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贷”,指在校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通过各种途径向某些网络借贷平台借钱的一种行为。“校园贷”的成因很多,有来自社会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学生的内部原因。此篇文章站在学生立场,分析了其可能走向“校园贷”的种种原因,旨在帮助教师更好了解、教育学生,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校园贷”;消费方式;个人内因
一、 攀比心理影响学生消费方式
网络电子行业对如今的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诸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分享类软件大规模融入学生业余生活,成为学习之余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而这些娱乐工具中,博主分享很多潮流玩物,从大件到小件应有尽有。跟上潮流,拥有潮流物件成为了部分大学生追求的生活方式,攀比之风也由此产生。如今手机电脑似乎已人手一台,但攀比依然存在,从是否拥有手机电脑变成了是否购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运动鞋虽然大家都有,但是否是紧随潮流拥有最流行的款式,成为新的攀比内容。女生比谁的口红多,色号新,谁的护肤品是大牌。根据调查,21.02%的学生会选择购买奢侈品。对于个人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怎样得到这些? 部分大学生为了“面子”不惜铤而走险,旺盛的消费需求与缺乏的经济实力不匹配,导致问题频发。他们不选择勤工俭学,而是极端地利用他们并不熟悉的金融方法来满足虚荣心。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提前消费在学生中漫延
近年来,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手段不再只是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更多的是借助网络。对于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来说,甄别网络中信息的真假好坏不是难事,筛选适合自己的软件产品以及消费方式也并非难事。但对于部分时间被网络所填满的学生来说,筛选网络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选择真实适合自己的软件以及消费方式就相对成为了不简单的事情。国家对于信用卡的规定是18岁以上才能申办,同时还附带其他限制条件。但近年来网络上兴起的信用机构例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填补了大学生无法申请信用卡又有提前消费需求的空缺,虽然这些机构不同于“校园贷”,但他们使大学生提前消费变得容易,间接养成了大学生提前消费的习惯。商业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介文化的发展,而大学生存在着猎奇、求异、炫耀等心理,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广告信息所影响,宽松的网络借贷条件给与足够的诱惑,加之缺乏一定的判断,形成消费主义。
三、自控力薄弱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西方享乐主义的冲击,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等落后消极的价值取向日益滋长,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难以做到真实评估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或者明知可支配收入无法匹配预期消费水平,但被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等冲昏头脑,不负责任选择了信用贷款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的特殊阶段,处在刚离开父母的严格管束但暂时还不能独立进入社会的阶段,此时的大学生,一是因为脱离管教,开始突显个性并且崇尚自由;二是独立支配生活费,有强烈的自主消费愿望,但由于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再加之商品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内外夹击,部分学生无法跳出商品网编织的“意义圈套”,无法冷静审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是否与自己的真实需要相契合,进而盲目冲动地进行消费。
四、对“校园贷”危害缺乏认知
部分学生对使用“校园贷”而未按规定及时还款的后果缺乏了解。涉贷学生对不良校园贷存在的巨大风险认识不足,不能充分意识到陷入其中后可能引发怎样的后果。首先,缺少对涉贷风险辨认能力。我国法律做出过明确规定,年利率在24%以内,法院给予保护;年利率在24%-36%之间,借款人有权拒绝还款;年利率超过36%,合同无效。总而言之,年还款利率超过24%的,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利贷。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无法正确辨别“校园贷”的风险情况。此外 ,部分涉贷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包括身份证信息/个人隐私照片等。对要签署的贷款合同也缺乏审慎的审查意识,给不法之徒留下设套机会。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走向不良的校园贷款,主要是因为攀比心理与提前消费的生活方式,但又难以自我控制地进行消费,同时还对“校园贷”的潜在风险把握不足所致。对此,教师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班会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绿色文明的消费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在消费方式上避免相互攀比、炫耀和模仿,从而减少对物质的支配和占有,摈弃从网络学来的不适宜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错误消费观念。2、适当开展相关的金融基础知识推广。教师可以开展金融知识主题讲座,也可以在班级组织金融主题征文、友谊辩论赛和张贴宣传标语等自主活动,润物细无声般让正确消费价值观在学生心中发芽开花。3.加强对学生经济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的掌握。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之余,花更多时间掌握学生对校园贷的接触情况了解学生的涉贷真实目的,帮助学生认清借贷平台的真实面目,必要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应对此类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慧君,互联网+校园金融”视角下大学生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6期
[2]呂国朋 王学兵 李丽娇,校园贷的成因及法律思考,法制博览,2018 年 07 月( 下)
[3]黄道主 李鸣,论高职生涉入不良校园贷的主要特点、个体成因及教育防范,2019年8月下
作者简介:袁小雅(1993.12-),女,学历:硕士研究生,助教,单位: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关键词:“校园贷”;消费方式;个人内因
一、 攀比心理影响学生消费方式
网络电子行业对如今的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诸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分享类软件大规模融入学生业余生活,成为学习之余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而这些娱乐工具中,博主分享很多潮流玩物,从大件到小件应有尽有。跟上潮流,拥有潮流物件成为了部分大学生追求的生活方式,攀比之风也由此产生。如今手机电脑似乎已人手一台,但攀比依然存在,从是否拥有手机电脑变成了是否购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运动鞋虽然大家都有,但是否是紧随潮流拥有最流行的款式,成为新的攀比内容。女生比谁的口红多,色号新,谁的护肤品是大牌。根据调查,21.02%的学生会选择购买奢侈品。对于个人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怎样得到这些? 部分大学生为了“面子”不惜铤而走险,旺盛的消费需求与缺乏的经济实力不匹配,导致问题频发。他们不选择勤工俭学,而是极端地利用他们并不熟悉的金融方法来满足虚荣心。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提前消费在学生中漫延
近年来,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手段不再只是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更多的是借助网络。对于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来说,甄别网络中信息的真假好坏不是难事,筛选适合自己的软件产品以及消费方式也并非难事。但对于部分时间被网络所填满的学生来说,筛选网络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选择真实适合自己的软件以及消费方式就相对成为了不简单的事情。国家对于信用卡的规定是18岁以上才能申办,同时还附带其他限制条件。但近年来网络上兴起的信用机构例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填补了大学生无法申请信用卡又有提前消费需求的空缺,虽然这些机构不同于“校园贷”,但他们使大学生提前消费变得容易,间接养成了大学生提前消费的习惯。商业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介文化的发展,而大学生存在着猎奇、求异、炫耀等心理,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广告信息所影响,宽松的网络借贷条件给与足够的诱惑,加之缺乏一定的判断,形成消费主义。
三、自控力薄弱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西方享乐主义的冲击,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等落后消极的价值取向日益滋长,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难以做到真实评估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或者明知可支配收入无法匹配预期消费水平,但被盲目攀比、拜金主义等冲昏头脑,不负责任选择了信用贷款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的特殊阶段,处在刚离开父母的严格管束但暂时还不能独立进入社会的阶段,此时的大学生,一是因为脱离管教,开始突显个性并且崇尚自由;二是独立支配生活费,有强烈的自主消费愿望,但由于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再加之商品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内外夹击,部分学生无法跳出商品网编织的“意义圈套”,无法冷静审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是否与自己的真实需要相契合,进而盲目冲动地进行消费。
四、对“校园贷”危害缺乏认知
部分学生对使用“校园贷”而未按规定及时还款的后果缺乏了解。涉贷学生对不良校园贷存在的巨大风险认识不足,不能充分意识到陷入其中后可能引发怎样的后果。首先,缺少对涉贷风险辨认能力。我国法律做出过明确规定,年利率在24%以内,法院给予保护;年利率在24%-36%之间,借款人有权拒绝还款;年利率超过36%,合同无效。总而言之,年还款利率超过24%的,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利贷。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无法正确辨别“校园贷”的风险情况。此外 ,部分涉贷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包括身份证信息/个人隐私照片等。对要签署的贷款合同也缺乏审慎的审查意识,给不法之徒留下设套机会。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走向不良的校园贷款,主要是因为攀比心理与提前消费的生活方式,但又难以自我控制地进行消费,同时还对“校园贷”的潜在风险把握不足所致。对此,教师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班会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绿色文明的消费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在消费方式上避免相互攀比、炫耀和模仿,从而减少对物质的支配和占有,摈弃从网络学来的不适宜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错误消费观念。2、适当开展相关的金融基础知识推广。教师可以开展金融知识主题讲座,也可以在班级组织金融主题征文、友谊辩论赛和张贴宣传标语等自主活动,润物细无声般让正确消费价值观在学生心中发芽开花。3.加强对学生经济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的掌握。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之余,花更多时间掌握学生对校园贷的接触情况了解学生的涉贷真实目的,帮助学生认清借贷平台的真实面目,必要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应对此类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慧君,互联网+校园金融”视角下大学生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6期
[2]呂国朋 王学兵 李丽娇,校园贷的成因及法律思考,法制博览,2018 年 07 月( 下)
[3]黄道主 李鸣,论高职生涉入不良校园贷的主要特点、个体成因及教育防范,2019年8月下
作者简介:袁小雅(1993.12-),女,学历:硕士研究生,助教,单位: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