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计划”加快转移脱贫进程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6月底,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同志在湖北宜昌召开的全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首次提出了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雨露计划”的思路:“阳光工程”普照神州三农,“雨露计划”滋润贫困人口。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和积极响应。
  2005年11月,湖北省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了“雨露计划”,2006年8月,率先在全国开通了“雨露计划”网站,出台了一系列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收到了良好的增收和脱贫效益。目前,“雨露计划”正呈现出培训规模增大,参与部门增多,投入资金增加,贫困户收入增长的良好势头。真正起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脱贫一片”的良好效应。国务院扶贫办先后在湖北召开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经验交流会和“一体两翼”研究班,团中央、农业部等中央七部委办授予湖北省扶贫办为“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
  
  一、实施“雨露计划”,突出治本之策
  
  “雨露计划”是扶贫部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旨在提高贫困劳动力转岗就业技能和自我脱贫能力。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是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是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一项治本之策,是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农民进行扶贫济困的阳光雨露工程。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扶农、富农政策逐步兑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但是,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贫困劳动力素质低、非农就业难的问题日渐成为制约农户脱贫的重要“瓶颈”之一;从宏观上看,中国现代化的完成之日,就是绝大多数农民完成市民转变之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最难最慢的是贫困户。面对上述新变化和新矛盾,作为扶贫职能部门,要推动“一体两翼”工作深化发展,必须在扶贫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
  1.在开发式扶贫的内容上,转变“重自然资源开发、轻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丰富,湖北亟待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300多万人,其中不少是贫困户劳动力。现代反贫困理论认为,贫困农户的贫困,不仅表现为物质资本稀缺,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匮乏;在大面积解决温饱之后,素质贫困、能力贫困是贫困户脱贫的最大障碍。为此,扶贫开发必须重在扶智,重在扶本,重在扶人。必须把提高贫困群众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在教育人、培养人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观念、素质和自身发展问题,使扶贫开发的重点不断从注重自然资源开发向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转变,从注重解决外部环境向注重扶持自力更生、自我素质转变,尤其注重提高技能和素质,促进转移就业脱贫。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实施雨露计划,既是贫困户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的过程,也是贫困农民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在扶贫到户的路径选择上,转变“重依托项目带动、轻效益辐射到户”的观念,树立“培训直接到人、效益直接到户”的扶贫理念。组织实施雨露计划,不同于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辐射带动贫困户,而是通过直接针对贫困群体进行培训,使扶持资金和扶贫措施一步到户,直接到人。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具有持续的、立竿见影的扶贫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创新了到人到户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扶贫的终极成效和终结目标。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扶贫到户,七到户八到户,培训转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到户。”
  3.在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上,转变“重单纯扶持农业就地脱贫、轻依托素质技能脱贫”的观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实现贫困农户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脱贫”的理念。解决农村贫困户的脱贫乃至进一步发展问题,单靠“向传统农业挖潜”经营人均一亩左右的土地远远不行,必须“向外延伸”,走外延脱贫之路。从城乡统筹的战略高度看,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减少农村穷人,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技能培训,转移穷人,实现就业脱贫。实践证明,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可以顺应和推动这一发展趋势。培训输出一个贫困劳动力,不仅可以脱贫一个家庭,而且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造就一批能人,产生“人力资本乘数效应”。“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一些外出打工致富回归创业的务工人员,既带回了资金,又带回了技术,实现了从“挣钱填肚子”到“攒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嬗变。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二人打工,全家致富;三人打工,全家驻城;四人打工(两代人),全家入市(市民)”的喜人景象。
  
  二、体现扶贫特色,确保择贫而训
  
  实施“雨露计划”必须充分体现扶贫特色,坚持择贫而招,择贫而训,这是扶贫部门主抓的“雨露计划”与其它部门主办的各类培训的根本区别,它的重要特征是贴近穷村,直面穷人。做好此项到户到人的复杂工作必须实行三个锁定:
  1.锁定重点区域。省扶贫办明确规定,雨露计划的实施范围必须是贫困地区,就湖北而言,即是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303个重点老区乡镇,100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0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其它插花贫困地区。
  2.锁定重点对象。每年,湖北各市(州)、县(市)按照省扶贫办下达的年度转移培训计划,认定招收贫困对象。雨露计划招生与阳光工程招生的最大区别在于:“阳光生”必须是农民,“雨露生”首先是农民,同时必须是贫困户。重点选择的对象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农户,年龄在16—40周岁、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符合用工条件的青壮年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哪些中、高考落榜生中的贫困青年。他们有的是家庭的顶梁柱,多数是全家脱贫的希望所在。
  3.锁定招生程序。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证明、乡审核、县审批的招收程序进行招生。严禁假贫济富,虚报冒领,不图多,但图准,即使数量少一点,但一定是贫困户。同时,对转移培训的贫困学员建立台帐档案(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受训时间、家庭住址、就业单位、联系方式等),实行项目合同管理,登录湖北雨露网,公开公正,随机抽查,避免招富不招贫和贫困学员游离于转移培训门槛之外的现象发生。
  2006年,全省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任务3.2万人,截止三季度转移培训26082人,完成81.5%。从2007年开始,全省扶贫系统实施雨露计划每年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实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25万人。据调查,经过转移培训后的贫困学员,月收入平均1000元以上,比未培训的农村务工人员平均月收入高400元左右。2006年上半年,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后的务工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140元,增长近20%;工资性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额的80%以上,培训转移就业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增长点。就一户而言,培训转移就业1人,可带动1户平均4人脱贫。依此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省培训转移25万人可实现100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湖北省还有663万极端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实现脱贫的比例可达15.08%,这对整个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无疑是一个重大贡献。
  
  三、加大投入力度,破解资金瓶颈
  
  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如此众多的贫困劳动力要“洗脚离土、进厂进城、走出贫困”,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问题。随着扶贫开发“一体两翼”的全面推开,湖北省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畅通三个渠道”和“四个不断加大”:
  1.省级投入不断加大。2004年,省政府安排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万元,2005年增加到850万元,2006年实施“雨露计划”,补助标准由去年人平400元提高到500元,补助资金总量达到1600万元。转移培训经费占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达到10%以上,十一五期间,随着雨露计划规模扩大,力争提高到15%以上。
  2.地方配套投入不断加大。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贫困地区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雨露计划配套资金1056万元。
  3.金融贷款投入不断加大。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湖北省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安排了部分扶贫贴息贷款,专门用于资助特困学员的转移培训,并注重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贷款何处还的难题。宜昌市青华职校实行“政府引导、扶贫补贴、贷款参训、就业还贷”的方式,由宜昌市财政按计划安排150万元,其中80万元作为贷款担保资金,70万元作为贫困学员补助经费和贷款贴息,由青华职校承贷后再借给贫困学员,学员由苏州英格玛公司派遣到工业园区后用工资偿还贷款。通过此种方式,2006年下达转移培训计划3400人,截至8月份已培训2600人,到年底均可完成计划任务。十堰市扶贫办实行“政府担保、部门参与、基地承办、就业还贷”的模式,市财政安排50万元,由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市城区信用社向“培训基地”发放400万元助学贷款,转借给贫困学员,扶贫部门负责贴息。以此带动了金融机构参与雨露计划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培训资金的不足。
  4.资金管理力度不断加大。雨露计划资金是专项用于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这笔“育人养家钱”的份量很重,它萦系着每一个贫困户的心愿和权利,筹措、管理、运用是否得当,是衡量雨露计划是否以人为本、以穷人为本的指标之一。为此,湖北省实施两项举措,确保“雨露资金”规范运作,安全增效。首先,将雨露资金纳入项目管理。省扶贫办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湖北省雨露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将一次次转移培训视同于一个个扶贫项目,按照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补助标准、转移就业等内容,由扶贫部门与培训机构签订项目合同书,每期培训班结束,学员就业后评估验收,从制度上规范和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对每个贫困学员的补助资金,实行“培训券”的补贴方式,“培训券”由财政和扶贫部门统一印制,每期培训班开班时,直接发给经扶贫部门核定的贫困学员。“培训券”实行实名制,培训班结束时,学员在“培训券”上签名、签章,并附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作为学费交给培训学校,严禁冒名顶替、虚报、转让和变卖。培训机构建立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财政部门依据“培训券”、减免学费收费凭证、培训班项目完成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严格实行报帐制管理。其次,“雨露”资金实行“阳光”操作。培训机构公开招标,培训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实。所有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招收计划、收费标准、减免学费、补助标准、转移就业等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并在“湖北雨露网”上公开披露。设立举报电话,加强审计、检查,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雨露”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创新转移模式,打造雨露品牌
  
  培训之后是转移,力争达到100%转移,最终实现长期稳定转移。这是雨露计划的目标,也是转移脱贫的归结。遵循这一培训原则,雨露计划从一开始就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培训基地,一手抓就业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探索出五种有效的转移模式:
  一是“劳务派遣”模式。这是一种聘用与管理相分离的用人办法。贫困学员经过雨露计划培训后,成建制地输送到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再由中介机构把学员派遣到不同的企业。如宜昌市青华职校与苏州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公司紧密合作,由学校招收贫困学员进行半年至一年的培训,然后成建制地输送到苏州,由英格玛公司派遣到不同的企业,企业单位用工不管工,人力公司管工不用工。学员8小时之内在企业上班,8小时之外的食宿、维权、代发工资等由英格玛公司集中管理。由宜昌市财政安排的雨露计划补助经费和贷款贴息资金,就是由青华职校承贷后转借给贫困学员的。派遣后的各相关企业将员工工资打入英格玛公司,该公司在每月代发学员工资时按比例代扣应还贷款,从而为“贷款参训、就业还贷”提供了方便、可控的平台。2006年上半年,英格玛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办事处,通过劳务派遣模式,帮助转移雨露计划学员1000多人。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先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培训用工协议,然后校方按照企业用工标准,在贫困地区招收学员,进行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培训合格后直接按订单安排到用人单位就业。如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分别与浙江人本集团、万向集团合作,在黄冈校内办起“人本班”和“万向班”,学员经过培训被企业录用后,月工资收入平均在1500元以上。该校采取这种模式,先后与苏州天弘科技、东莞三星视界、深圳富士康集团等10多家大型企业紧密合作,订单输出700多名贫困学员,平均月工资130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1800元。
  三是“企业出资模式”。十堰市职业技术学校与河南登封市威豫煤矿合作,由煤矿出资20万元培训经费,委托该校为其招收96名贫困户子女,免费培训后直接送到煤矿就业。
  四是“工读结合模式”。这种模式在部分雨露计划基地推开,贫困学员在校学习一年,再到企业实习一年?穴发实习工资?雪,实行“边训、边工、边挣钱”,以工补读,以读固工,以工挣钱,以资还贷。这样既增强了贫困学员的动手能力,又解决了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和返还贷款的困难。
  五是“就地转移模式”。鹤峰、阳新等县市对当地新办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用工,实行就地招收贫困学员,就地培训,就地上岗。恩施州扶贫办与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华龙公司联合,两年组织招收农村贫困学员200人,经过两个月技能培训后,全部转移到华龙公司,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
  实践证明,培训穷人,是为了减少穷人,减少穷人必须下大力转移穷人。为了拓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渠道,全省扶贫系统坚持把自身的优势和其他部门的优势结合起来,积极与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在外省市共建有35个劳务输出基地,负责就业、维权和信息、联络服务。尤其紧紧盯住经济发达、用工需求量大、收入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大中城市,重点瞄准500强企业。鼓励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窗口,千方百计疏通就业渠道,成建制地输出贫困地区劳动力,确保贫困学员一次性就业,完全就业。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去年,全省29个重点贫困县市外出劳动力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占23.85%,比省内高8.74个百分点;参加劳动保险的比例为11.66%,比在省内务工高4.96个百分点,在省外务工的劳动保障状况明显优于省内务工人员。
  好品牌才能吸引好企业,好企业才有好收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雨露计划劳务品牌,把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引入转移脱贫之路,目前湖北省扶贫办正在牵头筹建“湖北雨露集团”。省扶贫办将于近期再认定一批省级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以省定示范基地为核心,网络部分安置企业和苏州英格玛等人力资源中介组织,组建“湖北雨露职业教育集团”,共同打造“雨露航母”。实行统一安排“雨露计划”任务,统一培训质量规范,统一实验实习要求,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维权服务,统一考核评估。省扶贫办将与教育、劳动等主管部门紧密配合,进一步探索分区域、分专业实施转移培训,形成主打专业、优势品牌,实现优势互补,统分结合,共同发展,不断扩大湖北雨露计划的品牌效应。
  [作者简介]洪绍华,男,湖北省扶贫办综合处处长。
  [责任编辑:王建平]
其他文献
来到江西省遂川县泉江镇螺溪村,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入户路四通八达,一畦畦蔬菜生机盎然该村多年致力发展蔬菜仔猪产业,走“猪—沼—菜”发展路子,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0亩,年产值300多万元;饲养良种母猪600多头,年产仔猪11000余头,年产值280万元,仅此两项户均年收入3万余元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如今螺溪村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家家通电视电话,98%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各项活动
期刊
相约江西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李林生副处长去乐安,本是想一了学历史出身的我多年的一个心愿——看看“千古第一村”流坑村  在去乐安车上的闲聊中得知,2003年就任乐安县扶贫办主任的何元民是军人出身,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曾在天津服役,在当时一同入伍的200多新兵中,何元民是第一个入的党职业敏感告诉我,乐安县扶贫办有着这样的一位带头人,其工作一定有不少特色可言亮点可看  于是,我拟改变主意,打算到乐安后流坑
期刊
亚行获100多亿美元捐款用于扶贫  亚行行长黑田东彦5月3日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说,在本次亚行年会召开前夕,一些援助国承诺,将向亚行框架内的亚洲开发基金捐款113亿美元,主要用于帮助亚行亚太地区发展中成员开展扶贫工作  黑田东彦说,部分资金还会用于推进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和融合,并通过资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贷支持农业发展他指出,面对当前全球粮食价格飞涨的局面,亚行减少贫困的努力正面临威胁,因此
期刊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九大明显成效  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4月24日在此间举行的亚欧会议乡村发展论坛上表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在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九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这九个方面的明显成效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四年较快增长;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
期刊
王晓阳同志是江西省九江市检察院一名退休干部2001年从共青检察院调到市检察院任调研员,2002年,院领导考虑到他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派他到武宁县田东村负责村建工作,2003年又安排他到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搞定点扶贫和村建工作2006年初他办了退休手续,按常理应该回家休息,但院里考虑到办案力量不足,以及扶贫村建工作的连续性,又继续让他负责新一轮的星子县波湖村的定点扶贫工作和永修县乐平村的村建工作  6
期刊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的东部,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福建光泽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多年来,资溪县委政府着力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动了面包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支近4万余人的面包军团,把7000多家面包店开到全国各地1000多个城市,并已涉足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国外市场全县面包产业年产值已达到30多个亿,农民人均纯收入60%
期刊
座落在幕阜山下的武宁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境内群山连绵,林木繁茂,全县林地面积达373.5万亩,占国土面积71%,森林覆盖率达64.1%,活立木蓄积量达773万立方米上个世纪70年代,武宁人民响应国家号召,修建柘林水库,15万亩良田被淹,8.5万人口搬迁,县城整体迁移,全县人均耕地不足0.7亩,而人均林地面积达10余亩,山林成为了武宁的主要资源和最大希望  
期刊
科技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有力保障。因此,为进一步做好科技扶贫工作,学习借鉴外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江西省赣州市扶贫办组织瑞金等非重点县扶贫办分管领导于2006年11月中旬赴贵州省,学习考察了该省紫云县林下种草养鸡和晴隆县山区生态畜牧养殖业两个项目。    一、紫云县林下种草养鸡主要成效及
期刊
2007年是江西省委办公厅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通过认真调研,扎实工作,定点包扶工作主要做了10件实事:出资47万元硬化了4条共6公里村组道路;建成了5座标准化烤烟房;硬化亮化了村民活动集散地;为村民活动中心配套文娱体育器材;争取到投资150万元的河堤除险加固项目;联系解决乡村办公用轿车2辆;捐赠2270册书籍(光盘)并建成村图书借阅室;捐赠价值近10万元(账面价)的办公设备改善乡村
期刊
2007年7月5日,吴新雄省长到省扶贫办调研。在听取了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有关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吴新雄省长充分肯定了省扶贫办的工作,着重强调了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工作方针、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007年7月5日下午,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到省扶贫办调研。7月流火,这火热的天气正象征着省委、省政府心系贫困群众,关注民生及对扶贫开发高度重视的热忱,对全省扶贫系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