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新生儿采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Apgar评分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治疗中应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时间指标及Apgar评分。

方法

选取108例窒息新生儿,按治疗方案分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比较组间通气时间、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

结果

观察组通气、复苏、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5 min后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窒息新生儿应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血气分析,缩短通气时间,加快窒息缓解,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53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取病灶及癌旁组织,石蜡包埋后制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病灶组织与癌旁组织P53和Ki67的表达,分析P53和Ki67在不同胃癌组织病理中的表达;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患者治疗效果与P53和Ki67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53和Ki67阳性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膝关节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麻醉前,麻醉后15、30、6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MOT)、胃促生长素(Ghrelin)及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次,1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症状评
目的分析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0例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对其输卵管通畅性进行评估,将腹腔镜通染液试验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对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检查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80例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16例,差9例,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8.8%(71/80)。经阴道实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盲肠后位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开腹手术方案组为对照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治疗后,手术总时间指标为(37.74±8.53)min,术中出血量为(20.61±4.59)ml,术后恢复总时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120例患者先后行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28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对120例患者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为95.49%、特异度为63.46%、准确度为86.49%;诊断冠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100.00%、91.21%、91.35%;诊断重度狭窄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7 019例,其中未进行干预产妇4 501例为对照组,进行干预产妇2 51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状况,对照组感染产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发生感染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发生感染14例(0.56%);对照组发生感染47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共感染61例
目的探讨针灸康复促通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康复科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给予针灸康复促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康复术,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神
目的探讨早产儿和足月儿气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医院新生儿和NICU病房住院的新生儿1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新生儿气胸患儿139例分为早产儿组51例,足月儿组88例。两组气胸诱因比较,宫内窘迫,足月儿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早产儿组;出生后单纯气囊正压通气窒息复苏和气胸前有正压辅助通气(气囊正压通气、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病史,早产儿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和疗效评价等方面,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依据。但是传统Anger型SPECT MPI因其注射显像剂剂量大、成像时间长、所获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及很难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如心肌血流储备测定)等缺点,制约着冠心病的准确诊断和进一步的临床使用。近年来,随着碲锌镉(CZT)半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