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在德育教育中的体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提出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养成,道德信念的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主体性 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回顾和反思十几年来职业学校德育的历程,悟出当前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德育常常把德育内容用传统智育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其本质上是一种“教会顺从”的教育,要求学生无条件接纳和认同既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这种灌输道德知识、道德信条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道德生活。在社会急速转型的今天,迫切需要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建构一种主体式的、参与式的、创造式的“学会选择”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现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1]比如,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再如,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展,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承认。在德育过程中,职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一味地管、卡、压,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情况令人担忧,其原因很多,一言以蔽之,形式主义严重,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结果,虽然学校将德育放在首位,投入人力、物力、时间精力很多,但实效不高[2],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职业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因此,我认为研究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3]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研究其方法问题是今后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我采用的办法举例如下:
  一、适应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多方面困惑和诱惑,在德育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职业技术人才,人生应当立大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为今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应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让他们认识到德育内容是有用的,与他们的生活有关并能指导他们的生活,有助于解决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改革传统的德育方法,在传授有关思想道德观点和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运用这些思想道德观念去分析、评价问题;在提供道德行为榜样的同时,提供道德评价的榜样;在运用班会、团会、晨会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组织讨论、辩论,进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此外,为学生多创造机会,接触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培养他们的能力与品质。
  二、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建立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基础。
  三、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4]我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以情为中轴,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订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当今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1.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2.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3.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4.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 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求得心理平衡。再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不仅向学生提出了字少、句短、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而且注重抓住实践锻炼,特别是对住宿生加强宿舍卫生的检查,通磨炼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德育真正“活”起来。
  德育的实践性特性,要求德育的内容克服过于理论化与抽象化的缺点,尽量贴近现实生活,使德育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开放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缩短德育内容与现实问题的差距,使学生接受教育,并做到知行统一,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职业学校有不少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自卑、偏激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在德育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切忌一味不切实际的说教,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热线,可以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咨询等。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军训、校园艺术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总之,在德育过程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参考文献:
  [1]陈瑜华.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转变[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姜玉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职业学校德育的实效性[J].考试(教学管理),2007(11).
  [3]郭长伟.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黄正平.道德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
其他文献
从农业化学角度和对某些习惯思维的反思,阐述肥料对农产品产量、品质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说明不论是化肥或有机肥,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产生影响。因此,迫切
介绍一种在下位机中利用MSP430F149单片机通过计算实现交流电压有效值测量、通过CC2520构成的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和命令传输、在上位机上实现数据处理
新课程倡导激励性教育,通过激励,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进步,并得到良好发展。  一、妙用体态语言激励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感受到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求知欲。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可能由于害羞、紧张答不上来,如果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微笑着给学生提示或建议学生和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自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现代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丰
门诊部医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是提高保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思想政治建设、业务技能培训和对外沟通协调等方面探讨了促进门诊部医务人员提高素质能力的措施。 Outpat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对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加以介绍,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一、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自学的主
肥料的使用对粮食增产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肥料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超粮食的增产速度。最近20年,我国肥料利用率总体下降,氮肥为20%~60%,磷肥为10%~25%,钾肥为35%~70%,平均利用
期刊
高等职业院校应在清醒认识自身优势和缺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并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发挥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摘 要: 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仅包括经济资助,更应切实关注贫困生的需求与变化,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对高校的贫困生资助现状和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资助工作应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受助需求提供不同的资助方式,以增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高校贫困生 资助  一、需求层次理论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