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不停蹄绘漫画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上马老口含温度计,左手高举输液瓶,未拨去输液针的右手仍紧握着画笔,西装革履,挺胸抬头,精神抖擞,实践着他的座右铭——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著名漫画家马丁先生于2012年12月13日凌晨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86岁。一代漫画大家就这样带着他慈祥的笑容,带着他对生活特有的风趣离我们远去了。当得知马老溘然长逝的消息时,我禁不住一声长叹:一位多好的老人就这样突然地走了!要知道12月12日白天我还跟马老通电话。老人家精神不错,声音洪亮。他告诉我在适当的时候将为我创作全套“童年的梦”系列漫画。
  认识马老是从包立民先生的《百美图》一书中老人家的一张自漫像开始的。画上马老口含温度计,左手高举输液瓶,未拨去输液针的右手仍紧握着画笔,西装革履,挺胸抬头,精神抖擞,实践着他的座右铭——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一副为漫画豁出去的样子,活脱脱漫画界的拼命三郎。画面令人震撼,用现代的话说“帅呆了”。于是通过邮件我和马老联系上了。老人家很谦和、幽默、豁达。对于我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粉丝,一点儿也不见外,对我请教的问题有问必答,耐心地介绍他的漫画创意,每年春节还能收到他专门创作的贺年卡。
  国内漫画界公认,马丁的漫画作品往往从生活小事中来,平凡中出新奇,荒诞中见真理。上世纪70年代,进入重庆日报工作的马丁,针对社会不良风气,创作了《不捞白不捞》、《“自动化”餐厅》、《“戒烟”火柴》、《“湿路花雨”》等漫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名震画坛。从事漫画事业50余年中,马丁在《重庆晚报》开设漫画专刊《穿山甲》并担任主编,在全国漫画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也让他的艺术人生达到顶峰。其中,《无题》入选法国第九届圣加勒马特国际新闻漫画艺术节,《迎春》被选为国家礼品送往德国,《刘备改令》荣获“中州杯”全国漫画大赛一等奖,《喜临门》荣获全国银奖。他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过10余部著作,中央电视台曾经连续播放他的连环漫画《猪八戒拜师学本领》。2006年,80多岁的马丁在成都、重庆、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反响强烈,盛况空前。
  活到老,画到老。马老一生,是漫画的一生。一般人在80岁时,早就颐养天年了,而他却在生日那天请人刻了“马不停蹄”印章。他紧跟时代步伐,不停地洞察社会,不停地思索。用他的画笔热情讴歌新风尚、鞭挞不正之风。2008年奥运会,他创作了迎奥运系列漫画。2011年建党90周年,他花了3个月的时间精心创作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整张画面上画了33位人物。面面中的孩子们,有戴着红领巾的,有手托寿桃的,有挥着党旗的,有吹着笛子的,有拿着鞭炮的,有摇着手鼓的,有举着飞机模型的,有擎着马蹄莲的……他总是那样忙,报社约稿、组织安排、朋友求画,他经常画画到深夜。尽管市场上他的漫画价格并不低,但对朋友却很热情,总是不计报酬地满足他们求画的愿望。
  2011年盛夏,马老在完成《唱支山歌给党听》后,挥汗帮我在册页上画了一幅漫画,并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漫画选自马老“童年的梦”系列漫画的其中一幅,漫画上几个孩子正在玩逮猫游戏。上题:“一猫子、二猫子、三猫子,放出猫子捉耗子。捉得到,吃耗子,捉不到,饿肚子。”画上还题有长长的后记:“余幼年丧父,家贫。十一岁即当童工。卖菜、洗衣、挑水、做饭、带娃儿、推船、拉船,及现时称为‘棒棒’的力工。每见邻家子女做游戏羡慕不已。但无缘也无资格参与。余现年八十又五仍未能释怀。现忆写此景以慰童年的梦。”
  漫画一生的马老走了,还剩下一张准备送给友人来不及完稿的《献寿图》。半人多高的宣纸上,3个可爱的孩子头顶一颗硕大的寿桃,只差最后上色了。以前和马老通话时,老人曾经透露在自己九十寿辰时再办一次个人画展的愿望,现在看来是永远都无法实现了。而马老的生前好友、已经90岁高龄的牛翁老先生写的一副挽联“十载漫刊百态千姿图世象,廿年协会三根支架恃谐情”,无疑是对马老一生最好的概括。我相信马老一定拿着画笔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他一生钟爱的事业。
其他文献
古人治玉用“琢”、“磨”二字,而非今天我们常说的“雕”、“刻”,这无疑最为形象地表现了玉器制作过程的缓慢和精心,绝非一蹴而就那样简单。从打磨石器到出现了专门的琢玉之术,制玉工具、制作工艺在此后绵长的岁月里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然而,不管怎么进步,在电动工具发明之前的数千年时间里,古人制玉的工艺并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与今天相比都是原始的。  不禁惊叹,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古代,古人凭借了怎样的力量、用了
期刊
一级市场成重要推手  “在我们去年举办的32个展览中,有五分之一与当代水墨有关,而作为系列展览,我们还将陆续推出中国当代水墨大展。”在北京798艺术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一向以专业、成熟的展览空间和大力扶持青年艺术家而著称,馆长夏季风对新水墨一直极为关注。而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蜂巢无疑成为了新水墨这个新兴市场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在5月初落幕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上,一幅李津的画卖出了400多万元的高价
期刊
香道在日本,与茶道、花道一起构成传统的『雅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月初十,春雨零零。院中满树梅瓣,红艳芬芳……源氏想乘此微雨时日将诸夫人所调制的香剂收拢……同一香剂的配料,各处都一样,但因趣味有别,配量也有差异,故香气有浓有淡。此中奥妙实是无穷。故萤兵部卿亲王认为香料各有千秋,无法裁断评判其优劣。只有前斋院槿姬送来的‘黑方’,毕竟淡雅清幽,卓然不凡。至于‘侍从’,即源氏所制者,最为上乘,
期刊
清代中后期,满是诗情画意的俏丽江南铸造了大量花钱,它们被泉友亲切地称为“苏炉花钱”。此类花钱的尺寸大部分在5厘米以下,且以圆穿居多,有黄、白铜质地。在题材上,苏炉花钱的内容更接近当代社会对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所以,苏炉花钱在成为人人可接近的收藏品的同时,也俨然是一本篇篇迥异、卷卷出彩的民俗百科教材。尤其是本文要讲述的这册神仙卷,更是极为神奇、浪漫。  山鬼  一种被称为“山鬼”的苏炉花钱目前存世较
期刊
在清末单面唱片中,麦古泥唱片可谓其中的精品。这种唱片由哥伦比亚留声机器总公司出版,正面片芯与当时出版的其他哥伦比亚唱片无异。但唱片很薄,厚度仅为1.18毫米,而且有一定的柔韧性。  唱片背面印刷的文字表明了哥伦比亚留声机器总公司三次获得专利的时间:  一在西一千九百零一年十二月十号。专利提交日期:1897年11月19日;专利获准日期:1901年12月10日;专利号码:688739;专利发明人:琼·
期刊
博山炉暖,暗香浮动。静坐雅室,案置清茶,泼一幅水墨山水,书一段诗词歌赋,在茶香中细品人生,在炉香中感怀抒情。  香,除了拜佛,治病,陶冶性情外,它更是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成为其他艺术作品产生的媒介。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
期刊
香伴随着中华文明从起源到成长再到发展,一路走来,中华文明发展的道路上,香烟不断,甚至已经渗透到民族文化的骨子里。  也许是明媚春光里的一股花香引领我们走到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的门前。两层砖红色的小洋楼,灰白相间的围墙,木质的地板,这个位于天津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道的博物馆深幽寂静,还保留着些许民国时期的风华。刚刚在天津博物馆闭幕的“天香飘渺——沉香及中国古代香器特展”让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诸
期刊
得知徐秉方先生由家乡常州翩然来沪,我便专程去看他。去之前,他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我。踏进“博爱竹斋”,刚刚坐定,未及寒暄,我便问究竟是什么好消息。徐先生笑眯眯地说:“我父亲的一件作品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啊!徐素白先生的作品入藏大都会,真是好消息!那么,这消息从何而来?  原来,一位常州籍朋友在纽约参观大都会博物馆时偶然见到了这件作品,十分激动,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徐先生,说:“告诉你一个好
期刊
首饰,英文写作Jewelry,这个单词起源于法文的“Joel”,就是英文的“Joy”,中文解释为“快乐”!这个来源相当有趣:首饰选择得好,佩戴得巧,可以让人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处于人群中,难免会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快乐”由此而来。  首饰种类繁多,而要说男女皆可,可能要数胸前的那些别针了。有人称胸针,也有人称胸花,总的来说就是在小小的一枚别针上制作出可以起到装饰性作用的玩意儿。最奇妙的是,胸针以前
期刊
众多端砚石品中,因有一形态酷似兽禽之眼者,业界称之为“石眼”。其实,石眼并非端砚独有,如四川的苴却砚、河南的方城石均有石眼,国内的其他很多砚种也有石眼。但无论从石眼的多样性、观赏性还是从砚石本身的发墨性来看,其他砚种的石眼难望端砚之项背。所以,如今砚石界形成了一种“若提石眼,必有端砚”的现象。  眼分睛、体、晕  端砚石眼的结构可分为睛、体、晕三部分。“睛”又叫眼心,一般为褐铁矿,多为黑色。“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