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学习作为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体在探究中的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是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决定者,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但是不能把探究学习绝对化、形式化,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等传统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与探究式教学是互动的统一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78-01
一、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当作小太阳宠着,所以他们在与人合作交流能力上也比较欠缺。在探究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敢于质疑、插嘴,有时这种质疑是智慧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可就是学生表达不够完整,清楚。一、二年级儿童往往语言不完整、不准确,语言无序,思维杂乱。
二、探究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是指课堂导入环节,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口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感知、感悟、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逐步提高。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自學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究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时,先让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遇到的难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3.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需要反复的实践才能达到,这就需要老师多加鼓励和指导到位,同时,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学生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观察习惯的培养。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渴望,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观察问题上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的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观察生活和亲身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懂得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从学生身边的图形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因此,研究对称图形时要指导学生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重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观念。
2.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年龄较小,积极性易于调动。所以,我从点滴之处入手,让学生有合作的兴趣,并培养主持人,让学生明确一些合作的方法。
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学会合作。在异质小组中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中确立主持人、发言人、讨论员。同时,很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建立小组合作的最初的意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首先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这种想法是错的。学生之间要想进行有效的合作,有能力去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彼此之间的尊重是必不可少的。老师首先应该给自己立规矩,不在学生面前发火,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要耐心,多用鼓励语言,多给学生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自我的空间等等。让每一个学生从心里感到是受别人尊重的,树立学习与合作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3.在探究教学中注重听、说习惯的培养。
在探究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敢于质疑、插嘴,有时这种质疑是智慧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可就是学生表达不够完整,清楚。所以注重口头训练,在口述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一年级儿童往往语言不完整、不准确,语言无序,思维杂乱。这就需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说完整、准确的话,表达完整的意思,并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性话题,小学生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要想让学生做有意义的探究,那么就要从低年级学生做起,培养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一数学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4):39-42.
[2]柴西琴.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1,(10):7-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78-01
一、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当作小太阳宠着,所以他们在与人合作交流能力上也比较欠缺。在探究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敢于质疑、插嘴,有时这种质疑是智慧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可就是学生表达不够完整,清楚。一、二年级儿童往往语言不完整、不准确,语言无序,思维杂乱。
二、探究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是指课堂导入环节,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口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感知、感悟、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逐步提高。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自學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究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时,先让学生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遇到的难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3.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需要反复的实践才能达到,这就需要老师多加鼓励和指导到位,同时,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学生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观察习惯的培养。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渴望,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观察问题上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的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观察生活和亲身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懂得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从学生身边的图形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因此,研究对称图形时要指导学生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重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观念。
2.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年龄较小,积极性易于调动。所以,我从点滴之处入手,让学生有合作的兴趣,并培养主持人,让学生明确一些合作的方法。
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学会合作。在异质小组中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中确立主持人、发言人、讨论员。同时,很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建立小组合作的最初的意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首先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这种想法是错的。学生之间要想进行有效的合作,有能力去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彼此之间的尊重是必不可少的。老师首先应该给自己立规矩,不在学生面前发火,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要耐心,多用鼓励语言,多给学生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自我的空间等等。让每一个学生从心里感到是受别人尊重的,树立学习与合作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3.在探究教学中注重听、说习惯的培养。
在探究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敢于质疑、插嘴,有时这种质疑是智慧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可就是学生表达不够完整,清楚。所以注重口头训练,在口述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一年级儿童往往语言不完整、不准确,语言无序,思维杂乱。这就需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说完整、准确的话,表达完整的意思,并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性话题,小学生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要想让学生做有意义的探究,那么就要从低年级学生做起,培养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一数学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4):39-42.
[2]柴西琴.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1,(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