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留学生“高级阅读课”思政元素挖掘探析

来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ei2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提出在留学生“高级阅读课”中,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中华文明成果、中国社会变迁,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体验,强化“课程思政”元素,以期提高留学生课程体系创新,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留学生的中国观。
  关键词:OBE;课程思政;留学生;高级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0-0087-03
   OBE理念作为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事先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其理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OBE理念最初用于工程类等应用型专业的实践研究,但其核心理念适用于一切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尤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课程思政”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理念同为留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把OBE理念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理论发展,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中国观”,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来华留学生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传统的高等教育认为,思政教育不适用于外籍留学生。但是,近些年我国高校在留学生培养上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采取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方法,开展了隐性的中国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等“知华”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高校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实施依据和政策支撑。
   第一,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效促进留学生课程体系创新,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新时期,我国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是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2]。高等学校实施“课程思政”目的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让留学生获得丰富的汉语基本知识,还让其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今社会发展状况,在提高自身语言和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理念、外交政策的认同,加快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教育体系中的实力,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能弥补和扩大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3]。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 年在华留学生人数近50 万[4],而刚刚改革开放的1980年来华留学生仅仅2 097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吸引力。“课程思政”理念下塑造的留学生将会以亲历者的身份成为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使者,话语更具信服力,有利于扩大国际传播力,让中国声音影响力更广、更强;有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朋友圈,形成和谐、融洽、互惠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谐稳定、共同发展。
   第三,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理念、外交主张等政策的理解与认同,积极传播“中国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在外交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外交新局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观”,为我们改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指明了方向。而“课程思政”理念采取隐性的方式开展中国政体、中国法律、经济体制、宗教信仰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留学生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对于传播“中国观”能够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OBE理念下科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OBE理念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文化基因和育人点。通过这些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让留学生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以“高级阅读”这门课程为例,教材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汉语·高级阅读》,课文在训练留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不仅让学习者对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是非常好的思政素材。对外汉语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挖掘出较多的思政元素,讲精、讲活中国故事,让留学生的“知华、爱华、友华”情感不断升华,进而塑造国际学生的“中国观”。
   (一)古代中国再现中华文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5]。现今,正因为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吸引了大批的外国友人踏足中国,学习汉语,感知中华文化。如“中华吉祥图案”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的各种吉祥图案及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这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如课文“中国的古桥”介绍了灞桥、赵州桥、卢沟桥这三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他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出作品,这是历史文化的代表;课文“汉字难学吗”则是为留学生讲解了汉字造字法中形声字的构造规律,留学生了解了这种造字法的特征,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记忆生字、理解生词、判断生词的含义,这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代表。我们的教材为留学生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窗口,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课程思政”元素。教師只要用心去挖掘,就会引导留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古今人物呈现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贯穿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蕴涵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里,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强大民族集聚力、动员力和感召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课文“季羡林谈谦虚”为我们阐述了“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话的真实含义。“谦虚”正是中国人所具有的传统美德,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这种美德、这种民族精神永远不会改变,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这是民族精神的代表,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介绍了袁隆平为人类粮食生产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挖掘文章中的思政元素:可讲述袁隆平生活中的故事,让留学生在了解袁隆平生活细节的同时感受他的高尚与伟大。这就是在讲述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是人类文明在每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
   (三)当代故事展现中国变迁
   中国是拥有灿烂历史和文明的国家,他的每一次社会变迁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高级阅读”多方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展现着中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及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昭示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留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的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文“三十年阅读变迁”就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文章以中国人近几十年阅读书籍的变化,从作者孩童时代小孩子围在一起看小人书,到大学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到大量书店的出现,各种阅读方式的普及微缩了中国四十多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当时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大变革逐渐成为国家的难题,甚至是人类所面对的重大课题。如“中国的独生子女问题”,为了控制人口的迅速增长,1979年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率,但是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篇课文主要提到了独生子女的教育和性格养成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有关独生子女成年后赡养老人的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些都是留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
   “高级阅读”课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地展示着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变化,不仅是留学生学习的课本,也是中国精神、中国文明、中国社会的缩影,是“课程思政”的最好载体。
   三、产出导向理论下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方法
   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对中国理念、中国经济、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学生需要为培养目标,遵循OBE理念,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构建拥有“课程思政”内涵的“高级阅读”课程建设体系。
   (一)课前介绍相应文化知识,渗透“课程思政”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渗透“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留学生教学一般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线下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匹配的音频、视频、图像等教学资源,为留学生课前预习提供资料,还可以让他们对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况作相应了解,为课上教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铺垫,在润物无声中培养留学生的“爱华”情结。尽量避免硬性灌输和直接给出结论,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地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成就,逐步爱上中国文化。如“春运,我要回家”这篇精读文章,教师可以课前给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中国人过春节的视频、有关中国假期的短文,让留学生对中国春节有些初步了解,感受中国春节的习俗。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课上让留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引出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思乡情结。课前预习,课堂导入环节是留学生“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环节,既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渴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灌输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二)课中讨论、对比中外文化,实施“课程思政”
   作为讲授阅读方法、训练留学生阅读能力的“高级阅读”课,教材中会涉及很多生词和文化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各不相同。阅读课在碎片化讲授一些中国国情、政治思想、文化观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比较,在潜移默化中让留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运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中。如“给你点儿颜色看看”涉及到颜色在中国和一些国家代表着不同含义问题,可以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层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因为文章本身就是中西方关于颜色文化的比较,留学生在深入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指出中西方各种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师还可以引导留学生说一下自己国家这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最后总结在中国红色和白色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三)课后体验中国文化,强化“课程思政”
   结合课堂教学,强化课外社会文化体验环节,拓展德育平台,使留学生在真实场景的体验中认识中国国情,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文化体验课程可以分为几种:一是社会实践体验。带领留学生参观市内博物馆,如黑龙江省博物馆、校博物馆、金上京博物馆等,让留学生近距离感知中国的历史与文明,激发他们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热忱。还可以依据教材,有目的指导留学生去中央大街、圣索菲亚大教堂、中華巴洛克街区等特色景点休闲行,在游乐中完成作业、在游乐中接触中国文化、在游乐中感受风土人情。还可以组织留学生去哈尔滨规划馆参观、去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地游览,让他们亲眼目睹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亲身体验中国文化及道路自信。二是以节日文化为主题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每逢传统节日前夕,学院公众号推送与节日相关的文化习俗,节日时组织相应的活动。春节期间,组织没有回国的留学生集体过年,写春联、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举行联欢活动,让留学生深切地感受中国春节及新年的本质。端午节组织留学生远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考察端午习俗,传递屈原的爱国情结。三是以美食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很多留学生都深爱中国的饮食文化,也特别高兴参与这样的美食活动,观摩中国菜的制作过程、品尝中国菜、学做中国菜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而且还可以组织留学生亲手做一做自己国家的美食,与大家共同分享。在分享美食的过程中,既传递了本国的文化,又促进了异域间文化交流互通,缔结留学生的中国情结,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这个国际大家庭。
   四、结语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着重强调改进来华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而“课程思政”与OBE理念恰好契合以上中央精神。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在了解不同国家、种族、宗教及不同个性留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把传授汉语知识作为载体,以课本为基础提炼中国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课程思政”元素,培养留学生“知华、爱华、友华”的“中国观”,让留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2020-03-1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1001/xxgk_79649.html.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6-04-29)[2020-03-10].http://www.gov.cn/xinwen/2016-04/29/content_5069311.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 OL].(2019-04-12)[2019-11-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责任编辑  巴登其其克]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基于对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及失信原因的分析,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探究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如何构建问题。文章从研究生入口、研究生培养和研究生出口三大关键环节着手,其目的是形成高效的评价反馈机制,从而不断修订完善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培养体系。  关键词:应用化学;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
摘 要: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对于促进专业学位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但是实践中“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为此,文章提出把案例大赛融入MPA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中,与MPA教育相融耦合。具体做法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体现职业化的特点、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建设及举办校级公共管理案例训赛营等。  关键词:案例大赛;培养模式;以赛促改;以
随着社会对公益事业要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新目标、新方法、新形势要求事业单位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发挥档案资源的服务价值,满足社会使用需求.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和档案管理改革的具体方法,仅供档案同行参考.
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创新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提高了电子化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及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各界人士对职业技术学院档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我国高校办公系统,信息技术成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职业学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激发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明白档案工作存在的意义,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设施需求,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文化质量.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新时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自我激励,激发其内在动机,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目标紧密结合,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
随着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本文就破解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瓶颈,不断探索和积累,就当前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提出参考意见.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及数字化建设.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职能;建立健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体制机制;解决数字化档案管理和建设所需资金;在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目前,我校结合现有人物档案开展了多个人物专题纪念展,在丰富校史资源、加强校史研究、传承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进一步有规划、讲策略地进行挖掘.
通过对卫生系统诊疗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如何增强意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疗档案制度,加强卫生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规范收集归档工作等角度对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