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自由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家暴”为例对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有关“女性人身安全”的社会问题的分析,讨论当代社会中女性人身安全遭到侵害、未能真正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的原因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现状,进而对我们应该如何保障女性应有的权益,实现女性的自由提出建议。
  【关键词】:男女平等;女权主义;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
  一.社会现状:女性的自由受到威胁
  (一)社会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涉及女性安全问题的事件频频发生,女性在社会上担惊受怕,“独自出行不安全,穿着时尚惹非议”,女性的自由已受到威胁。2014年的8-9月的时间内,就有28名女性失联或遇害,以及近日的“颐和酒店劫持”案件,女性的安全问题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此外,家庭暴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根据《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农村和城镇分别为7.8%和3.1%。
  (二)原因分析——以家庭暴力为例
  上述数据出自于2011年的调查报告,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分析。在当时我国制度方面還缺乏对家庭暴力的程序性规范和强制性措施的情况下,一般的威慑、教育并不能对施暴者起到真正的惩戒作用,更有甚者以“让外人干预家事”为由对受害者进行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但是如今,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这不仅完善法律体系,而且赋予制止家庭暴力一个有力的武器。但是,随着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被报道出的家暴事件反而多了起来。由此可见,法律只是通过其强制力校正社会中的偏离轨道的行为或明示后果以示警戒,对于那些施暴者来说更多的是事后惩戒,并不能真正制止。所以我认为法律的完善与否并不是女性遭受不平等对待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男性思想观念上对女性的不平等思想。此外我认为,部分女性自身还存在着对男性“逆来顺受”的思想,这也是家庭悲剧发生的另一部分原因。
  二.历史遗存:两性关系的不平等
  两性关系的不平等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根据研究性别问题的历史学家的观点,两性关系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远古时期先民社会的男女平等关系、文明时代的男权之下的男女不平等关系、近现代由男女不平等向男女平等逐渐转变的两性关系。
  原始社会由于狩猎与采集食物的需要,女性也可以参与设计工具,此外更精细的研究把漫长的原始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一段时间中女性的地位略高一些,后一阶段男女关系趋向平等。公元前4000年从采集渔猎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结束了男女平等的关系。父权制应运而生,并传播到全世界。在父权社会中男人成为统治者,男人通过对生产关系、国家机器和繁殖单位(家庭)的控制掌握着对女性的支配权,女性的地位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外随着传统中国的父权制不断加强,强调女子要有三从四德,宋明理学时期更是对妇女提出了“饿死是小,失节事大”的要求。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被束缚在男权的统治之下:她们被剥夺姓氏,冠以夫姓,个人的权利得不到承认;被禁锢在深宅大院之中,她们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人身的自由更没有独立的思想。而这一情况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思想传入中国而有所改善,但也仅仅是有所改善而已。
  因为在女权思想传入这么多年之后的中国社会,“父权制”思想依然残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在一起女性遭受侵害的案件后:人们对于女性遭受的痛苦以及对犯人的惩罚关注较少,反而更热衷于发出“一定是女性穿着暴露,她活该”的言论。这便是“父权制”观念潜藏在意识中的表现。当一个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我们所应做的是抓捕、惩戒罪犯,而不是一味地谴责受害者的行为。
  三.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与女性自由
  (一)女权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
  女权主义,也译为“争取男女平等运动”。女性主义是直接针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而展开的一场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阶段大约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阶段的女权运动与追求解放的社会革命运动联袂而行,以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精神的双重平等;第三阶段在20世纪80、90年代从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关注女性生存现状。而这一思想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被迫开放而逐渐传入中国。
  (二)中国女权主义存在的问题
  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传入以及民主平等的宣扬,女性相对封建社会时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如:废除缠足、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婚姻自由等。女权主义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大男子主义”的气焰有所削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还不成熟。
  1、女性缺乏自我反思,理论与实际存在巨大反差
  女性缺乏自我反思主要表现在理论上女权主义观念甚浓,但在现实生活中依附观念根深蒂固。现实生活中部分女性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屈从父权制。这一部分女性片面强调社会给予的权利太少,而非自身努力不够。比如:在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女性由于能力欠缺而失业,她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社会就业资源不够。诚然,社会上部分职位依旧是以“性别”来进行角色定位,在普通劳动领域,由于工作强度对体力的要求,男性的比例要高于女性。但是作为认同“男女平等”理论的新时期女性应该提高自身能力、自立自强,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可恰恰相反的是,女性都会普遍认同“干得好不如嫁的好”这一观点。富豪征婚如同帝王选妃,女性被视为商品,待“嫁”而沽。而她们不会觉得有任何不自由、被压迫的感觉,反以为荣。
  在女性不必在缠足的现代社会,却有这样一些女性选择“缠脑缠心”,扮柔弱、装无知去讨好、突出男性的能力和地位。她们沉溺其中而不自知,甚至对那写真真正正独立的女性以白眼、诋毁和污蔑。
  2、女权主义走向另一极端——女性中心主义
  在我们追求男女平等的道路上,不仅仅要注意女性自我蒙蔽的现象,还要避免走向另一极端:女性中心主义。即:一切以女性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无视男性的应有的权益,片面强调自身利益。在高喊着男女平等的口号的同时,要求男方“有车有房有钱有权”自己偏“坐享其成”是一种对女权主义的过度解读。
  四.女性的自由
  宣扬男女平等不应仅仅是口头语言,而应切身实行在生活中,也是追求“充分发展的权利”。当然女性的基本人身安全是前提。屡屡曝光的女性安全社会事件令人惶恐,尽管这其中也不乏心存不良者扩大态势的严重性。但是我们应给予女性的安全问题更多的关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运用法律武器严惩罪犯是一方面;而正确认识男女平等观念,摒弃潜意识中的“大男子主义”“男权至上”的影响是另一方面。正确认识男女平等,不是会说口号就可以的。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片面解读就会陷入另一误区。
  参考文献:
  【1】《女性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 王澄霞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10月
  【2】《美丽的权利》 龙应台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第1版
  【3】《两性关系》 李银河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4】《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是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第三期(2011年)的总结报告。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社会调查,自199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
其他文献
【摘要】:藏族文化是藏族人民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和世界文化中的一分宝贵的财富。既然是这样的文化,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与继承、保护与向当今时代俱进。  【关键词】:传统文化;纺织;现代化  一、藏族历史中的纺织业  藏族文化也是藏民族面对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存环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中不懈追求。在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知、适应、改造、发展的漫长历
期刊
【摘要】:设计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语音语料库,根本上是为了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将频临消失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声音永久地保存下来。这其实是一种无比珍贵的民族文化的见证,语音语料库的建立更能为相关的研究学者提供重要的参考,让他们得以以更加便捷地方式完成对相关语言资料的查询、检索与统计工作,兼具文化与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就从对濒危语言语音语料库特点与价值的阐述出发,具体阐述了语音语料库的设计策略,希望能给相
期刊
【摘要】:新疆哈萨克族由于主要从事畜牧业,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艺术文化等也将与之有关。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地毯纹样的产生,发展,衍变,创新等方面来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地毯纹样的艺术特色,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制作过程对哈萨克族地毯纹样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哈萨克族地毯纹样;文化;图形衍变  新疆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会用到许多绘有不同图形纹样的用具,而图案纹样艺术本质是一种人的意志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国民在提升自己生活环境的同时,还注重精神方面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社区和城镇地区建设群众文化,不但能丰富国民的业务生活,同时还能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本文从阐述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中的音乐创作工作必要性的角度着手,对现今实际开展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群众文化创作的质量
期刊
【摘要】:非语言交际行为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是广义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禁忌习俗与非语言交际之间存在交集,因而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也有体现。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上的诸多差异必然导致双方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禁忌习俗的不同。文章对中西方非语言交际中的禁忌习俗进行对比分析,力图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禁忌  一、引言  随着
期刊
【摘要】:藏族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些文化不是一气呵成的,也受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佛经翻译过程之中。与此同时,藏族文化也进行过输出,在文化输入和输出的历史过程中,藏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藏族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进行分析,浅析其所受到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藏族文化;翻译;影响  我们现在所形成的文化是过去几个世纪中不断演化而来,演化并不代表进化
期刊
【摘要】:大学寮,是奈良平安时代日本效仿唐朝律令制后,为培养选拔官员而设立的朝廷教育机关。大学寮的毕业生参加与中国科举制类似的贡举考试而获取功名。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存在了400余年,对当时日本的文化教育和文化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古代日本文化水平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汉学之风的兴起,到平安中后期繁荣起来的本土“国风文化”。其时代文化中心都是文学,而作为古代日本文化的巅峰,其兴起与大学寮之间有
期刊
【摘要】:本报告主要描述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Transmate单机版对BBC新闻(英译汉)翻译的过程,通过对软件的介绍、翻译记忆的准备、翻译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详细分析与思考,表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Transmate确实能够为译者所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Transmate;分析  引言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是在几十年人类探索使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对平面设计中图形图像语言由传统静止状态向动态图形的转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分析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动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特征,推动平面设计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新媒体;平面设计;图形图形语言;发展;蜕变  前言:  对于动态而言,代表了图形或者图像的呈现模式,隶属设计语言范畴,发展时间不长,具有全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若儿盖十二部落的形成和它的历史渊源来阐述若尔盖十二部落与吐蕃王朝的关系。以及若尔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的民族地区,探讨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整个部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别具风采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若尔盖十二部落;吐蕃;民俗文化  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现属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蕴含着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通过考古发现若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