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底,由徐峥自导自演的电影《泰囧》成为内地电影界的一个神话,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票房连续破了多个华语片纪录,最终一路窜升到12.6亿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电影。其实,《泰囧》的神话只是去年国内文化产业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等一批内容健康、立意新颖、收视率高、收益惊人的节目,使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据统计,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文化产业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正在出现。
从产业发展理论上讲,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的需求,资源的供给,产业的定位,创新的驱动,政策的变化,法制的环境等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要想让这一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真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动员企业、政府、公众等各方力量,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不断增强文化原创力。创造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失去了原创力,要么铤而走险,剽窃别人的创意,最终陷入版权之争;要么东施效颦,适得其反。现在影视界“翻拍”、“套拍”之风盛行,同一个内容的节目多个电视台跟风推出,这充分暴露了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匮乏。比如,江苏卫视推出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三年多来收视率居高不下,于是天南海北多家卫视相继推出自己的相亲节目,但收视率并不如愿。这种简单的邯郸学步,根本没有创造力可言,其结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跌了跟头吃教训。据《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动画片年产量已突破26万分钟,然而却没有当年《大闹天宫》、《葫芦娃》那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片子,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动漫大国,却难以和美国、日本等国家一样成为动漫强国。所以,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舍得投入,强化研发,有了原创力,才有竞争力,才有生命力。
要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内容。现在,在影视圈内流行着一种“恶搞”的风气。历史可以重写,人物可以重塑,让人真假难辨,善恶难分,美丑难定。在电视节目制作上,为了简单的收视率,绞尽脑汁,哗众取宠,拿“噱头”当创意,将“吐槽”当荣耀。有的节目甚至突破道德底线,打所谓的“擦边球”,充斥着色情、暴力、颓废的内容。这些节目污染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种误导,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当然,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就像先天生有缺陷的“早产儿”,注定要夭折的。生产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谓健康向上的内容,就是要突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递正能量,贴近人们的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样的节目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扎根群众生活,永葆生机活力。
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政策、法律还处于缺位状态。在利益的驱动下,形式多样、林林总总的文化产品一时呈现“管涌”状态,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要行使好自己的管理职能,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既依法保护企业的利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又要净化文化市场,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清新的文化环境。比如,最近一个时期在一些影视剧中出现的“手榴弹打飞机”、“空手劈人”等匪夷所思的胡编乱造,综艺节目中出现的非专业人员跳水溺亡等问题,作为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批评的批评,该叫停的叫停,该处罚的处罚,绝不能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同时,要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加以规范,引导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努力营造全民关心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代表,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与文化产业大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还偏低,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而言,公众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巴西的足球、中国的乒乓球一样,离开了群众的广泛参与,也难以领先世界。所以,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提高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自觉抑制不良的文化倾向;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包容的心态,鼓励文化产业企业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据统计,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文化产业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正在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正在出现。
从产业发展理论上讲,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的需求,资源的供给,产业的定位,创新的驱动,政策的变化,法制的环境等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要想让这一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真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动员企业、政府、公众等各方力量,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不断增强文化原创力。创造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失去了原创力,要么铤而走险,剽窃别人的创意,最终陷入版权之争;要么东施效颦,适得其反。现在影视界“翻拍”、“套拍”之风盛行,同一个内容的节目多个电视台跟风推出,这充分暴露了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匮乏。比如,江苏卫视推出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三年多来收视率居高不下,于是天南海北多家卫视相继推出自己的相亲节目,但收视率并不如愿。这种简单的邯郸学步,根本没有创造力可言,其结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跌了跟头吃教训。据《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动画片年产量已突破26万分钟,然而却没有当年《大闹天宫》、《葫芦娃》那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片子,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动漫大国,却难以和美国、日本等国家一样成为动漫强国。所以,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舍得投入,强化研发,有了原创力,才有竞争力,才有生命力。
要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内容。现在,在影视圈内流行着一种“恶搞”的风气。历史可以重写,人物可以重塑,让人真假难辨,善恶难分,美丑难定。在电视节目制作上,为了简单的收视率,绞尽脑汁,哗众取宠,拿“噱头”当创意,将“吐槽”当荣耀。有的节目甚至突破道德底线,打所谓的“擦边球”,充斥着色情、暴力、颓废的内容。这些节目污染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种误导,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当然,内容低俗的文化产品就像先天生有缺陷的“早产儿”,注定要夭折的。生产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谓健康向上的内容,就是要突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递正能量,贴近人们的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样的节目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扎根群众生活,永葆生机活力。
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政策、法律还处于缺位状态。在利益的驱动下,形式多样、林林总总的文化产品一时呈现“管涌”状态,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要行使好自己的管理职能,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既依法保护企业的利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又要净化文化市场,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清新的文化环境。比如,最近一个时期在一些影视剧中出现的“手榴弹打飞机”、“空手劈人”等匪夷所思的胡编乱造,综艺节目中出现的非专业人员跳水溺亡等问题,作为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批评的批评,该叫停的叫停,该处罚的处罚,绝不能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同时,要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加以规范,引导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努力营造全民关心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代表,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与文化产业大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还偏低,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而言,公众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巴西的足球、中国的乒乓球一样,离开了群众的广泛参与,也难以领先世界。所以,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提高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自觉抑制不良的文化倾向;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包容的心态,鼓励文化产业企业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