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德育的精彩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5年,京师大学堂第一届运动会举行,开创了我国高校运动会先河。运动会发文告说:“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 蔡元培主持学校校务后,直接把体育摆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认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个指导思想至今引领着北京大学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学体育工作,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体育在健全学生人格中的重要性。当前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主科学习轻品德培养等现象,学生身心健康、人格修养、创新实践、生活能力等综合素养仍需进一步加强。而体育是融科学、技艺和审美在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和挖掘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之效呢?
  一、发挥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镜子里,外面有许多双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这话是极有道理的。为了给学生道德上的影响,使学生成为灵魂高尚的人,教师首先必须是高尚的,行为有示范性的。
  1.注意语言修养
  有些体育老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说一些脏话,还自认为是阳刚的表现,是纯爷们。而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曾经在4所高中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最有魅力的老师是体育老师,而最需要学习的老师也是体育老师。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些关于体育老师的笑谈,诸如“数学没有学好是不是体育教师教的,历史没学好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等等。虽然是调侃之语,但也反映出体育教师言语上的一些陋习。虽然有些体育老师认为,体育是竞技活动,必须充分彰显其阳刚之气,因此言语上“强悍”一些是必要的,但如此时间一长,学生难免受其影响,沾染上一些“匪气”。这样的学生即便是体魄强健,身体健康,仍然会让人感到缺少了些修养。可见,体育教师不但要知识广博、专业坚实,也要注意转变观念,加强语言修养,提高人格魅力,做到“知文懂武”。
  2.适时示范技能
  如上所述,体育教师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有着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健美的形象,在教学中技术动作规范、标准、优美,因此深受学生信服和崇拜。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优势,在教学中通过适时的示范施加影响,渗透德育。比如,在田径教学“计时跑”中, 因竞赛教学较枯燥,学生们往往提不起兴致,要是中长跑教学,就更难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而田径技能是其它体育项目的基础,如果体育教师能把良好的篮球或足球技能进行适当的讲授,同时将这些技能的形成和田径的关系告知学生,学生就会通过教师的出色演示明确计时跑的重要性,并因为喜欢篮球、足球而从厌学田径转变为积极参与,攻坚克难。可见适时地示范技能可以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促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适应不同特点学生的发展水平
  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除了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体育教师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因为新时期的学生普遍个性较强,好奇好胜,接受新事物快,想法变化快,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常抓不懈,德育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不同水平学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特点是有差异的,体育教师要据实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
  1.设立不同的目标
  学生的成长是渐进进行的,其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也需逐步积累和长时间的引导,为此,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制定相应德育目标,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比如水平一、二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讲解时要注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与此相应的,德育的手段和方法也要更为直接、具体一些。例如,水平一、水平二进行游戏教学部分,就只需讲解合作与个人的关系、规则与胜利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等其中的一个问题,抓住重点施教,而不必具体讲解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更不要用语言将之抽象化,比如空洞地讲一些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的道理等等。水平三至水平五阶段学生自制力强,理解能力较好,教学中就要适时利用比赛规则、个人感受来进行品格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水平三的学生可教育他们懂得集体作用大于个人作用,并尊重裁判,遵守规则;水平四的学生可教育他们懂得集体作用和个体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懂得尊重同伴、尊重对手;水平五的学生则可教育他们懂得个体作用和集体作用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重要性,并懂得积极面对困难,愿意为学校为国家争光等。如此细分目标,有的放矢,并长期坚持,德育效果必将彰显。
  2.注意落实与评价
  所有德育活动不管多丰富、新颖,都必须落实到每节课和每次体育活动中,并最终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检测、实证其效果,否则就是空洞的形而上的。因此德育不但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还要有评价。比如,水平一、二的学生是否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水平三的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课堂学习,并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水平四的学生是否愿意帮助同学参与课堂学习并帮助其克服困难;水平五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对失败和突发事件有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这些每节课都要有记录、有课时评价,每学期还要有学期评价,如此才能检测我们的教学是否是有效的教学、是否是“有德”的教学。
  三、挖掘体育活动的育人价值
  体育活动中处处隐藏着德育的因子,比如游戏活动中是否遵守规则,足球比赛中是否以手触球,打篮球时是否带球违例等等。体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意通过组织、参加、欣赏体育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文化,感受体育精神;通过体育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个人品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失败等,时时注意这些直接呈现的德育要素,进行适时适当的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载体作用。
  1.发挥体育活动的直观形象功能
  德育与体育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德育因子在体育活动中随处存在,但体育教师在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能为德育而德育,而要时时注意结合体育活动进行,不要偏离了体育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否则就是缘木求鱼了。体育教学活动因具体可感,在进行德育时能有较好的说服力。比如教学中仰卧起坐,跳短绳互相计数,就可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诚实做人,不说谎话。又如,在篮球、足球比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再如在800米跑、1500米跑、计时跑等竞赛运动教学中,可以培养克服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等。
  2.发挥德育在活动中的引领功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诚心、热心和耐心品质?可以借助体育活动的载体作用来完成。比如,一场篮球比赛就可融合众多的德育培养目标:面对输球,要清楚输的是成绩,不是精神和人格;面对同伴失误,要多安慰鼓励,少指责批评;面对裁判的误判,要注意合理诉求而不是消极对抗;面对困难,要注意积极面对、敢于担当;面对胜利,要尊重对手、表扬同伴。如此教学,教师不但能完成体育活动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能达成德育目标。
  总之,只要科学有效地利用体育教学的直观可感和寓载功能,其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就将更易彰显,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培育他们的健全人格。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教科研管理中心
  广东深圳 518109)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对酒精灯灼烧、组培接种专用杀菌器和方盘集中酒精灼烧等3种灭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计灭菌器具成本,接种200瓶组培苗,酒精灯灼烧灭菌,操作时间为24
批判性思维是人们公认在学习过程、认知发展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美国著名学者多拉·豪维尔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指出:“批判性思
同学们:  今天,是10月20日。153年前的今天,是让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一天,野蛮的英法联军闯来了,仗着他们手中的洋枪洋炮,将曾被西方誉为“造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洗劫一空。为了毁灭罪证,他们放火烧毁了这座闻名世界的艺术殿堂。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批珍宝毁于一旦。英法侵略者用他们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双手,亵渎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今天,当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高
以优质核桃当年生充分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夏季嫩枝嫁接。对劣质核桃树春季利用枝接法高接换优嫁接不成功的可用此法进行补接,弥补了春季枝接不成活而因抽生枝条生长期短,枝条
异色瓢虫在临夏地区1年发生4代,幼虫共4龄,越冬成虫4月上旬始见,成虫交尾时长为80-160min,交尾后3~5d开始产卵,在(20+2)℃的室温下饲喂表明:越冬雌虫产卵量(133.40±33.78)粒,头,孵化率98
以1年生红豆杉的茎段、芽尖及种子作为外植体,以MS和B,培养基添加2,4.D、NAA、KT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条件为以茎段为外植体,消毒时间6min;B,+N
调查了玉门市移民区社会经济及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移民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移民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核心素质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主体
王夫艳在《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8期撰文指出,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道德关系,面临诸多道德张力,乃至陷于道德困境。教师的道德困境主要是关系型的,基本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对抗性的道德困境,即相互对立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通常发生在教师与家长、同事之间。非对抗性的道德困境,即同一价值体系中不同道德规范在运用于特定情境时所产生的冲突。如在随班就学这一情景中,教师面临保护特殊儿童的差别原则与保障
【案例】  2012年3月,中考体育模拟考后进行英语测验。测验已开始好几分钟了,我任教的2009级初三(5)班的小谭仍趴在座位上没动笔。  小谭英语基础薄弱,在课堂上比较沉默,与老师同学不太亲近,有厌学情绪,但仍能认真完成作业,平时测验也会认真作答,但现在为什么不动笔呢?难道是生病了?我走到他身边,轻拍他的头问:“怎么了?快坐起来测验!”谁知道他仍埋着头,一动不动,还居然大声叫嚷:“走开,你给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