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典型黄河故道区生物炭配施氮肥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后土壤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可为合理培肥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黄河故道典型区域潮土和中性生物炭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不同生物炭用量(0、15、30 t·hm~(-2))配施氮肥(N 270、33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2年后,土壤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增大、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减小,显著
其他文献
The Penman-Monteith(PM) method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ique to estimate potential worldwide evapotranspiration. However, curre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may be significant errors in the applica
期刊
工业4.0在全球制造业中掀起智能化浪潮,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制造流程将可大幅优化,进而提升产线效能、降低成本支出。在智能制造系统中,人工智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深度学习演算法开始被应用到产线系统中的视觉检测,快速而精准地判别产品瑕疵。机器视觉检测取代人眼全靠"深度学习"
期刊
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这是北斗三号第29颗全球组网卫星,同时也是第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此类卫星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
期刊
日前,在美国举行的第67届国际固态电路峰会(ISSCC 2020)上,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多级流水异步事件驱动型芯片架构,研制出极低功耗的物联网唤醒芯片。作为领域内突破性成果之一,论文入选ISSCC 2020。作为新兴信息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物联网的万亿级别市场正在逐步形成。然而受限于体积、重量和成本等因素,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环境监测等物联网节点,对芯片提出了苛刻的低功耗要求
期刊
依据21世纪轮胎发展的主题——如何让轮胎"有表达能力,更聪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轮胎的设计思想。实验结果表明该思想能提高国内轮胎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智能性,该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各种技术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大力发展。随着互联网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步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也更多的应用到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可塑性很强的一种行业,将数字媒体技术与其结合也成为了两者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将数学媒体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合,分析结合对两者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对两者发展做出不同的预设。
期刊
随着数字媒体不断的发展,其相关的设计艺术类实验室也越来越多,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很容易在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为了使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更加容易开展,本文通过对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见简单的探索,希望能为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做出一些帮助。此外,还探索了艺术类实验室未来的管理方向,希望能为艺术类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期刊
在当前阶段机器人操作的各类研究方法中,都离不开仿真环境的辅助,而将仿真环境中得到的方法应用于真实环境中也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机器人无序分拣场景,使用CycleGAN方法,进行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中深度图像的特征映射学习,在真实环境深度图像上附加仿真环境中的深度图像特征,提高在仿真环境中训练得到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中的鲁棒性。分别使用自建数据集以及WISDOM数据集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了特
期刊
针对不同功能用地的片区内人员构成多样性造成了地震后城市区域疏散需求的差异性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即疏散需求形成的机理出发,考虑地震灾害特征、区域环境特征、人员特征对地震疏散需求的影响,通过分析人员类型、地震烈度、疏散模式、道路通行能力四方面因素,基于SI理论建立了疏散需求演化数学模型,并通过算例应用对震后疏散需求演化特性进行了剖析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其次,从人员运动的微观角度,考虑到疏散过程中的动态反
期刊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灾后恢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新冠疫情作为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事件本身在灾害影响力、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和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311地震)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选取日本311地震作为典型案例,重点分析日本311地震后恢复经济过程中实施的交通运输政策,结合新冠疫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供行业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