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桥梁工程项目不断地增多以及规模不断地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桥梁工程作为我国基础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桥梁施工质量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因此,在桥梁施工中,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必须严格控制桥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确保桥梁的使用性能,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本文将对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究,从而促进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桥梁工程;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
一、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概述
当前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工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导管在混凝土中埋得太深,如果混凝土含沙量不够的话会造成导管的堵塞或浇筑中断。若重新浇筑则在混凝土内部存在夹层造成断桩。(2)护筒壁漏水造成地基下陷,护筒发生移位和倾斜,严重时孔壁会坍塌,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科学的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钢筋笼在施工中上浮使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足,导管在混凝土中预埋过深。(3)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导管的提升过高露出混凝土表面造成断桩。若施工中突然停电或断料造成混凝土浇筑出现夹渣使混凝土桩出现上下分开的现象。
二、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法的分析
1、桩位的测量定位技术
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是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首要环节。可参考设计部门现场交桩提供的水准点资料以及测量控制网资料,由专职测量人员全权负责测量定位工作。测量人员可利用全站仪,依据设计的图纸要求,沿着桥的纵轴方向放出每排桩的中点,而在横向方向则放出每排桩的中线,同时,往两侧栓桩。注意布置栓桩的区域应位于非施工处,以避免影响测量定位工作。栓桩后可将桩位逐个放出,然后测量计算出标高。
2、埋设孔口护筒技术
埋设孔口护筒时,深度应在2.0m至4.0m,护筒顶应高于地面0.3m。先挖好护筒坑,注意护筒坑的直径应大于护筒直径40cm~50cm。挖好坑后,使用牵引设备将护筒吊入坑内,注意调整好对中,保证桩中心和护筒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0mm,护筒在竖直方向的倾斜度应不大于1%。然后使用粘土在护筒的外侧和底部进行分层夯实,确保护筒不会透水。在埋设孔口护筒的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坚实、稳固,并不漏水。同时,用回旋钻成孔时,应在护筒的上端部位预留出一个排浆孔,供后续的施工使用。
3、钻机就位技术
首先,在井口处铺设一定量的方木作为施工平台,然后利用牵引设备将钻机放到该平台上,将钻杆竖起来,进行粗略的稳固、对中,同时,做好“稳钻机”工作,确保顶端和底座的稳定性。但注意用于“稳钻机”的方木不能直接压在护筒身上。然后进行比较详细的固定和对中,在此过程中可利用钻机本身起重行走设备或千斤顶进行,在钻头对中后,确保吊绳或者钻杆有良好的垂直度。
4、钻孔施工技术
钻机就位后就可进行钻孔施工工作。但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泥浆池、调配好泥浆配合比、安装好泥浆泵、完成钢筋笼制作、拌合混凝土配合比等。前期准备工作完全准备妥当后方可进行钻孔施工。钻孔采取分班连续钻孔的作业方式,钻进过程中应随时对泥浆的性能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到孔深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对孔深、孔径和孔的倾斜度进行检验,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注意使用淘浆筒进行淘浆时,要及时补充泥浆。使用冲击钻成孔,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把控质量要点,例如,在开钻前,详细检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确定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且均达到标准要求后,再进行开钻施工。另外,应提前做好各项应急措施,如准备好打撈锤头的应急工具设备等。钻孔不宜超过1小时,及时检查钻头的连接情况,确定其是否连接牢固。除此之外,在钻孔过程中,应做到勤观察、勤测量,以防止出现斜孔、偏位的情况,同时做好地质记录工作。
5、终孔验收技术
钻孔后需对成孔进行验收,以保证成孔的质量。终孔验收包括检验孔径、孔深、孔的垂直度、桩位允许偏差等。然后将检验的信息与设计要求进行比照,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则要求进行调整。在验收时,对于成孔深度,可使用测锤进行测量。垂直度可使用自制钢筋检孔器进行检验。另外,可使用全站仪测量桩位的偏差。
6、安装灌注导管技术
根据孔深计算导管的总长度,导管内径宜为200~350mm。准备好导管的拼接顺序,同时在桩口布置好工作平台,并备好卡盘,将导管按顺序下入到桩孔内。在桩口施工平台将相邻两段导管进行拼接,并用卡盘固定好下面一段,再使用吊机将另一段进行吊装拼接,注意调整好垂直度。在接头处可加设橡胶垫用的螺丝进行固定。导管下好,保证导管离桩孔底30cm~40cm,然后再安装下料漏斗和截门。下料漏斗必须保证首批混凝土的数量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需要。在安装灌注导管时,可在使用导管前先对其进行接头抗拉和水密承压试验。安装导管时最好在靠近孔中心的位置下管,可避免挂刮钢筋骨架。
7、灌注水下混凝土技术
灌注导管安装后,测量孔深再次确定其沉淀厚度是否达到要求,符合标准要求后再灌注水下混凝土。先将混凝土充满于满足要求的下料漏斗,然后打开阀门将下料漏斗内的混凝土灌下,观察涌浆情况,同时测量混凝土表面的上升高度,计算出导管埋深。然后再换小漏斗进行灌注,时时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计算导管埋深若超过6m,则需要分段卸管。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结束语:
当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进行桥梁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按照施工的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确保桥梁整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天平.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解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05):210~212.
[2]李洪远.探究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0):552-553.
关键词:桥梁工程;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
一、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概述
当前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工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导管在混凝土中埋得太深,如果混凝土含沙量不够的话会造成导管的堵塞或浇筑中断。若重新浇筑则在混凝土内部存在夹层造成断桩。(2)护筒壁漏水造成地基下陷,护筒发生移位和倾斜,严重时孔壁会坍塌,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科学的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钢筋笼在施工中上浮使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足,导管在混凝土中预埋过深。(3)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导管的提升过高露出混凝土表面造成断桩。若施工中突然停电或断料造成混凝土浇筑出现夹渣使混凝土桩出现上下分开的现象。
二、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法的分析
1、桩位的测量定位技术
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是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首要环节。可参考设计部门现场交桩提供的水准点资料以及测量控制网资料,由专职测量人员全权负责测量定位工作。测量人员可利用全站仪,依据设计的图纸要求,沿着桥的纵轴方向放出每排桩的中点,而在横向方向则放出每排桩的中线,同时,往两侧栓桩。注意布置栓桩的区域应位于非施工处,以避免影响测量定位工作。栓桩后可将桩位逐个放出,然后测量计算出标高。
2、埋设孔口护筒技术
埋设孔口护筒时,深度应在2.0m至4.0m,护筒顶应高于地面0.3m。先挖好护筒坑,注意护筒坑的直径应大于护筒直径40cm~50cm。挖好坑后,使用牵引设备将护筒吊入坑内,注意调整好对中,保证桩中心和护筒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0mm,护筒在竖直方向的倾斜度应不大于1%。然后使用粘土在护筒的外侧和底部进行分层夯实,确保护筒不会透水。在埋设孔口护筒的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坚实、稳固,并不漏水。同时,用回旋钻成孔时,应在护筒的上端部位预留出一个排浆孔,供后续的施工使用。
3、钻机就位技术
首先,在井口处铺设一定量的方木作为施工平台,然后利用牵引设备将钻机放到该平台上,将钻杆竖起来,进行粗略的稳固、对中,同时,做好“稳钻机”工作,确保顶端和底座的稳定性。但注意用于“稳钻机”的方木不能直接压在护筒身上。然后进行比较详细的固定和对中,在此过程中可利用钻机本身起重行走设备或千斤顶进行,在钻头对中后,确保吊绳或者钻杆有良好的垂直度。
4、钻孔施工技术
钻机就位后就可进行钻孔施工工作。但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泥浆池、调配好泥浆配合比、安装好泥浆泵、完成钢筋笼制作、拌合混凝土配合比等。前期准备工作完全准备妥当后方可进行钻孔施工。钻孔采取分班连续钻孔的作业方式,钻进过程中应随时对泥浆的性能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到孔深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对孔深、孔径和孔的倾斜度进行检验,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注意使用淘浆筒进行淘浆时,要及时补充泥浆。使用冲击钻成孔,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把控质量要点,例如,在开钻前,详细检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确定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且均达到标准要求后,再进行开钻施工。另外,应提前做好各项应急措施,如准备好打撈锤头的应急工具设备等。钻孔不宜超过1小时,及时检查钻头的连接情况,确定其是否连接牢固。除此之外,在钻孔过程中,应做到勤观察、勤测量,以防止出现斜孔、偏位的情况,同时做好地质记录工作。
5、终孔验收技术
钻孔后需对成孔进行验收,以保证成孔的质量。终孔验收包括检验孔径、孔深、孔的垂直度、桩位允许偏差等。然后将检验的信息与设计要求进行比照,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则要求进行调整。在验收时,对于成孔深度,可使用测锤进行测量。垂直度可使用自制钢筋检孔器进行检验。另外,可使用全站仪测量桩位的偏差。
6、安装灌注导管技术
根据孔深计算导管的总长度,导管内径宜为200~350mm。准备好导管的拼接顺序,同时在桩口布置好工作平台,并备好卡盘,将导管按顺序下入到桩孔内。在桩口施工平台将相邻两段导管进行拼接,并用卡盘固定好下面一段,再使用吊机将另一段进行吊装拼接,注意调整好垂直度。在接头处可加设橡胶垫用的螺丝进行固定。导管下好,保证导管离桩孔底30cm~40cm,然后再安装下料漏斗和截门。下料漏斗必须保证首批混凝土的数量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需要。在安装灌注导管时,可在使用导管前先对其进行接头抗拉和水密承压试验。安装导管时最好在靠近孔中心的位置下管,可避免挂刮钢筋骨架。
7、灌注水下混凝土技术
灌注导管安装后,测量孔深再次确定其沉淀厚度是否达到要求,符合标准要求后再灌注水下混凝土。先将混凝土充满于满足要求的下料漏斗,然后打开阀门将下料漏斗内的混凝土灌下,观察涌浆情况,同时测量混凝土表面的上升高度,计算出导管埋深。然后再换小漏斗进行灌注,时时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计算导管埋深若超过6m,则需要分段卸管。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结束语:
当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进行桥梁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按照施工的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确保桥梁整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天平.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解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05):210~212.
[2]李洪远.探究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0):55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