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弦声,弥合伤痕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说:“生于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
  有了这把口弦后,生活也好像蒙上了一层凄凉之美。
  它总会把我的思绪捎给清风,让它带去另一个世界,投递在那里的邮箱,送达一个永远无法送达的地方,也许,它的收件人就是未来的自己。没错,那时的口弦声,就飞进了我的心巢,只是这次,它不仅让他难过,也让我难过。
  原来,是世界,带给我们无尽的悲伤……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前不久的新疆之行。
  妈妈和她的三个兄弟姊妹都出生在新疆呼图壁。回头望处皆生活,迎面来时即人生。不经意间三十多年的光景如溪水流过,他们四个人都没再回到过那个他们出生的地方。
  一年又一年,月明云淡,珠华露浓,时光匆匆流逝。这期间他们几度就张罗着要组织家人回疆看看,但由于琐事缠身,始终未能成行。没想到这次的新疆之行,却是因为舅外公的病危。
  临行前,眼神无意间停留在了那把口弦上,我便临时起意,将它带上,路上把玩,就当消遣。
  这,纯属意外。而谁说生命不是一场意外的旅行,在途中意外地遇到一些人,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意外,这就是生活的奥妙。
  飞机飞抵地窝堡国际机场时,乌鲁木齐被一层忧伤的薄雾所笼罩,仿佛整个城市都睡眼惺忪,整个机舱唯有一颗独醒的魂灵。从飞机上下来,仿佛空气里都是凝结的,被优虑凝结,被焦灼凝结,更被一种死亡的气息凝结。
  就这样,我和舅舅一行驱车前往独山子区医院,姥姥打来电话,在电话里她颤巍巍地说:“希望你们能见到舅外公最后一面。”那声音,好像是一棵橡树的枝叶在抖,抖出了轻轻浅浅的一道弯,到最后在我们的心里,抖出了万千沟壑。
  我想,心灵的彼此,就是岁月的往来。我和舅外公还是有感情的。记得小时候,他从南方回疆,路过静宁时,送给我们面包树的果实。
  每次回到家乡时,总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新疆干货和天山野菊。还记得当时小学里流行用葡萄干泡水带到学校里喝。同学们奶声奶气地相互攀比谁泡的葡萄干多,谁泡的葡萄干大。而往往这个时候我那天真的心里总会有异于平日的骄傲。因为新疆的葡萄干,肉质紧嫩,色泽莹润,吃上一颗它就会为你的味蕾装上一个“味觉定位系统”。告诉你,它们来自新疆。舌头是不会骗人的,童年里的葡萄干,是童真单纯的演绎,是花开的那一刹那传来的声响,那声响就是所谓简简单单的幸福。
  我一直以为,在小时候,别人的馈赠就觉得好像包含了整个世界的甜蜜,似一片云,驻足在幼嫩的心波里,不管此岸,彼岸。望着窗外的万亩良田,仿佛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幸福的香味,而我现在的心里只有隐隐的忧虑,不深,不浅。这良田一望无垠,我们的视线像鹰眼一样被无限地拉长,再拉长,希望的田野好像是在为我们上着一堂有关人生幸福的公开课,而此刻扒在车窗上的我,就是那个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这时,我掏出那把口弦,看着它好像一半是夏天,一半是秋天,又好像听到了大西北的风卷来的悠悠驼铃声。千百年前,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看着天空中云飘飘缈缈,就好像是敦煌壁画里的飞天造型。虽然我们没有路过新疆夸父都跑不完的茫茫戈壁,还有那勇敢的沙漠鸟都越不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在新疆^就是被这种苍茫的感觉牵绊。
  仍生活在这里的新疆人,不管汉人还是维族人,都有着与这种风情高度匹配的气质。
  土生土长的表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材魁梧,性格豪爽,有种什么都无所谓的感觉,这是典型的“新疆性格”。令人生羡的是他和自己的女朋友过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生活,有着一段近乎完美的感情。但我不喜欢太完美,因为完美的背后总是潜伏着危机。
  抛开感情不谈,表舅的个人经历可以说是充满了遗憾。表舅高中时学习成绩斐然,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川大最好的专业,没想到的是影视剧里的情节就活脱脱发生在了他的身上,仅一分之差就脱档到了厦门某二流大学。在这所大学里,男生寝室就像是狂欢的游戏厅,女生寝室就是魔幻的电影院,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学术氛围之类的了。是啊,他不曾离成功太远,也不曾离成功太近,却最终被命运放逐。世界于他,就只剩下一颗懵懵懂懂的心。在这种环境下,他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他不再是当年那个他,他在这个距离家乡4332公里的地方迷失了自己,再也找不到家的方向。大学本科四年他念了六年却依然拿不到毕业证书。在北京,舅舅利用社会关系四处给他联系工作,最终却在西安找到一份比较稳妥的工作。但最终由于舅外公的狭隘错过了这次工作机会。按说舅外公的狭隘也不无道理,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很希望他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工作。就这样表舅回到了新疆,开始了他在独山子石化的工作。
  可没想到的是这部影视剧偏偏是电视连续剧,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表舅在和女朋友相恋不久后舅外公就病了。而且是接二连三的病痛,但都治愈了。可这最后一次不一样,在医院做完检查后,医生满脸遗憾,嘴唇似两个顽皮的双胞胎,不听使唤,欲言又止。
  在舅外公的盘问下,那两瓣嘴唇好像极不情愿,颤颤巍巍地说出了实情:“先生,您患的是——胰腺癌,而且——已经是晚期。”当时的舅外公感觉这个世界是何其遥远,在他回过神之后,想到表舅工作和恋爱都还刚刚开始,他决定保守治疗,于是隐瞒病情不让表舅知道。有家属瞒着患者的,哪有患者隐瞒家属的啊。当时我们都不知道他的病情,直到他卧床不起的时候才被送去医院。现在才明白,舅外公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爱。
  这种爱,爱得隐晦,是酷夏甘于隐忍的清风。
  这种爱,爱得坚强,是牛马勇于接收烈日的灼烧。
  这种爱,爱得壮烈,是飞蛾扑火的那一刻留下的光芒。
  这种爱,它爱得是那么真实,它不是别的,就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父爱。
  在车窗上倚靠的我想到这么多的事情,还是不争气地哭了。
  车窗外,阳光依旧炽热,一束束的光射在了远方的山上,像一个个小孩子,争抢着这平坦的盆地上难得的山头。父爱如山,爸爸呀,如果我爱你,决不学那一束束光,爱的那样简单任性。
  车窗内,音乐播放器突然响起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里的插曲,那曲调里的悦耳动听的口弦声,飘在那幽静的石板桥,飘在那美丽的夜晚,最终飘回了现实,飘在我的耳蜗。这也许就是冥冥的一种天意。
  舅外公啊,如果可以我希望这口弦声也能飘进你的耳里,就让弦声,弥合伤痕……
其他文献
就像沙漠里的植物,比如骆驼刺,暴露在地表上的仅有很弱小的一点枝桠,可埋藏在沙里的根系却庞大得吓人,绵延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长。拖延症也这样,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很适合。  有人这样说,人生就是一个谋生场,你在头破血流,挣扎生计,我在捶胸顿足,激流勇进。来来去去,皆无往而不利。然而,在步履匆忙中,我却因拖延丢掉了你。  我们一路拖延,最后完成的还是最开始的期望吗?我们在起点信誓旦旦的时候,会想到未来的
期刊
世界文坛最瞩目的奖项在每年十月揭曉。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以来,这个令全世界瞻仰的奖已经走过了115年辉煌的历程,而获得该奖的世界文豪们,将他们深邃的思想诉诸笔端,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学,也许在喧嚣的世界里,它显得那样孤傲高冷,但也正是有了文学,有了一代一代的作家们隔着层玻璃,冷静地看这红尘世界的喧哗与骚动,才让我们有反思自我、反思世界的精神力量。  在这众生皆浮
期刊
勇气并不是蛮勇之谓;凡见义不为为非勇,欺小凌弱为非勇,贪图小便宜,使乖取巧,自私自利皆为非勇。  ——题记  有勇无谋,此莽夫也。众所周知,吕布是东汉末期的著名将领,对于这样一个颇有名气的人物,历史上却有诸多差评:陈登言“布勇而无计”,陈寿云“吕布有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有勇无谋”已成为吕布的代名词,事实也确实如此。历史上同吕布有一样“匹夫之勇”名声的,还有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勇猛的精
期刊
打骨子里喜欢萧红的文字,喜欢呼兰河畔的那人那事,喜欢广阔的关东原野——那美丽而丰饶的土地。  童真的萧红在呼兰河小城生活。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逛娘娘庙会、看野台子戏……一切都有声有色地进行着。我很佩服萧红的性格,在那多压抑少轻快的世界里,仍能以童心与诗趣面对一切。她骨子里流淌着的自由的血與我的心紧紧相连。翻开她的书,就像翻开了一本连轴转的连环画,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再也停不下来。  被誉为“
期刊
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柴静  一提到柴静,或许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她在鏡头前含而不露微笑的记者形象。然而一部《看见》,使她又多了一层作家的身份。我顺着这条蜿蜒的小路摸索,略略窥见了作为作家的她,内心与其外表反差略大的坚韧与执着,勇敢与思考。她,跨界而来。  跨越生死之界的坚强。2003年春,一个食人的怪物张牙舞爪地中国大地上肆虐,它令人闻风丧胆,它冷血无情。它,就是非典。在那段灰色的记忆里,
期刊
一个外国人怀念陈忠实也许听来有点怪,这主要是因为版权问题。翻译成欧洲语言的《白鹿原》只有法语版,在1997年停止学习这门语言后,我的法语就有些迟钝了。法语比我好的朋友对邵宝庆和索兰格·克鲁威利(Solange Cruveillé)的译本评论是:“引人入胜,令人感到清爽的是没有迷信和假话。小说封面梳着辫子的姑娘似乎不像陕西人,倒是更像马来西亚人和菲律宾人,但小说本身让人舍不得放下。”而他的短篇小说和
期刊
“说老实话”,就像“坦率地说”“一定程度上说”“一定意义上说”等等词组一样,在我们今天时代已经成为一种修辞的花腔,一种说话术。作为一个前缀,“说老实话”,强调说者说的是“诚恳的”和“真实的”。恰恰是说者说的不是“老实话”,只是加上“说老实话”的前缀来给自己壮胆,来虚张声势。“说老实话”,用一句曾经很政治的话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当聪敏说自己的散文是“我的老实话”,会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就像我们
期刊
文学对人生存背景的扫描,仅是文学的初级阶段。真正有高度的文学,是对人本身的聚焦,是对人内在世界的探寻。在相当程度上,文学就像一台探测仪,勘探人心的状态,测试人心的温度,发现人心的风景,清除人心的污垢,并整理人心的零乱。作家手中的笔,不是鸡翎掸子,不是搓澡毛巾,而是一把解剖人体肌理的手术刀。割开皮肤的包裹与遮掩,将人体内的组织结构,以及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纹路,甚至每一个细胞,都放到显微镜下面来观察。
期刊
胡艺昕现就读于静宁一中高二弘毅班。先后被评为静宁县“三好”学生,平凉市“三好”学生,“最爱读书的静宁孩子”。平凉市“向上向善好青年”。  2014年,在全国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戋同年,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16年4月,在平凉市首届“新华杯”诗歌朗诵中荣获二等奖。  爱好文学和写作,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甘肃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十余篇(首)。
期刊
我一直都不懂他流泪的真正原因,直到有一天我邂逅了一眼神奇的泉水。  这眼泉坐落于内蒙古一个庸碌的北方小镇。说它庸碌,是因为形容它的人都不好意思形容它。没有绚丽的霓虹灯,没有璀璨的城市街景,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吧,甚至连街头叫卖的小贩和沿街卖艺为生的人都少有光顾。  唯一不普通的就是城郊的这眼终年不冻的温泉。当地人称它“问病泉”。相传它能包治百病,关节炎、类风湿都会被温情似玉的泉水因势利导,泡过后的人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