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色衬衫”、“茶杯”、“爱谈党建工作”,这些国企干部的“标签”,在薄满辉身上全都能找到。身为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成立3年的国有互联网公司,其母公司是一家中央企业中航信)总经理,薄满辉还是比较传统和严谨的。
但是同样身为上线几年时间,仅靠口碑传播便斩获千万级活跃用户的互联网科技圈的创业奇葩——“航旅纵横”App的创始人,薄满辉这位80后谈起科技和大数据的热情和专业性也颇令人折服。
“航旅纵横”App是中航信2011年底推出的第一款基于出行的移動服务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出行全流程信息服务,比如航班动态、前序航班、手机值机、电子登机牌、机票验真、延误猜一猜等等,目前已经累积了5000万用户。
在很多人眼中,国有企业的特点是保守、传统、节奏慢,互联网的特点则是创新、挑战、迭代快。航旅纵横从中航信的萌芽和成功,被行业视为“国有企业里长出的一朵奇葩”,连薄满辉自己也说,他走的是“非典型互联网之路”,因为这种双重身份,让他和团队一度面临更多意想不到的压力和挑战。
“游说”来的创业团队,获苹果公司重推
薄满辉对《中外管理》坦言:从体制内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航旅纵横,当初的团队筹建非常不容易。比如:如何争取到公司支持,如何建立团队,如何在薪酬没多少竞争优势的前提下保留团队骨干等问题,都需要他来应对。同时,他还要面对外界对国企“创业”的种种争议。
萌生航旅纵横的创业念头是在2010年前后,当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航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民航乘客之间的信息需求矛盾愈发严重。遇到飞机延误、取消等情况,由于乘客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只能“自认倒霉”。而此时对行业已经累积多年经验的薄满辉发现,乘客怨声载道的背后其实是民航的大数据信息资源的“服务缺失”,也就是说,乘客们未能真正享受到航班旅程中的数据信息服务。
看到这个痛点,拥有数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教育背景的薄满辉开始琢磨攻克这一难题。“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一点能够改变行业的事情。”他坦言。于是,薄满辉利用半年多业余时间把产品原型开发出来,并开始物色团队成员,虽然他对这个产品感觉到很兴奋,但找寻了一圈只有三四个人愿意加入这个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持续做产品研发的“业余队伍”。用薄满辉的话说,“当时什么都没有,没有奖金,没有激励,只有一个我所描绘的蓝图,大家都是在业余时间来做,初期团队能组成完全是一个兴趣驱动的阶段,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业余四人组”熬过了一年。2011年12月25日,产品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迭代,航旅纵横在App Store正式上线,虽然产品还比较原始,但前瞻性的产品理念还是赢得了用户和公司的认可。2012年上半年,公司成立了移动事务工作组,业余团队逐步转正,并于2014年5月正式独立公司化运作。
虽然没有经费做推广,但幸运的是,上线不久后航旅纵横迎来一次品牌传播的“助攻”。时值2012年,苹果公司推出passbook功能(相当于电子卡包,用户可以把诸如电影票、登机牌、优惠券等统统以电子名片的形式存在iPhone上,资源整合有效地防止信息碎片化严重导致丢失),航旅纵横团队瞅准机遇迅速开发出电子登记牌功能:乘客只凭航旅纵横上的电子登记牌即可完成登机程序,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正是这一功能引起了苹果公司的关注。他们专门在App Store给这款App做了推荐,这一来航旅纵横的口碑实现爆发性增长,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50家机场可以进行电子登机牌。
这让薄满辉深刻意识到:时刻保持对技术、对产品、对趋势的敏感,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服务的驾驭能力,用创造性的方法为用户创造价值,一定会为航旅纵横赢得更多认同它的人,后来航旅纵横团队发展到140人,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占了近85%。
如今回看团队的成长之路,薄满辉总结道:从决定做航旅纵横的第一天起,理想和极客精神就一直激励着他们每个人。要问是什么让他们在没有流量费、没有体制保障、放弃业余时间甚至还要拿钱补贴的境况下依然保持如此大的创业热情,那应该就是梦想,给行业做些改变!而创业除了激情与梦想,有时候也需要运气,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是否把握好了不期而遇的运气。
价值观一致,太重要了!
2018年,是薄满辉在中航信的第15年,他深以为自豪的,就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航旅纵横这支团队。他也深知,体制内培养出的这支队伍经历了不少煎熬,价值观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回想7年前薄满辉着手打造这个产品时,有朋友就直言:考虑到国企的传统型管理环境、加之没有专门的研发人才储备、没有机制支撑等,建议三思而后行。而拿定主意的薄满辉并没有把这些困难当作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而今天再次谈起航旅纵横这支团队的发展和管理,薄满辉直言不讳,曾经朋友们的“规劝”一一应验了……
由于没有专门与该项目匹配的人才储备,又没有能与市场化互联网创业公司竞争的高薪优势,早期薄满辉的团队一直处于“缺兵短粮”的状态。招不到人是最令他头疼的事,后来薄满辉采取了从高校招聘实习生,带入项目组培养、锻炼,而后再根据考核择优录用的方式。这被薄满辉称为一个痛苦的过程,毕竟应届学生的战斗力有限,经验也是从0开始积累,而且后期也面临人才流失。
果然,2015年航旅纵横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在走上坡路的时候,团队却遭遇瘫痪。“我们的薪酬很低,业务上线后人才需求旺盛,体制内环境创业能否最终成功,很多人内心也有迟疑,加之2015年外部创业大环境甚好,好多员工选择跳槽离开。”这一年,也成为薄满辉的转折年,他重新招聘,管理转型。
“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能把团队管理得更好,首先我们是一支‘体制内’的小队伍,要兼顾国企的管理方式,同时我们也是一支互联网创业团队,我们每一项改革和创新都是在国企制度的框架内做自我更新。这样的团队,员工定位很重要,一定要秉承着相同的价值观去奋斗。” 于是,薄满辉在新员工加入的第一天,就告诉他们:我们是一支创业队伍!要时刻准备好面临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困难并习惯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培养的一定是具有价值观认同、相同的理想、信念的员工。
薄满辉给团队总结了八个字的价值观:担当,互助,创新,自励。并且把此具象为KPI考核内容。尤其是“担当”,这是航旅纵横团队很重要的精神,有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反馈,从不互相推脱。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一位旅客凌晨零点手机值机遇到问题,将问题反馈到群里,当我把问题反馈给工程师后,他们从床上爬起来就开始查找原因修改程序,一直折腾到凌晨3点,直到旅客反馈没有问题了才去休息。”薄满辉回顾这一幕,很难忘。
在创新方面,“他们总是有很多新的点子,而且每一个新的点子都能让他们兴奋好久,然后不遗余力地去实现。”这一点,让身为创始人的薄满辉很欣慰。
在航旅纵横的考核标准里,价值观考核占40%,业绩考核占60%。重组团队后的航旅纵横团队架构完善,运营步入正轨,而这一考核指标一直沿用至今。
创业煎熬,无关体制内外
像薄满辉这样的特殊创业经历,并不多见。
当《中外管理》记者问他:“如果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尝试创业吗?”薄满辉说:“不会!别人看国企好像是有資源,其实就像大家说的围城,外面人看着里面很美好,酸甜苦辣只有我们才能知道。创业煎熬,无关体制内外!”
作为创始人,他有时会思考,为什么外界对央企、国企走出来的创业项目或团队总是抱以负面的态度。原因无外乎国企一方面享受了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却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成服务方面的优势,甚至提供的服务还不如创业企业或者外企。
虽然至今围绕航旅纵横依然存有很多争议,但薄满辉已经不再纠结于此了。他相信:如果他们的团队能够做好优势转化,解决了市场痛点,就会得到用户与市场的认可——只要服务足够好,就有存在的价值,用户其实并不关注提供服务的到底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这也成为航旅纵横团队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
这些年的创业实践,让薄满辉学到了管理和寻找创业队友的“三大必须”:必须有梦想、信念;必须有超强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坚持下去。
在他看来,没有一家创业公司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被外界称为“戴着红顶子”的航旅纵横也不例外。事实上,也没有一直常青的互联网产品,只有每天都拼命奔跑,因为整个市场的变化实在太快,创始人只能不断找寻新的机会。
虽然坦言“不愿选择重来”,但薄满辉对航旅纵横投注了太深的感情,与团队一起并肩作战的他,会选择继续走下去。“我们希望航旅纵横成为用户出行当中的一个‘大脑’,它会帮助用户、告诉用户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场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去让用户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出行效率和幸福指数。这是我们会一直沿着往下努力的方向。”他坚定地说道。
但是同样身为上线几年时间,仅靠口碑传播便斩获千万级活跃用户的互联网科技圈的创业奇葩——“航旅纵横”App的创始人,薄满辉这位80后谈起科技和大数据的热情和专业性也颇令人折服。
“航旅纵横”App是中航信2011年底推出的第一款基于出行的移動服务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出行全流程信息服务,比如航班动态、前序航班、手机值机、电子登机牌、机票验真、延误猜一猜等等,目前已经累积了5000万用户。
在很多人眼中,国有企业的特点是保守、传统、节奏慢,互联网的特点则是创新、挑战、迭代快。航旅纵横从中航信的萌芽和成功,被行业视为“国有企业里长出的一朵奇葩”,连薄满辉自己也说,他走的是“非典型互联网之路”,因为这种双重身份,让他和团队一度面临更多意想不到的压力和挑战。
“游说”来的创业团队,获苹果公司重推
薄满辉对《中外管理》坦言:从体制内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航旅纵横,当初的团队筹建非常不容易。比如:如何争取到公司支持,如何建立团队,如何在薪酬没多少竞争优势的前提下保留团队骨干等问题,都需要他来应对。同时,他还要面对外界对国企“创业”的种种争议。
萌生航旅纵横的创业念头是在2010年前后,当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航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民航乘客之间的信息需求矛盾愈发严重。遇到飞机延误、取消等情况,由于乘客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只能“自认倒霉”。而此时对行业已经累积多年经验的薄满辉发现,乘客怨声载道的背后其实是民航的大数据信息资源的“服务缺失”,也就是说,乘客们未能真正享受到航班旅程中的数据信息服务。
看到这个痛点,拥有数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教育背景的薄满辉开始琢磨攻克这一难题。“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一点能够改变行业的事情。”他坦言。于是,薄满辉利用半年多业余时间把产品原型开发出来,并开始物色团队成员,虽然他对这个产品感觉到很兴奋,但找寻了一圈只有三四个人愿意加入这个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持续做产品研发的“业余队伍”。用薄满辉的话说,“当时什么都没有,没有奖金,没有激励,只有一个我所描绘的蓝图,大家都是在业余时间来做,初期团队能组成完全是一个兴趣驱动的阶段,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业余四人组”熬过了一年。2011年12月25日,产品经过一年多的持续迭代,航旅纵横在App Store正式上线,虽然产品还比较原始,但前瞻性的产品理念还是赢得了用户和公司的认可。2012年上半年,公司成立了移动事务工作组,业余团队逐步转正,并于2014年5月正式独立公司化运作。
虽然没有经费做推广,但幸运的是,上线不久后航旅纵横迎来一次品牌传播的“助攻”。时值2012年,苹果公司推出passbook功能(相当于电子卡包,用户可以把诸如电影票、登机牌、优惠券等统统以电子名片的形式存在iPhone上,资源整合有效地防止信息碎片化严重导致丢失),航旅纵横团队瞅准机遇迅速开发出电子登记牌功能:乘客只凭航旅纵横上的电子登记牌即可完成登机程序,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正是这一功能引起了苹果公司的关注。他们专门在App Store给这款App做了推荐,这一来航旅纵横的口碑实现爆发性增长,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50家机场可以进行电子登机牌。
这让薄满辉深刻意识到:时刻保持对技术、对产品、对趋势的敏感,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服务的驾驭能力,用创造性的方法为用户创造价值,一定会为航旅纵横赢得更多认同它的人,后来航旅纵横团队发展到140人,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占了近85%。
如今回看团队的成长之路,薄满辉总结道:从决定做航旅纵横的第一天起,理想和极客精神就一直激励着他们每个人。要问是什么让他们在没有流量费、没有体制保障、放弃业余时间甚至还要拿钱补贴的境况下依然保持如此大的创业热情,那应该就是梦想,给行业做些改变!而创业除了激情与梦想,有时候也需要运气,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是否把握好了不期而遇的运气。
价值观一致,太重要了!
2018年,是薄满辉在中航信的第15年,他深以为自豪的,就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航旅纵横这支团队。他也深知,体制内培养出的这支队伍经历了不少煎熬,价值观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回想7年前薄满辉着手打造这个产品时,有朋友就直言:考虑到国企的传统型管理环境、加之没有专门的研发人才储备、没有机制支撑等,建议三思而后行。而拿定主意的薄满辉并没有把这些困难当作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而今天再次谈起航旅纵横这支团队的发展和管理,薄满辉直言不讳,曾经朋友们的“规劝”一一应验了……
由于没有专门与该项目匹配的人才储备,又没有能与市场化互联网创业公司竞争的高薪优势,早期薄满辉的团队一直处于“缺兵短粮”的状态。招不到人是最令他头疼的事,后来薄满辉采取了从高校招聘实习生,带入项目组培养、锻炼,而后再根据考核择优录用的方式。这被薄满辉称为一个痛苦的过程,毕竟应届学生的战斗力有限,经验也是从0开始积累,而且后期也面临人才流失。
果然,2015年航旅纵横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在走上坡路的时候,团队却遭遇瘫痪。“我们的薪酬很低,业务上线后人才需求旺盛,体制内环境创业能否最终成功,很多人内心也有迟疑,加之2015年外部创业大环境甚好,好多员工选择跳槽离开。”这一年,也成为薄满辉的转折年,他重新招聘,管理转型。
“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能把团队管理得更好,首先我们是一支‘体制内’的小队伍,要兼顾国企的管理方式,同时我们也是一支互联网创业团队,我们每一项改革和创新都是在国企制度的框架内做自我更新。这样的团队,员工定位很重要,一定要秉承着相同的价值观去奋斗。” 于是,薄满辉在新员工加入的第一天,就告诉他们:我们是一支创业队伍!要时刻准备好面临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困难并习惯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培养的一定是具有价值观认同、相同的理想、信念的员工。
薄满辉给团队总结了八个字的价值观:担当,互助,创新,自励。并且把此具象为KPI考核内容。尤其是“担当”,这是航旅纵横团队很重要的精神,有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反馈,从不互相推脱。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一位旅客凌晨零点手机值机遇到问题,将问题反馈到群里,当我把问题反馈给工程师后,他们从床上爬起来就开始查找原因修改程序,一直折腾到凌晨3点,直到旅客反馈没有问题了才去休息。”薄满辉回顾这一幕,很难忘。
在创新方面,“他们总是有很多新的点子,而且每一个新的点子都能让他们兴奋好久,然后不遗余力地去实现。”这一点,让身为创始人的薄满辉很欣慰。
在航旅纵横的考核标准里,价值观考核占40%,业绩考核占60%。重组团队后的航旅纵横团队架构完善,运营步入正轨,而这一考核指标一直沿用至今。
创业煎熬,无关体制内外
像薄满辉这样的特殊创业经历,并不多见。
当《中外管理》记者问他:“如果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尝试创业吗?”薄满辉说:“不会!别人看国企好像是有資源,其实就像大家说的围城,外面人看着里面很美好,酸甜苦辣只有我们才能知道。创业煎熬,无关体制内外!”
作为创始人,他有时会思考,为什么外界对央企、国企走出来的创业项目或团队总是抱以负面的态度。原因无外乎国企一方面享受了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却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成服务方面的优势,甚至提供的服务还不如创业企业或者外企。
虽然至今围绕航旅纵横依然存有很多争议,但薄满辉已经不再纠结于此了。他相信:如果他们的团队能够做好优势转化,解决了市场痛点,就会得到用户与市场的认可——只要服务足够好,就有存在的价值,用户其实并不关注提供服务的到底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这也成为航旅纵横团队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
这些年的创业实践,让薄满辉学到了管理和寻找创业队友的“三大必须”:必须有梦想、信念;必须有超强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坚持下去。
在他看来,没有一家创业公司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被外界称为“戴着红顶子”的航旅纵横也不例外。事实上,也没有一直常青的互联网产品,只有每天都拼命奔跑,因为整个市场的变化实在太快,创始人只能不断找寻新的机会。
虽然坦言“不愿选择重来”,但薄满辉对航旅纵横投注了太深的感情,与团队一起并肩作战的他,会选择继续走下去。“我们希望航旅纵横成为用户出行当中的一个‘大脑’,它会帮助用户、告诉用户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场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去让用户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出行效率和幸福指数。这是我们会一直沿着往下努力的方向。”他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