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我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本文从时代与价值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分析。在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培育和践行的关系,并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可行途径。无论对于当前还是今后,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可行途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8-0045-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时代意蕴的精髓,是国家层面伦理价值的中心思想、生命线、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是社会层面伦理价值的终极目标、必然要求、现实基础和根本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层面伦理价值的主线、实现手段、提升途径和促进因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融合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三者互为补充、互为前提,构筑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厦,为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夙愿,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国家层面”的内涵解析
富强是道德国家的基础。富强即为民富国强。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富强”包含着两大价值追求:一是人民的富裕,二是国家的强盛。首先,“富强”在于富民,即人民富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之说。其次,“富强”还在于强国,即国家强盛,意味着国家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综合国力。
民主是道德国家的本质。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对民主政治的渴望促使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要在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将民主精神内化为公民的内在素养。
文明是道德国家的象征。文明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象征,也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它继承了先前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全新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我们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文明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时间发展同步。
和谐是道德国家的主题。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诉求。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价值理念,还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相结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社会层面”的内涵解析
自由是道德社会的最高追求。自由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经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仅仅是个人的、群体的自由不是社会主义自由,广泛的、全面的自由才是社會主义自由。社会主义自由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既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也需要全体公民觉悟和素质的提升。
平等是道德社會的基本原则。平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基本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社会关系。平等从宏观层面看,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等;从微观内容看,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身份平等等。社会主义平等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予以实现。
公正是道德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正作为一种根本价值理念,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公正即公平和正义,核心是分配公正。分配公正就是在一个符合公理的尺度下,对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源进行恰当合理的分配。一个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制度安排是否正当合理。
法治是道德社会的可靠保障。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它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而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法治是一种治国理念或治国方略,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核心是依法治国。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有序、人民的安居乐业,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三)“个人层面”的内涵解析
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文化基因,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从古至今,爱国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国家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个人价值的实现,也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我们应当大力提倡爱国主义,抵制那些不和谐的声音。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敬业即热爱工作、勤奋努力。热爱工作是敬业的前提和基础,勤奋努力是敬业的关键。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必须依靠公民的努力工作才能得以实现。敬业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任何职业都有其神圣性,我们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是与人交往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也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古人讲:人无信不立。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国家应加强对公民的诚信教育,建立制度化的引导。有了个人的诚信,才会有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诚信。 友善是社会和谐的桥梁。友善即友好和善,其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每个公民都能够从中获益的社会氛围。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社会友善精神的普及仍具有可提高的空间。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应怀着仁爱之心,待人平等,待人如己,待人宽容,助人为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现实表达,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属性和理论特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蕴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开,是其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论依据和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创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的思想精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理念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吸纳了人类共有的精神文明成果。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理念,体现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民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蕴含着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继承并丰富了这一思想道德資源,使其成为我国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动力。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整合喧嚣多元的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值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多样、易变的特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方向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整合喧嚣多元的价值秩序,构筑好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做到“形于中”而“发于外”,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决定这个国家文化性质与发展方向的最根本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在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增强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觉,还能有效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提升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德,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理念,代表着全国各民族的核心需求与共同愿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统一思想,这样才能达成共识,为进一步实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把“总钥匙”,才能用它来打开社会主义的大门,进而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指引前进方向,使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培育和践行,二者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培育是基础,践行是根本。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确保活动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中的精神理念,道德是其内在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内涵。所以只有当我们更好的去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代内涵才能发挥出其精神价值,进而在國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落地生根;价值意蕴才能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引领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通过教育实现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既是受教育对象,也是带头践行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深入基层,发挥舆论媒体的导向作用,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升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次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积极的社会氛围。通过内化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外化的自觉行为,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榜样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角色,公民通过榜样的引导去学习他人的模范行为,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党员干部首先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用道德建设引领社会风尚,增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雷锋精神”“最美女教师张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榜样,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从而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是关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以法律为载体,能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N].中国教育报, 2014-05.
[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 东社会科学,2009,(12).
[3]李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当 代,2014,(3).
[4]崔治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J].理论探 索,2015,(3).
[5]张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哲学意蕴[J].长安 大学学报,2016,(1).
[责任编辑:秦 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可行途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8-0045-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时代意蕴的精髓,是国家层面伦理价值的中心思想、生命线、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是社会层面伦理价值的终极目标、必然要求、现实基础和根本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层面伦理价值的主线、实现手段、提升途径和促进因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融合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三者互为补充、互为前提,构筑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厦,为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夙愿,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国家层面”的内涵解析
富强是道德国家的基础。富强即为民富国强。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富强”包含着两大价值追求:一是人民的富裕,二是国家的强盛。首先,“富强”在于富民,即人民富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之说。其次,“富强”还在于强国,即国家强盛,意味着国家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综合国力。
民主是道德国家的本质。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对民主政治的渴望促使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要在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将民主精神内化为公民的内在素养。
文明是道德国家的象征。文明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象征,也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它继承了先前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全新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我们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文明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时间发展同步。
和谐是道德国家的主题。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诉求。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价值理念,还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相结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社会层面”的内涵解析
自由是道德社会的最高追求。自由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经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仅仅是个人的、群体的自由不是社会主义自由,广泛的、全面的自由才是社會主义自由。社会主义自由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既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也需要全体公民觉悟和素质的提升。
平等是道德社會的基本原则。平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基本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社会关系。平等从宏观层面看,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等;从微观内容看,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身份平等等。社会主义平等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予以实现。
公正是道德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正作为一种根本价值理念,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公正即公平和正义,核心是分配公正。分配公正就是在一个符合公理的尺度下,对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源进行恰当合理的分配。一个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制度安排是否正当合理。
法治是道德社会的可靠保障。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它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而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法治是一种治国理念或治国方略,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核心是依法治国。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有序、人民的安居乐业,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三)“个人层面”的内涵解析
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文化基因,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从古至今,爱国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国家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个人价值的实现,也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我们应当大力提倡爱国主义,抵制那些不和谐的声音。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敬业即热爱工作、勤奋努力。热爱工作是敬业的前提和基础,勤奋努力是敬业的关键。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必须依靠公民的努力工作才能得以实现。敬业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任何职业都有其神圣性,我们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是与人交往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也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古人讲:人无信不立。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国家应加强对公民的诚信教育,建立制度化的引导。有了个人的诚信,才会有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诚信。 友善是社会和谐的桥梁。友善即友好和善,其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每个公民都能够从中获益的社会氛围。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社会友善精神的普及仍具有可提高的空间。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应怀着仁爱之心,待人平等,待人如己,待人宽容,助人为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现实表达,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属性和理论特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蕴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开,是其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论依据和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创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的思想精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理念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吸纳了人类共有的精神文明成果。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理念,体现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民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蕴含着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继承并丰富了这一思想道德資源,使其成为我国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动力。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整合喧嚣多元的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值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多样、易变的特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方向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整合喧嚣多元的价值秩序,构筑好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做到“形于中”而“发于外”,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决定这个国家文化性质与发展方向的最根本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在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增强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觉,还能有效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提升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德,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理念,代表着全国各民族的核心需求与共同愿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统一思想,这样才能达成共识,为进一步实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把“总钥匙”,才能用它来打开社会主义的大门,进而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指引前进方向,使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培育和践行,二者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培育是基础,践行是根本。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确保活动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中的精神理念,道德是其内在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内涵。所以只有当我们更好的去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代内涵才能发挥出其精神价值,进而在國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落地生根;价值意蕴才能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引领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通过教育实现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既是受教育对象,也是带头践行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深入基层,发挥舆论媒体的导向作用,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升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次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积极的社会氛围。通过内化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外化的自觉行为,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榜样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角色,公民通过榜样的引导去学习他人的模范行为,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党员干部首先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用道德建设引领社会风尚,增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雷锋精神”“最美女教师张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榜样,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从而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是关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以法律为载体,能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N].中国教育报, 2014-05.
[2]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 东社会科学,2009,(12).
[3]李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当 代,2014,(3).
[4]崔治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J].理论探 索,2015,(3).
[5]张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哲学意蕴[J].长安 大学学报,2016,(1).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