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纳莱迪人 2015年9月,古人类学家在位于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西北的一处洞穴中发现1500多块原始人骨骼化石,分属15个幼年、成年及老年个体。科学家将其命名为纳莱迪人。纳莱迪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种之一,生活在距今250万~280万年前。他们身高1.5米左右,接近现代人,而且已能直立行走,甚至可能掌握了用火技术,但是在其他特征上则显得很原始,如长而小的脑袋,弯曲的手指以及奇特的拇指,显示他们很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纳莱迪人
2015年9月,古人类学家在位于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西北的一处洞穴中发现1500多块原始人骨骼化石,分属15个幼年、成年及老年个体。科学家将其命名为纳莱迪人。纳莱迪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种之一,生活在距今250万~280万年前。他们身高1.5米左右,接近现代人,而且已能直立行走,甚至可能掌握了用火技术,但是在其他特征上则显得很原始,如长而小的脑袋,弯曲的手指以及奇特的拇指,显示他们很可能会在树上活动和捕食。新的发现还显示,纳莱迪人很可能是有意将死者尸体藏于洞穴深处的,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存放尸体的行为是人类进化到距今较近的某个时期才形成的习俗。
2.玻璃蛙新种
玻璃蛙因为其皮肤透明而得名,这个家族中大约100个物种都具有半透明的肚皮,可以清楚看到内部的器官、血管和骨骼。2015年,哥斯达黎加两栖动物研究中心的布赖恩·库比斯基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个玻璃蛙的新物种,并以他母亲戴安娜的名字为这种蛙命名。它有着浅黄绿色的皮肤,可以使其伪装在绿叶之中,而它身体下侧呈半透明状,这种特征目的为何目前仍不得而知。这种透明蛙的叫声也很特别,不像蛙叫而似虫鸣,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它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
3.食虫植物新种
动植物新物种一般是生物学家们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实地考察而发现的,不过,社交媒体却提供了一条物种发现的新途径。几年前巴西一名植物爱好者在当地丛林拍下一张植物照片,后来发到脸谱网上,德国植物学家保罗·格内拉无意间看到后便展开调查,确认其为一个新种,并将其命名为Drosera magnifica。“Drosera”表示其属于茅膏菜属,该属的很多种类都能捕食昆虫,新种也不例外;而“magnifica”则表明它体型巨大,株高可达1.5米左右。
4.河豚新种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为日本附近海域的海床沙地上一些奇怪的圆形图案是如何形成的而疑惑不解。2015年,研究人员终于发现这些精致圈圈背后的“艺术家”——一种名为Torquigener albomaculosus的河豚。这种鱼的雄性尽管体长只有13厘米左右,但它们在海床沙地上创作出的圆形图案直径足有2米。雄鱼处心积虑创作出的“艺术品”是它们吸引雌鱼的资本。雌鱼如果欣赏某条雄鱼的作品,就会和对方交配并在圆圈的中心产下它们的后代。
5.蚁墙蛛蜂
科学家在中国亚热带森林中开展森林多样性研究时,发现了一个蛛蜂新种——蚁墙蛛蜂,也叫尸骨屋蛛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个“狠角色”,雌蜂在构建巢穴时,会用土墙隔出一个个小空格,把所产的卵和捕获到的蜘蛛一同密封在一个空格内,让蜘蛛为它的后代提供营养物质。最外面的空格则会填进蚂蚁的尸体,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气味能掩盖幼虫的气味,从而保护幼虫免遭捕食者的攻击。
6.塌鼻猴
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交汇之地,是一个生物多样化的地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科学家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了200多个新物种,其中就有塌鼻猴。虽然塌鼻猴对科学家来说是新种,但是当地人称下雨天很容易看到这种猴子。它的鼻子看上去好像被切掉了,而且开口是朝上的,雨水很容易就会落到它们的鼻子里,惹得它们不停地打喷嚏。所以在下雨天,这些猴子会一直蹲坐在地上,把头埋在两膝之间。
7.会“走路”的鱼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发现一种会“走路”的鱼。它通体呈蓝色,个头很小,不过作为鳢鱼类,它同样是一种凶猛的捕食者和高效的繁殖者。有趣的是,这种鱼可呼吸空气,在陆地上生存达4天之久,从一个池塘“走”到另一个池塘,距离可超过400米。所谓走路,其实是扭动身体在湿滑的地上滑动。
8.吸血鬼蟹
科学家从来自宠物店的线索追踪,最终确认两种原产印尼爪哇河谷的吸血鬼蟹属新种。它们非常小巧可爱,之所以被称为“吸血鬼”,不是因为它们会吸血,而是因为它们凸出的眼睛和身体的色彩相当独特。
9.猪鼻鼠
科学家在印尼苏拉威西岛的偏僻山区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鼠类,并因其外形与猪相似而命名为“猪鼻鼠”。它长着一个像小猪一样的粉红色的扁鼻子而不是老鼠那样的尖鼻子,鼻孔朝前上翻,而它的大耳朵和长胡须则像老鼠。
【责任编辑】庞
其他文献
最早的“城里人”何时出现 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第一批“城里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距今至少4000年。“禹别九州”时的商人被视为最早的“城里人”。 从《史记》等史料记载分析,当时应该有过多轮原始城镇化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场“城镇化”运动应该是夏禹主导的。《尚书·夏书·禹贡》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
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保温材料导致的“高楼火灾”却令人触目惊心:2003年北京东直门当代万国城,2004年北京新源大厦,2005年上海汤臣一品,最“著名”的是2009年央视新大楼和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这些大楼的失火原因,均是由建筑外墙易燃的保温
全球变暖导致动物栖息地和活动范围发生变化,以前“素未谋面”的物种开始结合。人们在加拿大哈得逊湾附近捕获一只兼具灰熊和北极熊特征的“混血熊”。由于全球变暖,原先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的灰熊向北移动,有机会接触到海岸线上的北极熊。这两个物种在基因上非常相似,雄性会被另一种类的雌性吸引,从而杂交繁衍。它们的后代“北极灰熊”相对北极熊更有生存优势。当然,“混血熊”要成为一个新的物种还需要经过多代的进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母亲在怀孕期间如果体内一种特定的维生素B3衍生物水平较高,那么新生儿12个月前患湿疹的风险相对较低。烟酰胺是维生素B3的一种衍生物,普通人可通过进食鱼肉、鸡肉、蘑菇、坚果和咖啡等获得。烟酰胺以及相关营养物对人体的免疫反应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那些孕期烟酰胺水平较高的母亲生下的婴儿,成长到12个月时出现过敏性湿疹的概率要比其他婴儿低30%。此外,母亲孕期体内的一种色氨酸代谢物——
在埃及,也有一部历史久远并传承至今的历法,这部古埃及历法产生于6200多年前的法老时期,比始于秦汉时期的“二十四节气”要早4000多年。奇妙之处在于,与“二十四节气”一样,古埃及历法中12个月的名称,大多反映的是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比如,三月意思是绿色逐渐回归大地;五月意思是雨水丰沛、土地肥沃;六月意思是大暑;七月意思为小暑。这几个月份几乎与我们的清明、谷雨、小暑、大暑所表示的气候、
创新,永远是企业成功的根本。特别是一些高新科技企业,往往都会对未来做一些大胆的设想和尝试,从而推动自身和整个科技的进步。2015年,很多科技巨头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计划。 全球范围无差别上网 被誉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在积极地酝酿一个上网卫星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发射700多颗廉价卫星,为地面人员提供上网接入服务。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马斯克旗下的太空火箭发射公司SpaceX已经十几次成功发射Falcon9
洛阳白云山 发生在大气圈里的一切物理现象,统称为气象。气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因此影响着人们对地名的命名。此类地名多因该地的风、雨、雪、雹、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多发性而命名。现搜集一些根据气象要素而命名的我国地名,以飨读者。 因云雾而名 在我国,有多处比较有名的白云山,如贵州长顺的白云山、四川资中的白云山、浙江丽水的白云山、河北邢台的白云山以及广州的白云山等。这几处白云山因常有白云覆罩,
“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这个节日是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确立的,日期为每年的5月8日。一个人无论来自世界哪个角落,他微笑的样子我们一看便知。如果把类似的笑容和笑声代之于动物,我们会发现动物似乎也是会笑的。比如,一些鸟类的叫声就像人发出的狂笑声或傻笑声,狮子、绵羊、黑猩猩等动物有时也会做出一副笑咪咪的表情。但是,笑的本质是人类喜悦情感的表达,要想探讨动物是否会笑,首先就要了解动物
汉族是“混血民族”?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的《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证实,汉民族为多民族融合而来的“混血民族”。该项目以中原地区出土的人骨材料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多的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原地区汉族体质特征古今差异明显,并从宋代开始进入“混血”状态。据介绍,《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的生物考古学考察》2011年立项,以汉民族形成过程中各地区古代居民及动植物遗存的形态学特
流言:有人声称,一位母亲在给宝宝喝的粥里加了盐,不料竟因此断送了仅8个月大的孩子的性命。 真相:盐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婴幼儿来说,少盐是总原则。 之所以要少盐,一是因为生理限制。人体内的盐主要由肾脏代谢,90%以上的盐进入尿液,其余的通过汗液排出。婴幼儿肾脏发育并不完全,所以摄入过量盐分很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导致代谢异常、引起水肿等。但是不太可能吃盐发生“断送性命”的后果。 提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