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二题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 拐
  老拐患过小儿麻痹症,瘸得厉害,走路时用手按着右腿膝盖斜探着身子。因为这个姿势,他的眼睛就老朝着地的方向,和人说话要抬头,这样,脑门绷劲,慢慢的抬头纹就多起来,显得老,刚二十来岁的老拐,看上去足有四十多。老拐兄弟四个,他是老小。三个哥哥已娶媳妇分家另过,他没媳妇,随鳏夫爹过。家很穷,几顿顿稀粥。他家在供销社拐角处住,三间土房,院子坑坑洼洼。雨季院子积水,老拐出门进门绕水坑走,很不方便,每过一个水坑,他都要认真研究一下这个坑的宽度,然后咬咬牙,用一只手扳着右腿试探着迈过去,嘴里还“哼哧”一声。这时候,如果他爹看见,老头会停下手中的活计,心里随儿子一起暗暗使劲,每当儿子迈过一个水坑,就攥着拳头叫声“好!”如同给打把势卖艺的喝彩一样。
  这身子骨,自然干不了农活。早些时候,他爹想让他当鞋匠,但家里穷,拿不出买修鞋家具的钱和拜师的“四样礼”,老拐就只能干闲着。
  早晨喝完粥,老拐经常会到供销社门前的老槐树底下闲坐。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公社唯一的供销合作社就设在我们村。供销社人聚人散,是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最热闹的地方。供销社五间青砖瓦房,玻璃门窗,门窗外面是绿色的挡门板和挡窗板,关门开门需要装卸。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售货员叫老华,是个又胖又高的白发老头,据说一顿饭能吃九个馒头,劲头特大,有时候装卸门板,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劲头和逗人开心,只需一手拎着一扇门板,一叫劲说声“起”,脖子上青筋一绷,就把门板举起来。老华举门板的时候,老拐爱冲他说一句话:“老华偷吃商店里的草籽糕,劲大。”人们哄笑。老华也爱开玩笑,回敬一句:“你小子要是能爬上柜台,草籽糕随你吃。”供销社的商品种类很全,既有副食布匹鞋袜,也有扫帚铁锨水缸“尿鳖子”等土产。那时候正值“文革”,社员买东西要先背一段毛主席语录,有些老太太记性不好,背不出来或中间打磕巴,售货员就不给拿东西。老太太被憋得无奈,如认识老拐,就扭着脖子朝外急赤白脸地喊一句:“老拐,快帮个忙!”老拐就伸着脖子大声给老太太提个醒儿。
  供销社坐落在一座土台上,那棵老槐树是这座土台上唯一的树木。树干很粗,三人合抱手不打拢。老拐坐在树底下,方向正朝供销社大门。树皮被他的脊背摩挲得发亮。他背靠的地方凹陷进一大块,老拐靠在那里似乎成了一个木刻的浮雕菩萨。这个地方似乎就是他的专座。到这里闲坐的当然不止老拐一个人,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但一般人都不会坐在老拐的专座上,偶尔有人冒犯领土,老拐不急不恼,会紧挨着这个人坐下,一点点往过挤油油,直到挤得那人离开,老拐就又重新占领宝座。
  长来这里和老拐闲聊的有个叫粥的人,粥比老拐大几岁,是个光棍。粥五年前因为砸盗供销社被判了三年徒刑,前年刚放出来。粥的盗窃事件曾在我们这一带引起很大轰动。那年夏季的一天后半夜,粥来盗窃供销社。撬了半天门没成功,粥就用砖头直接砸开了供销社的门。粥进了供销社里直奔副食摊位,糖果点心吃了个肚圆,然后扛了两捆布逃离了现场……但案件很快告破,那时“文革”正在劲头上,如此惊天大案,自然引起公社革委会高度重视,随即召开对粥的批斗大会。现场人山人海,规模浩大空前。粥被五花大绑,撅在台上挨了三个小时的批斗后,被警察和民兵扔死狗一样扔到卡车上拉走了……刑期结束后粥回来了,经过几年牢狱生活的粥竟变得容光焕发。我记得粥回来的那天穿着一身很干净的蓝色棉衣棉裤,棉衣上砸着竖针线条,和志愿军军服样式差不多。光头上刚长出一层头发茬,红光满面的,显得胖了一些。粥回来后经常朝人吹嘘说他在监狱怎么怎么享福,葱花烙饼羊肉馅饺子管够,若不是惦记老娘,就一辈子留在监狱里。粥的话人们将信将疑,起初老拐也不信,但架不住粥一遍遍有鼻子有眼的说叨,老拐就慢慢信了,再后来就深信不疑了。以后,每当粥跟他讲述监狱里的幸福生活的时候,老拐便流露出崇拜和艳羡的目光。老拐的眼神和态度令粥很感动,粥把事情的经过就更加仔细地讲给老拐。从拎着砖头砸供销社的门开始,特别是讲到吃那些糖果点心的时候,能让老拐的喉结一次次鼓动……
  老拐受粥蛊惑很深,终于有一天,为了那一顿香死人的糖果点心,和出于对幸福的监狱生活的美好向往,老拐决定也去供销社盗窃。但老拐是个胆小的人,实在没有勇气像粥一样直接用砖头砸供销社的门窗。别说真的去砸,就是心里想一想也心惊肉跳。
  “硬”的做不来,老拐决定“智取”。
  老拐开始一次次进供销社屋里踩点儿……
  很快,进了腊月门,又过了十几天,供销社买年货的人多起来,常常是门还没开,门前就挤满了买年货的人。老拐就在这时候开始行动了。
  整整一天,人们没见到老拐。第二天一早儿,供销社的门一开,早已排队等候在外边的顾客呼啦涌了进去,老华几个售货员正忙着招呼客人的时候,老拐悄悄从一口躺在地上的大缸里往外爬,不料被老华看见了。老拐和老华目光相对,吓得又往回退,如同刚出洞口发现老猫的老鼠。老华惊诧如痴,掀开柜台板走过去,一把就把老拐薅了出来,再猫腰往缸里一看,就睁圆了眼睛——那缸里是一层糖果纸和点心渣儿……
  老拐是前一天偷偷藏进大缸里的。那个地方一共放了七八口大缸,排列得整整齐齐,只有这口大缸大概因为有个裂纹没人要,被倒放在墙角,缸口成四十五度角斜对着墙角,老拐踩点的时候正巧见一个小孩子藏到里面捉迷藏,于是就来了灵感。天快黑的时候,屋内光线很暗,买年货的人怕门关了买不到东西,心情很急切,秩序就有些乱,老拐就是在这时候偷偷藏进去的,一黑夜把供销社的点心尝了个够。
  老拐被抓了现行,坐在地上一脸讪笑地望着老华。“浑小子本事不小。”老华说着,拎小鸡一样把老拐拎出门,说,“看你小子平常还老实,要不然,饶你?”
  老拐没想到老华这样对待自己,很吃惊,“这这这”半天,不知说什么好。
  就在老华一转身的时候,老拐忽然抓起一块砖头,“啪嚓”把门玻璃砸了个大窟窿。老华惊得缩脖子转身,老拐指着碎玻璃呆呆地看着老华说:“砸了——抓人不?”   章大河
  章大河是我的小学老师,住我家斜对门。在章老师成为老师之前,我一直按乡亲辈叫他六叔。章老师那时候三十来岁,高高瘦瘦、细皮嫩肉的,长得就很“老师”。他是个特要干净的人,一年四季带套袖,而且他的套袖不止一套,稍脏一点就换。章老师抽烟,有时候我放学回家,他会拦住我,跟我要纸。我从作业本上撕一张写过字的纸给他。他朝我笑一下,把纸叠成二指宽的长条,很小心地撕成一小摞,抽出一张,把其他的对折起来掖在口袋里。但他不急着马上卷烟,而是正反面看看手中的纸条,再啪啪用手指弹两下,噗噗吹吹纸面,似乎要把上面的铅笔字吹掉。接下来才掏出一个扁铁盒,打开盒盖,翘着小手指头把里面的烟丝一点点“磕”到纸上……
  章老师文化水平不高,初中只上了半年,而且上学的时候成绩也不怎么好。文化不高的章大河之所以能当老师,主要原因是他哥哥是村里的支部书记。正是“文革”时期,知识多少对能否当老师并没起决定性作用。
  章老师一来就教我们语文。我记得章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穿一件半旧的蓝色中山装,但套袖却是新的,上衣口袋里还插了一支笔帽上粘了胶布的钢笔。
  来没几天,章老师就丢了回面子。
  那天上拼音课,章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组词——“板凳”、“收音机”、“茶壶”,字上面写着拼音。章老师用教鞭指着黑板教我们读:“伯-安-板,的-嗯-凳”,我们扯着嗓子大声随着章老师念:“伯-安-板,的-嗯-凳”。因为我们这里的人把“茶壶”叫“茶吊子”,所以章老师在读“茶壶”的时候,就有些疑惑和犹豫:“吃-啊-茶”,章老师停顿了下,接着就把“壶”读成了“喝-喔-吊”。
  这事传出去,就成了笑话,好长一段时间,人们见了章老师,就小声指点着说:“喝-喔-吊,那就是吊老师。”
  这件事已令章老师羞愧不已,但没多久,章老师就又因为把“溪水潺潺地流”读成了“溪水滋滋地流”而闹了另一场笑话。章老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有心撂挑子,又怕回去耪地让人笑话。这时候校长说那你就教副课吧,教副课能将就。校长说的副课是音乐、美术和体育。章老师就选择了教音乐。但我们学校有音乐老师,姓耿,是个女同志,而且人家还是音乐科班出身,识五线谱,还会吹拉弹唱。校长就给女教师做工作,让她跟章老师换一换。女老师心肠不错,虽不情愿,但为了成全章老师,最后答应了,章老师就开始教我们音乐。但他对音乐也不在行,开始只是教大家清唱。清唱用不着乐器伴奏,只要不跑调就行。但学生们不高兴。因为耿老师教音乐的时候,要用风琴伴奏,自然比清唱好听得多。学校有一架风琴。过去上音乐课,我们都特兴奋,轮到耿老师的音乐课,课前耿老师就到教室,用手指“你、你、你”点几个同学到教务室抬风琴。几个学生兴高采烈地抬着风琴往教室走,一大群帮不上手的学生们就簇拥着走,淘气的男同学会找机会按一下琴键,便撒丫子跑开。所以说,耿老师上音乐课,从一开始就给大家带来欢乐,而章老师却不能。章老师不能老丢面子,就去拜耿老师为师,说您既然成全了我,就好人做到底。耿老师果真好人做到底,就开始教章老师音乐。章老师悟性不错,也很勤奋,很快就学会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并能用风琴弹奏一些歌曲。章老师再给我们上音乐的时候,就不再是清唱了。章老师端坐在琴前,弹奏前会习惯性地甩甩头发,那时候我们还不懂潇洒这个词,只是感到章老师甩头发的姿势很好看。那段时间,好多孩子都学章老师的样子甩头发。除了弹琴,章老师“打拍子”的姿势也很漂亮。“打拍子”是我们这的俗语,其实就是指挥。章老师“打拍子”的时候并不拿指挥棒,空手,手指时而张开时而半攥拳头,双臂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地摆动,或轻柔或有力,时而高过头顶时而与肩齐平。虽然弹琴的水平章老师比不过耿老师,但论“打拍子”,章老师绝对比耿老师高,因为耿老师是个粗腰矮胖子,而章老师是个细腰大高个,腰身像柳枝一样轻微摆动,给人动感和美感。
  章老师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拍子”打得好,已经超过了耿老师,很骄傲。
  章老师的音乐课教得越来越好。他的音乐指挥才能也因为一次伟大的哀悼活动而达到了顶峰。
  主席逝世,全民哀悼,我们学校也组织追悼会,师生们胸戴白花臂戴黑纱,表情肃穆地在操场上排起整齐的队伍。哀乐低回,哭声嘤咽,哀伤充满操场。章老师早已泪水涟涟。泪水涟涟的章老师莫名其妙地走上主席台,面对全校师生打起了拍子。章老师两只胳膊随着哀乐有节奏地缓缓摆动,像一只忧伤的蝴蝶作最后的舞蹈,人们在章老师指挥下哭得波澜 (下转19页)
  (上接22页) 壮阔此起彼伏。
  这个风头出得很大,章老师自此名声大振,明星一样被人艳羡。章老师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清楚自己的音乐技能是跟耿老师学的,就报恩似的对耿老师好,对她关怀得无微不至,嘘寒问暖,胜过亲人。一次,耿老师半夜肚子疼,章老师去给她揉肚子,却被校长暗暗跟上了。女教师的呻吟声和章老师的喘息声“交响”出某种节奏感。校长心善,耐着性子给俩人站了大半夜的岗,直等到那声音消失了,才咳嗽一声,把章老师“敲”出门。
  第二天,章老师跳进水库自杀了。
其他文献
第一拍:城。仿佛隔岸的灯火  逶迤。穿过襄阳的核心——一段段垛堞  一座城池的跌宕被汉水反复濯洗。铁打的襄阳  在夕阳的波光里  辗转。一个王朝的败局,纵有关隘困厄,终究  无法一次次失而复得  昨日的烽烟,被一些城砖夯土埋葬  坍塌的城垣、瓦砾,没有风化干净的白骨——  时光遗留的废墟  仿佛隔岸的灯火,遥不可及又  近在咫尺。塞外仍然是,尘沙满弓,月影空悬  城里的炊烟,米粒上的光阴、归属  
期刊
清晨起来晨练  就看到了蝉  它躲藏在茂密的树上  天空飘着云彩  朝阳已经照遍了这座城市  浓密的楼房在清新透彻的空气中  展现出它们不同往日喧嚣的姿势  也许是昨天  傍晚蝉儿的阵阵鸣叫  唤醒了大地的温柔  在温暖的晨光普照下  使世间重现大自然的绝美景致
期刊
张三和李四经常在一块喝酒,去小酒馆喝酒。仿佛和老婆打别,故意不回家吃饭。但他们从不在背后骂老婆。背后骂老婆算什么?真正的男人从不这么干。其实,他们心里是很恨自己的老婆的。共同的仇恨,让他们走到一起来了。  说起张三的老婆,李四知道;说起李四的老婆,张三也知道。他们的老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瞧不起自己的男人,敢和自己的男人吵架,甚至敢在大街上骂。男人总是要面子的,娶个爱吵架的老婆,这可真让人受不
期刊
因工作需要,1996年公司派我去法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工作。  我们这个团属于第三批,前两批是参加造型设计和车身总布置设计工作。从我们这批开始便进入车身结构设计工作阶段了。我们去法国前已听第一批人员讲过,当我们公司第一批人员来到这个小镇时,整个小镇沸腾了,因为这个小镇从来没有来自东方国度的人员在这里学习工作过。当地的新闻媒体对我们公司和我们公司与FRANCE DESIGN公司的联合设计工作进行
期刊
作为渔民的双喜从来没有想到,会在年逾不惑时和妻子李月走到离婚这一步。去年五月,双喜的妻子李月拿了家里向别人借的一万元钱抛夫弃女绝情地走了。他知道因为家境的不宽裕加上妻子身体上的种种不适,自己只靠在河里捕鱼为生,没有其他生财之道,李月对他的怨言越来越多。  李月去了她娘家所在的城市,在那儿租房打工。她对双喜的忏悔置之不理,对女儿的眼泪无动于衷。双喜不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在三番五次地哀求和寻找下,李月
期刊
有过欢笑的地方,总会留下足印;而留下足印的地方,不一定只溢着欢笑。只有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一、十字路口  呼啸而过的昨天,在哪一站搭上开往未来的地铁,驶向自己的完美世界。总有一种情愫在内心徘徊荡漾,久久无法释怀。走过的路上,留下了温馨,留下了寂寞,也留下了一份沉沉的牵挂。我曾一直是一个喜欢珍存的人,喜欢找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或者黄昏,把自己曾经的那些磕磕碰碰,牵牵挂挂,一遍遍地晾干,一遍遍地折叠
期刊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普罗斯旺。在夏日阳光灿烂、冬季温润的地中海畔,开紫色花的比利牛斯土著熏衣草被请出了山,在平原上绘制着大色块。香风阵阵,那其中何止是熏衣草在这里挥洒它的荣耀?那里所有的植物都应该是散发着香味的吧,那实在是让人诱惑的场景。  在我的眼里,每一种植物都是可爱的精灵,都是上帝完美点缀的安排。  有人喜欢高大的树木,因为它高耸入云,挺拔直立;有人喜欢艳丽的花朵,因为它
期刊
题记:近日,重阅范文正公之《岳阳楼记》,再观《孔子》、《汉武大帝》名篇,重温乔布斯、马云之心路历程,心中顿生几丝感慨。回望过去曾走过的岁月,坎坷跌宕,诸多情绪不能瞬间付之于怀,遂作文以记之,借笔端之事以拂心之尘土。  游泮求学阶段是人生踏入社会的前期,虽然羽翼未丰,但雏鹰也想试探云天。  这种企盼不可遏制。  毕竟水对鱼是一种诱惑,苍穹对鸟也是一种诱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们只是想着那里的快
期刊
心如梦般的漂泊,情如过眼的云烟,当炎热还未曾完全退去的时候,金桂却已飘香,明月悄悄丰腴。他独坐在异乡的星空下,久远的深情如潮而至。点点,都是故乡的回忆;滴滴,都是思念亲人的泪水。  路远,双脚踏不上归乡的路途,一颗心却早已飞到父母双亲的身旁。爹啊,您那蹒跚的脚步,踩踏在儿的思念里步步成痛!娘呵,您那满头的白发,丝丝牵扯着儿每一个不能入眠的夜晚!多年的漂泊,儿与双亲月圆人不圆,总是隔着千重云,万座山
期刊
我喜欢画画,所以我是一名画家;我还喜欢摄影,所以我是一名摄影师;我喜欢养花种草,所以我是一名园艺师;我努力工作,所以我是一名优秀的员工;我喜欢旅游,所以我是一名旅行者。  这是多么轻松愉快乐观的生活,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一定很美好!  现实生活中:我喜欢画画,可我的画只是为了陪小孩玩时的即兴涂鸦;我喜欢摄影,可我拍的相片全是自家人;我喜欢养花种草,可我真正认识的植物很少;我努力工作,可身边比我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