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of electrosurgical smoke on medical staff during malignant

来源 :肿瘤学与转化医学: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of electrosurgical smoke on medical staff performing malignant tumor surgery.Methods This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The human thyroid
其他文献
机器学习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快速发展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在医疗领域亦有较大的发展。将机器学习引入针灸领域,不能仅限于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应该更广泛地发挥针灸的靶向治疗优势,优化中医资源配置,精准服务于临床。本文通过对近年相关文献的分析,从针灸选穴处方、针灸的临床教学应用及针灸疗效预测等方面探讨其与机器学习的结合,以学科交叉为起点,机器学习为手段,探讨针灸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引起的相关穴位局部微血管结构变化,探讨光声成像技术在穴位敏化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每组4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于术后12h、第14天用心电图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小鼠心电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于术后第7、14天用光声成像技术对各组小鼠“肺俞”“厥阴俞”“曲泽”“尺泽”进行成像观察,并运用微血管量化算法计算穴区微血管的距离度量、弯曲
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疗效显著,患者的主观评价是目前临床研究中衡量针刺镇痛效果的常用标准,但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近年来,有研究尝试应用磁共振成像和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针刺治疗前后患者大脑的磁共振影像,识别具有特异性的神经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不仅有助于阐释针刺镇痛的脑机制,且有望发展为研究针刺镇痛效应的客观指标。本文从基于磁共振成像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疼痛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分析切入,总结其在针刺镇痛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儿童卵巢扭转是小儿外科较少见的急腹症,占儿童腹痛原因的2.7%[1],如不积极干预,可导致患儿卵巢及输卵管完全缺血坏死,影响患儿未来的生育能力[2]。以往治疗多是手术直接切除发黑可疑坏死的附件,以防形成的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但造成一侧卵巢的永久缺失。随着人们对卵巢功能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微创技术的进步,近年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展保留患侧卵巢的微创手术[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为1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直肠悬吊术及联合其他术式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单纯行腹腔镜直肠悬吊术,6例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冗长结肠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2例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冗长结肠切除+肛门环缩术。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 d肛门排气,住院6~12 d,平均(8.0±1.8)d。术后随访8~60个月,均未见
目的:探讨侧方牵引尾侧中间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12月采用经侧方牵引尾侧中间入路为3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
目的比较NK/T细胞淋巴瘤(NKTCL)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15例NKTCL及9例DLBCL,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临床症状、病变位置、病灶大小及形态、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及均匀性、邻近结构的变化。结果DLBCL患者发病年龄较NKTCL大(P=0.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NKTCL患者临床症状以鼻塞多见(93.3%),DLBCL患者以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中央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接受淋巴结根治术的PTC患者,按转移区域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NLNM,n=152)、单纯中央区转移组(CLNM组,n=47)、侧颈区转移组(LLNM组,n=48),单因素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纵横比、包膜接触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χ2=27.842、32.554、8.716、30.7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tk)的新型报告基因体系,用于对肿瘤内微小核糖核酸(miR-21)的表达进行契伦科夫光学成像。方法将细胞巨病毒(CMV)启动子基因、HSV1-tk基因以及可被miR-21互补结合的三联miR-21靶基因序列,串联构建成报告基因(CMV-HSV1-tk-3×miR-21t),即将CMV-HSV1-tk-3×miR-21t序列连接到pc DNA3.1质粒载体中并转染A549细胞。向稳定表达上述报告基因的A549细胞(A549T细胞)加入9-[4-[18F]氟
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人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了与医学的学科交叉.本文对针灸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认为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