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做一个校长应该怎样去打开我们的教师?首先我想到的是,我们能不能组织一个高效的团队?我特别喜欢一部电影:《速度与激情》,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时候,其实我不知道那个主角已经过世了,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更关注的是,哪一个是这个演员活生生的还在这个世上的时候演的,哪一段是技术合成的。技术拯救了一部电影,如果没有技术,那这部电影拍到一半就将中止了。这部电影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当中的人物,个个身怀绝技,每个人各有各的特长,但是就是每个这样的有特长的高水准的个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完成了速度与激情。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一个团体在战斗。我们在学校里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速度与激情的团队。
进而我在思考:如果把这样的团队创建比做半自动打开的话,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一键启动,全自动打开?。如果可以找到这样的按钮,就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师具有数字化的学习下的变革能力,同时提升创新能力,落实数字化环境教学校的目标,获得家长社会的支持。一键启动的开关到底在哪里?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来自TALIS调查,这是一个专业的对教师的目前的职业生涯状态的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我们上海的学生使用ICT完成项目和作业的,使用率不到国际均值的一半。而在全球范围横向比较,我们的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远远高于国际的均值,也就是说我们的设备信息化是相当的普及,同时我们的教师,参与我们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的比例非常高,我们有环境我们有培训,但是我们的使用,却不到国际均值的一半。
教师培训方面,有70.9%的教师过去一年来参加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这个也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我到芬兰去他们在合同里边每每年的培训只有3天是写入合同,但是我们有那么多关注个体发展的培训。从培训的需求来看,依然还有75.1%的教师需要个性化学习教学方面的培训。这已经很多,方法也很有针对性,但是,75.1%说明了我们的应用和我们的培训是脱节的。
综上所述,回到开关设在哪里的问题,一种开关是在教室这头我们依然继续加强我们教师的专业培训,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生的学业成就。还有一种我们是否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把这个开关放在学生这头,以学生的学习来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如果我暂且把它分为两派的话,一派是学生派,另一派是教师派。而我找到了的开关是在学生这一头。如果说我们以价值来驱动的话,相较于不断的加大教师培训,持续地投入学校硬件建设,我们更应该让学生能够用数字化方式去进行学习。调查数据显示我们远远低于国际的均值,我们可否转换一下视角,是否能从环境入手?这个时代,我们的孩子,很多早已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远远的超过了我们,那么孩子在变,环境在变,当你对环境有所了解,你眼里有对象的时候,使用了适合的方式方法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才会真正的凸显出来。所以我们要拥抱变化,聚焦学生重新定义我们的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有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知识建构。
开关在学生这一头,那么我是怎么做的?从2012年开始,顶着很多来自家长的观望,质疑的态度从两个班开始做起的BYOD,坚持到今天四年了,我们有十八个班级879个孩子自带设备进行学习。那么通过自带设备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进行了家校互通打通了数据交互,我们做了流程再造变革了教学。学的流程——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参与课堂讨论,校内练习检测校外巩固互评互学拓展探究。与之相对应的教师的教的流程也发生了变化,根据学生课前完成的各项任务教师进一步的做学情调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况教师进一步的整合资源设计教学活动2次设计,然后开展教育教学的课堂评价,设计回家作业,适时反馈。我们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在学校当中,在课堂内发生,我们教室的教也不仅仅是在学校当中课堂内也已经打通了课堂内外。我们不要去强求常态化的教学,也不强求在课堂内也要用设备,我们大可以在课前用设备学习产生数据,课内更多的组织面对面的有效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数据产生,老师在课堂里的教学流程就变成,先要发布挑战,然后课内最大的改变是要返回课前学生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
如果将上述数据产生称之为数据的三级驱动的话,第一,可以驱动日常教学,第二,我们可以阶段性的,做一些评估;第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深度的挖掘改进我们的教育教研活动,对学习者本身的特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常用的1 2的交易模式。这样的教研活动,因为有了数据,就更有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明确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改进措施。
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革,我想更多的是要帮助我们发现每位教师、成就每一个孩子。我们要尊重人性、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生态,利用这一系列创新思维来实现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变革。所有从自己开始的变革都是以内在更新为起点,别无他途。期望“一键启动”的变革及早实现,打开每一个教师,成就每一个学生。
进而我在思考:如果把这样的团队创建比做半自动打开的话,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一键启动,全自动打开?。如果可以找到这样的按钮,就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师具有数字化的学习下的变革能力,同时提升创新能力,落实数字化环境教学校的目标,获得家长社会的支持。一键启动的开关到底在哪里?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来自TALIS调查,这是一个专业的对教师的目前的职业生涯状态的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我们上海的学生使用ICT完成项目和作业的,使用率不到国际均值的一半。而在全球范围横向比较,我们的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远远高于国际的均值,也就是说我们的设备信息化是相当的普及,同时我们的教师,参与我们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的比例非常高,我们有环境我们有培训,但是我们的使用,却不到国际均值的一半。
教师培训方面,有70.9%的教师过去一年来参加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专业培训,这个也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我到芬兰去他们在合同里边每每年的培训只有3天是写入合同,但是我们有那么多关注个体发展的培训。从培训的需求来看,依然还有75.1%的教师需要个性化学习教学方面的培训。这已经很多,方法也很有针对性,但是,75.1%说明了我们的应用和我们的培训是脱节的。
综上所述,回到开关设在哪里的问题,一种开关是在教室这头我们依然继续加强我们教师的专业培训,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生的学业成就。还有一种我们是否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把这个开关放在学生这头,以学生的学习来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如果我暂且把它分为两派的话,一派是学生派,另一派是教师派。而我找到了的开关是在学生这一头。如果说我们以价值来驱动的话,相较于不断的加大教师培训,持续地投入学校硬件建设,我们更应该让学生能够用数字化方式去进行学习。调查数据显示我们远远低于国际的均值,我们可否转换一下视角,是否能从环境入手?这个时代,我们的孩子,很多早已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远远的超过了我们,那么孩子在变,环境在变,当你对环境有所了解,你眼里有对象的时候,使用了适合的方式方法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才会真正的凸显出来。所以我们要拥抱变化,聚焦学生重新定义我们的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有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知识建构。
开关在学生这一头,那么我是怎么做的?从2012年开始,顶着很多来自家长的观望,质疑的态度从两个班开始做起的BYOD,坚持到今天四年了,我们有十八个班级879个孩子自带设备进行学习。那么通过自带设备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进行了家校互通打通了数据交互,我们做了流程再造变革了教学。学的流程——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参与课堂讨论,校内练习检测校外巩固互评互学拓展探究。与之相对应的教师的教的流程也发生了变化,根据学生课前完成的各项任务教师进一步的做学情调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况教师进一步的整合资源设计教学活动2次设计,然后开展教育教学的课堂评价,设计回家作业,适时反馈。我们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在学校当中,在课堂内发生,我们教室的教也不仅仅是在学校当中课堂内也已经打通了课堂内外。我们不要去强求常态化的教学,也不强求在课堂内也要用设备,我们大可以在课前用设备学习产生数据,课内更多的组织面对面的有效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数据产生,老师在课堂里的教学流程就变成,先要发布挑战,然后课内最大的改变是要返回课前学生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
如果将上述数据产生称之为数据的三级驱动的话,第一,可以驱动日常教学,第二,我们可以阶段性的,做一些评估;第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深度的挖掘改进我们的教育教研活动,对学习者本身的特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常用的1 2的交易模式。这样的教研活动,因为有了数据,就更有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明确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改进措施。
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革,我想更多的是要帮助我们发现每位教师、成就每一个孩子。我们要尊重人性、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生态,利用这一系列创新思维来实现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变革。所有从自己开始的变革都是以内在更新为起点,别无他途。期望“一键启动”的变革及早实现,打开每一个教师,成就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