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大黄鱼的饲喂效果

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参数,并研究发酵豆粕(FSBM)部分替代大黄鱼饲料中的鱼粉对其生长性能、消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豆粕发酵工艺,然后用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以270尾初始体重为(22.81±9.16)g的大黄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FM组)饲喂鱼粉含量为25%的基础饲料,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30%(FSBM?30组)和50%鱼粉(FSBM?50组)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46 d.结果显示:1)以发酵豆粕中的小肽、游离氨基酸和乳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豆粕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基质含水量50%,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4%(v/m),枯草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接种比例1:5,发酵温度37℃,接种方式及发酵时间为接种枯草芽孢杆菌2 d后接种植物乳杆菌,共发酵5 d.豆粕经过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发酵作用,7S、11S抗原蛋白和棉子糖、水苏糖等抗营养因子成分有效去除,易于吸收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豆粕采用最优工艺发酵后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得到明显提高;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50%的鱼粉不会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消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泌乳水平奶牛在瘤胃发酵和血清代谢上的差异,从消化和代谢的角度解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的泌乳合成机制差异,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24头体况良好、体重[(648.50±68.65)kg]、胎次[(2.64±0.70)胎]相近的泌乳中期[(182.0±31.5)d]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分为高产组[(41.7±4.8)kg/d]和低产组[(24.1±3.9)kg/d],各12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乳成分分析仪、酶免法、比色法和气相
本试验为了探究多不饱和脂肪酸组合对滩羊肉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背最长肌共轭亚油酸含量等的影响,选取4月龄左右的滩羊公羔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1%大豆油+1%裂壶藻粉)、试验Ⅱ组(基础饲粮+1%亚麻油+1%裂壶藻粉),测定每组平均日增重、肉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背最长肌共轭亚油酸含量.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油脂组合对滩羊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剪切力显
牛口炎在牛的养殖当中是十分常见的,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粗饲料以及硬的物质导致牛的口腔黏膜表层受到了一定的损伤.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是牛的齿龈、舌部以及唇部会出现一定的急性炎症,这给牛的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一旦患上了牛口炎,就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篇文章通过对牛口炎发生的原因以及牛口炎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了对于牛口炎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对牛口炎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试验旨在评定小麦的代谢能以及鹅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选取健康且体重接近的180日龄扬州鹅公鹅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采集湖北、辽宁和江苏3地同年份的3批小麦作为3组鹅的饲料原料.代谢试验采用强饲法进行,并测定内源损耗.结果表明:1)3组小麦的总能(GE)及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总磷(TP)和钙(Ca)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90 MJ/kg、13.12%、1.74%、16.84%、3.93%、1.97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羽肉鸡早期发育过程中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变化,以及在饲粮中添加大麦虫粉对其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影响.选取90只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300 g/t 15%金霉素和40 g/t 50%维吉尼亚霉素的饲粮,大麦虫粉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大麦虫粉的饲粮.3组饲粮的营养水平相同,试验期7 d.结果表明:1)1~7日龄,随着日龄的增长,黄羽肉鸡小肠总长度显著增加(P<0.05),回肠相对长度显著增加(
本试验旨在探讨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选取9只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预试期5 d,正试期15 d.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T1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香芹酚(2 g/d),试验2组(T2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百里香酚(2 g/d).从正试期第10天开始,连续5d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正试期最后1天在采食前(0 h)以及采食后1、3、5、7 h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
本试验旨在通过混合青贮的方式,探究甘蔗尾或甘蔗与桑叶混合青贮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为改善广西地区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率和混合青贮饲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1:甘蔗尾与桑叶混合青贮;试验2:甘蔗与桑叶混合青贮.2种青贮原料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试验1结果表明:1)与甘蔗尾单独青贮相比,甘蔗尾与桑叶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P0.05),但能降低其有氧暴露后pH和酵母菌的增长速率.因此,桑叶与甘蔗尾混合青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
本试验旨在通过混合青贮的方式,探究甘蔗尾或甘蔗与构树叶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改善广西地区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率和混合青贮饲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1:甘蔗尾与构树叶混合青贮;试验2:甘蔗与构树叶混合青贮.甘蔗尾或甘蔗与构树叶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试验1结果表明:1)与甘蔗尾单独青贮相比,甘蔗尾与构树叶混合青贮显著增加了混合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乙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有氧暴露后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
本试验旨在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对高寒草原饲养西门塔尔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其今后繁育中优良遗传基因的保留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使用血液样品来自高寒草原饲养的30头18月龄澳洲进口纯种西门塔尔公牛.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液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液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并对SREBP?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高寒草原饲养的纯种西门塔尔牛血液共测得3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12.57%)、硬脂酸(21.76%)、油酸(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