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在高校上了一堂失败的课,在我的课上,同学们睡着了。
应邀给一所大学的本科生讲两个半天的“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该校传播和广告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和一位公关公司老总分别来上。
给不少企业和公关界论坛讲过这个话题,我为此收集了很多新鲜的案例,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方法论。我还记得在一家金融公司,公关团队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小会议室听我侃了一下午,大家兴致勃勃,不断提问题,下了课还在讨论。
类似的材料稍加整理拿到学校课堂,第一次课我把危机的来源、成因、分类、性质、应对方法做了梳理,可是同学们并没有什么反应,快到中午的时候,三十多人的教室里,有四五个同学趴在桌上人事不省。
一个自以为资深的公关讲师,经历过各种大场合,包括给一百多位最大国企的副总裁们授课,就这样栽倒在大学二年级同学手上。
在一个公关群里聊天,华扬联众数字技术公司首席信息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學MBA学院学术导师、实践导师潘建新老师说了一句:“企业的人根本不懂怎么在学校授课”,把大家都惊到了。
列出潘老师这么多头衔,不仅表示他多厉害,而是说潘老师是极少的从实践一线到学校教书的公关人,他探索了七年,终于找到了一点路数。他说:“像姐夫李这样(有业界经验)的,能讲4课时精彩的演讲,但是,32课时就可能不灵了。”
很多业界人士走进大学讲堂,但是形成16课时以上的课程,大部分公关人就讲不下去了。潘老师举例说,他给浙江大学讲《公共关系伦理学》这门课,光教案就写了十几万字。
而公关业界人士讲课,多是企业风格,拿了PPT上去就讲。
并不是说企业人士就不能讲课,而是当大家反复呼吁“企业走进公关教育”时,想想企业怎么发挥作用。
公关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甚至是不是学科我们也一直在争论。很多业界人士认为,公关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与实践的结合,需要更多的企业走进学校,不仅是分享实战经验,还包括吸纳学生实习。
我认为企业进入高校要解决企业的传播方式不适合学校的问题。
用我那堂失败的“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举例,企业关注问题的角度不是学生的角度,你不能过早地把学生拉进企业经营的复杂环境中。
“危机公关中应该谁出来道歉?”“质监和工商部门有怎样的权力封存你的产品?”“警察执法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你再怎么说理论与实践结合,再怎么说公关是一个实践学科,这些话题不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应该讨论的。
我在企业公关20年,团队里总是有大学毕业生入职,实习生来上班,想想我除了让他们干活,很少了解他们在学校受的教育与工作真实环境之间的反差是什么。
而消除这样的反差,并不是让教育结合更多的实际,而是教育让学生掌握快速记忆的能力,知识梳理的能力,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而开始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习生不可能解救焦头烂额的公关总监,但是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底气,这是仅仅靠企业分享实际案例不能解决的,也许,这就是潘建新老师七年努力可以证实的价值。
应邀给一所大学的本科生讲两个半天的“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该校传播和广告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和一位公关公司老总分别来上。
给不少企业和公关界论坛讲过这个话题,我为此收集了很多新鲜的案例,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方法论。我还记得在一家金融公司,公关团队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小会议室听我侃了一下午,大家兴致勃勃,不断提问题,下了课还在讨论。
类似的材料稍加整理拿到学校课堂,第一次课我把危机的来源、成因、分类、性质、应对方法做了梳理,可是同学们并没有什么反应,快到中午的时候,三十多人的教室里,有四五个同学趴在桌上人事不省。
一个自以为资深的公关讲师,经历过各种大场合,包括给一百多位最大国企的副总裁们授课,就这样栽倒在大学二年级同学手上。
在一个公关群里聊天,华扬联众数字技术公司首席信息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學MBA学院学术导师、实践导师潘建新老师说了一句:“企业的人根本不懂怎么在学校授课”,把大家都惊到了。
列出潘老师这么多头衔,不仅表示他多厉害,而是说潘老师是极少的从实践一线到学校教书的公关人,他探索了七年,终于找到了一点路数。他说:“像姐夫李这样(有业界经验)的,能讲4课时精彩的演讲,但是,32课时就可能不灵了。”
很多业界人士走进大学讲堂,但是形成16课时以上的课程,大部分公关人就讲不下去了。潘老师举例说,他给浙江大学讲《公共关系伦理学》这门课,光教案就写了十几万字。
而公关业界人士讲课,多是企业风格,拿了PPT上去就讲。
并不是说企业人士就不能讲课,而是当大家反复呼吁“企业走进公关教育”时,想想企业怎么发挥作用。
公关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甚至是不是学科我们也一直在争论。很多业界人士认为,公关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与实践的结合,需要更多的企业走进学校,不仅是分享实战经验,还包括吸纳学生实习。
我认为企业进入高校要解决企业的传播方式不适合学校的问题。
用我那堂失败的“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举例,企业关注问题的角度不是学生的角度,你不能过早地把学生拉进企业经营的复杂环境中。
“危机公关中应该谁出来道歉?”“质监和工商部门有怎样的权力封存你的产品?”“警察执法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你再怎么说理论与实践结合,再怎么说公关是一个实践学科,这些话题不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应该讨论的。
我在企业公关20年,团队里总是有大学毕业生入职,实习生来上班,想想我除了让他们干活,很少了解他们在学校受的教育与工作真实环境之间的反差是什么。
而消除这样的反差,并不是让教育结合更多的实际,而是教育让学生掌握快速记忆的能力,知识梳理的能力,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而开始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习生不可能解救焦头烂额的公关总监,但是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底气,这是仅仅靠企业分享实际案例不能解决的,也许,这就是潘建新老师七年努力可以证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