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AT活性(AT:A)、AT抗原含量(AT:Ag)及基因型在引起遗传性AT缺陷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3例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AT:A和AT:Ag,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AT基冈的全部7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异常的突变基因.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血浆中AT含量的变化,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结果 3例先证者AT:A和AT:Ag均降低到正常值的50%左右,分别在AT基因外显子4区的第7386位核苷酸发生杂合性G>C突变,导致W(Trp)225 C(Cys)错义突变;2号外显子区第2591位核苷酸发生C>G突变,导致S(Ser)36 X(stop)无义突变;5号外显子区第9819佗核苷酸发生C>T杂合突变,导致R(Arg)359 X(stop)无义突变.部分家系成员表型和基因型榆测结果与先证者一致.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中的AT含量较正常混合血浆明显减少,凝血酶生成实验显示先证者体内呈现明显的高凝状态.结论 I型遗传性AT缺陷症中,W225C、S36X、R359X引起血浆中AT含量下降,是导致遗传性AT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

其他文献
胸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的常见体征之一.目前临床确诊恶件胸腹腔积液主要靠细胞学检测,但是细胞学诊断仅能确诊约50%~70%的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性质和来源,联合活检能够提高其7%~13%的诊断水平[1-3].胸腹腔积液游离肿瘤标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准确率及敏感性[4-5],但是仍有待新的简便有效,且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Leon等[6]发现肿瘤患者血清游离D
期刊
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eocci,GAS)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菌,GAs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到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和中毒休克综合征,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危害更为严重。
期刊
目的 构建CXCL10-pcDNA3.1(+)重组质粒及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株,探讨CXCL10对MCF-7细胞株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γ干扰素(IFN-γ)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CXCL10基因,构建CXCL10-pcDNA3.1(+)重组质粒,用CXCL10-pcDNA3.1(+)和对照质粒pcDNA3.1(+)分别以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株,经G418筛选后
期刊
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WUPyv)是新近发现的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多瘤病毒,由美国和澳大利亚学者Gaynor等于2007年从小而下呼吸道感染分泌物中发现,属于多瘤病毒.在发现该病毒不到2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已经有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报道从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WUPyv.我国浙江、北京学者也相继有报道从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标本中检测出该病毒,但华南地区至今未见报道.我
期刊
冠心病(CAD)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是CAD病理过程的基础,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过程.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不仅可预测CAD发病和发生的风险[1-2],还可对CAD预后进行评估[3-5]。
期刊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 1型(HIV-1)B/C重组毒株感染者Nef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方法 队列收集19例感染时间<1年和40例感染时间>3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其针对HIV-1 B/C重组毒株Nef重叠多肽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15例感染时间<1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产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于.1961年由英国首次报道,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RSA,CA-MRSA)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研究对从
期刊
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是一种新的临床疾病,国外多有动物实验报道[1],尚未见该病尿液沉渣和结石形态的报道。
期刊
患者男,33岁,因"发热1个月余伴眩晕及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2008年7月收住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入院前曾到2家医院治疗,未能明确诊断,具体治疗不详.住院体检:体温39℃、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肝、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脾脏触诊,剑下0.5cm可触及脾脏下缘,无牙龈出血、鼻衄及皮肤色素沉着.经抗炎、对症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