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视角下的称呼语翻译研究——以杨宪益英译《儒林外史》为例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这部经典巨著为我们构筑了一个阶层分明、等级壁垒森严的微型身份社会,而直接体现这种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的便是一套纷繁复杂的称呼语体系。本文结合社会学和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观,以吴敬梓《儒林外史》及杨宪益夫妇译本为语料,采用定性分析、线性对比的研究方法,分别从说话者进入交际前所具有的社会身份和特定交际阶段所构建的语用身份两个维度,阐释和分析会话中称呼语身份意识在原著及其译本中的实现。研究发现,尽管译者一直都在努力忠实原文,但仍然在无意识中改造了原文,这导致称呼语身份意识在汉英语际转换过程中发生了信息过载、缺失和变异等。文章认为,称呼语的翻译并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该考虑源语一方诸多参数。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汉诗英译中的数字处理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数字的翻译,需要译者具有更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更广阔的理论视域。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不同诗歌涉及数字应用的具体情况
多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和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式”的影响,仍然存在 “一言堂”教学。究其原因,教师始终把学生当做一个装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个体。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发现、研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下面就笔者的见闻和感受谈一谈。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质
广西百色市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为一体的后发展地区,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2万,有壮、汉、瑶、彝、仡佬、回、苗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更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做人,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呢?  一、以正面历史人物为榜样,教育学生做正直的人  漫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始见金。华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如至圣孔子“见贤思齐”的美德;诸葛孔明“
<正>~~
期刊
楼宇按揭,即楼房抵押贷款,是房地产信贷中的一种抵押担保方式,是购房者拟将购买的商品房为抵押物,银行凭此对其发放贷款的一种形式。在这种业务关系中,购房者只要支付房屋价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决定了中国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尚有很多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甚至某些方面仍与市场经济
网络服务器的容错性在整个网络安全风险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Novell环境下,以冗余为指导思想的系统容错(SFT)技术和在Windows NT环境下的事务跟踪、驱动器
目前,私人住房占英国房产的比重为68%。但是,低收入家庭、失业者、穷人以及孤、寡、病、残等特殊人群,则无力购买私房。针对这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长期以来,英国政府一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