞蹈作为审美对象,同时又自觉地把舞蹈作为人类自我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段,是近代以来最为鲜明的舞蹈现象。
  
  四、从体育舞蹈与中国民间舞蹈的 发展与融合中比对中西社会的审美文化现象
  
  1.审美意识的比对。中、西方审美意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上。体育舞蹈要求舞者表现得时而高雅华贵,时而热情奔放,并延续到舞蹈之外,包含服饰、音乐、欣赏水平、经济能力甚至社会地位等等方面。在舞蹈的发展与变化中,伴随着舞蹈文化的形成,继而产生舞蹈文化现象。而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审美对象一旦将人脑中那些潜藏的原型唤醒,就可以凭借经验,联想,本能地获得这种原型的审美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经验型的民族,我们的思维也同样是一个经验型思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都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拒绝外来文化的侵扰。相比之下,在审美的过程中,西方更多注意的是立体思维,而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直观效果。所以,体育舞蹈多以肢体语言来传递内心感受,而中国民间舞蹈则多以脸部表情与舞蹈场景来演绎情感。
  
  2.审美哲学思想的比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为至高。西方人的基本态度却是物我对立。在对立思想的支配下,西方人很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用概念化推理演绎对象的思维发展到用实验剖析事物本身,在审美思想中更强调人为因素和量化微观。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受到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带来的审美欣赏方面的变化对舞蹈产生了重大影响。体育舞蹈的传入中国,打破了中国传统审美对圆形美的追求,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型线条为最美,而是追求棱角分明,开始喜欢长线条,中国民间舞蹈受其影响,其程式化动作的线条也明显地有所加长,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3.审美现象的比对。体育舞蹈追求的是个体的表现力以及从个体身上发射出来的立体美,而中国民间舞蹈则更多的是以整体的舞美效果出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当代审美文化将研究对象集中在当代的审美现象上,审美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项,而审美现象是审美文化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当我们从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接受等状况来审视,则当前审美文化的转型就不只是以一种变化可以说明的。在某种意义上经历了一次革命,以至于当人们要言说它时,已不能简单地以审美文化中的当代状况来描述,而必须称之为当代审美文化了。体育舞蹈与中国民间舞蹈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审美文化也正是如此。
  
  五、结语
  
  人的认知思维具有同化、顺应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揉合原有审美对象的功能当然易于为对象所同化,这种同化和顺应的最终结果,极大地丰富了原有对象的审美水平。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近代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引进和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并用以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已被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西方的审美观念给中国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中国的审美观念也逐步被西方人接受和喜欢,中国民间舞蹈正通过各种方式走进西方人的世界。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影响,世界文化在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作用下,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趋同性,中国民间舞蹈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在迎接挑战和表现主体个性的过程中,向世人们呈现出了自己的现代审美意识。这种现代审美意识,正是中国民间舞蹈走向世界,与异域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前提。只有走向世界,拥有现代审美意识,才能最好地保持具有深层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这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者的使命。
其他文献
在美国的法律中,夺回财产是免责特权的一种,是为了补充公力救济的不足而规定的一种自力救济的方式。与民法中体现的自助行为颇为相似,而自助行为虽然被世界各国认可,但是在中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网络权利人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桥梁,基本上所有的网络侵权行为都是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而得以实施的。以内容为划分标准,网络服务提供者分为技术服务
对于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健全他们的心理素质是每个教师要探讨的焦点,也是每位教师需要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本人从三个方面入手浅谈了以下几点体会:
[摘要]新课本内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很贴近;新课本内的文字很生动;新课本内的事例很有趣;新课本内的插图很精美;新课本内的实验很新颖。那么,如何学好化学新课程呢?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实验是知识的源泉,功夫是获得成功的保证;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了“兴趣、实验、工夫”就一定能够把化学这门学科学好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程 学法点拨    初中化学新课程已正式启用。新课本内的内容与我
针对现有的管道机器人适应管径单一,机械结构复杂,协调控制困难,小管径不能实现自适应转向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管道机器人的自适应能力,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单驱动蠕动式管
楮头红,又名肉穗草、风柜斗草、风鼓斗草,是福建民间常用中草药,来源于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四川、云南、台湾、湖北、广西
摘 要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重点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食品安全更加重要。然而,随之出现许多食品添加剂、转基因技术等应用到食品生产中,使得食品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不完善和经济上的问题,使得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急剧增加,这些都严重损害
[摘要]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教学应该从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化学现象入手,诠释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了让学生改变恐惧化学的心态,以一种更从容的态度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我们实施了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实验、感悟    难道化学真的那么难学吗?2006年开设《化学与生活实验》这门课程时,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述身边的一些化学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