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高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天水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新形势下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3-02
  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一直处于不断的改革变化之中。天水师范学院历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重点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时调整上,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没有大的变化。教学内容虽然有一些调整,但是始终都是最基本的概念和操作,并没有反应出来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基础教育形势的变化。
  当我们对天水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计算机基础教学时,不能不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已经更多地融入到了他学科和专业课的教学中,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用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已经步入正轨,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有了显著提高[1]。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更深的层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改革。
  一、新形势下天水师范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近年来,大部分大一新生在中小学阶段已学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总体上部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太大,相同起点的教学难度大而效果不理想。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然在重复中小学已经进行的信息基础课程。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定位要理性和科学,要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明确学生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知识。在“白皮书”里明确提出:建议开设一门具有大学水准的基础性课程(故名“大学计算机基础”)。该门课程的建设思路是:以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为主,而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课中(或单独设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工作原理,还可以涉及信息技术、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1]
  2、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采用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而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起点教学,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学效果差。
  3、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教室,将电子课件和操作演示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依赖教材,计算机技术的新知识介绍有限,甚至不提及。既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知识讲解内容枯燥,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2]。
  4、现有的考核方式无法达到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
  现有的考核方式还是纸质试卷笔试为主的方法,考核实际操作的上机考试占的比重较少,而且缺乏客观、有效、准确、公正的上机考试方法,所以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无法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二、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天水师范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应对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按照“白皮书”的要求,结合天水师范学院实际,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组织教学,全面改革天水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1、课程设置
  按照“白皮书”的要求,结合天水师范学院的实际,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64课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文理开设;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64课时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理科开设。
  2、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侧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的讲解,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工作原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而技能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课完成,重点要加强实验课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内容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范围之外的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数据库应用等)、网页设计与制作、Internet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VFP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多个模块,由各个专业按照本专业特点选择开设。
  把课程划分为教学模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两部分12个模块,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各模块及学时安排如下:
  教学模块 理论课
  学时数 实验课
  学时数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模块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8学时 2学时
  模块2:计算机硬件技术 6学时
  模块3:操作系统 4学时
  模块4:数据库技术 4学时
  模块5:多媒体技术 4学时
  模块6:计算机网络技术 6学时
  第二部分:计算机应用技能 模块7:操作系统 8学时
  模块8:文字处理软件 10学时
  模块9:电子表格软件 6学时
  模块10: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完成,不占学时   模块11:数据库管理系统 6学时
  模块12:网页制作和Internet使用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完成,不占学时
  3、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实施分级教学
  天水师范学院的生源来自全国20个省、区,大部分来自本省,但是来自各个地方的学生所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大不一样。这样的差别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学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降低整体教学质量。谭浩强教授曾经指出:“计算机的应用是分层次的,同样,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3]
  所谓分级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基础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班,将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中组织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使之置于各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促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达到分级教学的目的[4]。分级教学首先承认学生的差异,本着“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学理念,实施目标分级、教学分级,符合教学中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因此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考核,对于达到一定考核要求的可以免修对应的课程,然后依据考核成绩把学生分成初、中、高三个层次。为不同的层次制定教学计划、选取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以及安排考核。
  (2)、重点加强实验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上的,这样造成了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反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严重脱节,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把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两部分。理论部分只讲授理论知识而不涉及具体的操作。实验部分不是现有在机房练习的这种教学模式,而是把课堂搬到机房去,是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以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这样在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的同时,学生可以马上进行操作,两者先后进行,学习效率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计算机基础课只有多上机、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5]。
  采用案例教学法,按照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把实验课教学划分为多个具体的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个或多个教学案例,要求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完成所有的教学案例,并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马上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务必认真、负责、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教学案例的内容,有的放矢,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4、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考核采用模块化考核。不同的模块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侧重点,所以也有不同的考核方法。
  (1)平时作业考核: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布置平时作业(包括纸质作业和实验操作“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由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给出作业成绩,并把每次的作业成绩及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
  (2)大作业考核:模块10和模块12由学生自学掌握,考核方式采用大作业考核。模块10要求做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件并通过email发送给教师,模块12要求做一个个人网站放在课程网站上。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上交大作业,由教师批改后及时在网络教学平台公布成绩,并把优秀作业放在平台上展示。
  (3)模块化考试: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的6个模块合并在一起,在学期末学校统一安排的时间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模块7、8、9、11在每个模块教学一结束就考试,考试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考试系统”进行,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每次考核成绩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在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行实验课综合上机操作考核,考核成绩也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总之,考核方式要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为主、以理论考核为辅,同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考核,以此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方式改革是所有改革成功与否的保证,而上机考试平台建设是考核方式改革成功与否的保证,只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上机考试平台才能保证有效的考核,进而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三、结束语
  天水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历次的改革对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认识不够,一直没有解决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为切入点,研究教学方法,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要建设有效的上机考试平台,彻底改革考核方式,推进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欣嘉.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模式探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
  [3]谭浩强, 林定基, 刘瑞挺. 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出版说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4]方向. 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计算机教育, 2004.
  [5]叶丽珠. 浅谈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校外教育,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工具  【中图分类号】 G62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信息化、全球化与民主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三个车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正日益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各国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和习惯.
摘要:现代初中生物的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生物自然的了解,而是对于整个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解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初中生物对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实践教育。本文主要是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以及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论述,对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提出建议,帮助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  关键字:生物 人文素养 教育 实践  【中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根据堆取料机尾车钢结构承载的形式与特点,对简化的尾车钢结构进行拓朴优化,得到了尾车钢结构在主体框架确定情况下辅助斜梁的最佳布置形式。然后利
6月28日.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的“星光移动二号”芯片,打破了跨国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垄断,标志着园产手机安装“中国芯”的日子即将来临。
一、问题和提出2000年8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以"说明书仅记载了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来再现物体的三维CT图象的方法"的步骤,而未记载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
风浪起于青萍之末.业界盛传已久日本数字相机企业有意向中国企业收取专利费,一时风声水起,山雨欲来,好似DVD一样,一场知识产权之争又要在数字相机领域重演.数字相机相关链接: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第20号令.新的《商标评审规则》已于10月26日正式施行。本次《商标评审规则》的修改是自1995年制定以来的第二次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人世后实施新商标法及实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跨世纪的高校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日益显出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青年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发展成对二十一世纪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过程、发展模式带有鲜明的专利制度运用印记.以日本的日亚化学、德国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