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一办事处的历史沿革

来源 :军事史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诸多要素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战局影响甚大.作为武器弹药的重要来源,兵工生产尤为重要.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作战所需的武器弹药,除一小部分靠缴获国民党军队和日伪的残余物资外,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军工生产.自人民解放军1945年正式进入东北地区以来,东北军区始终把军工生产作为东北解放区战争准备和生产发展恢复的重要工作之一.
其他文献
道路工程覆盖面积的逐年增长为物流产业及传统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一项基础民生设施,道路工程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就目前来说,在道路工程建设期间,路基路面时常会出现各类质量问题,这不但会导致公路工程的施工水平受到影响,还会威胁道路工程的使用年限.为了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预期要求,施工人员应加强路基路面施工环节管理,利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强化施工环节质量管控.本文以道路路基路面施工为切入点,重点探讨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三十六计”共有六套(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包含有六计,每一计都附有言简意赅的“解语”,重在阐述运用该计谋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同时,为帮助人们把握运用该计谋的具体方法及具体方法中蕴含的客观规律,每一计又都附有明白晓畅的“按语”,它既是对“解语”的进一步展开,又列举经典战(事)例予以佐证,可谓与“解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期刊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因为性能比较好,耐久性好,有着很高的强度、适应性和经济性等优势,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更好地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研究,本文以对其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特点优势的基础上,对公路桥梁中的应用要点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此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反蒋浪潮推动下,国民党军第26路军(原属冯玉祥西北军)1.7万余人,在参谋长、中共地下党员赵博生和重要将领季振同、董振堂、黄中岳等,以及中共秘密特别支部的领导下,于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季振同为红5军团总指挥,萧劲光为政委,刘伯坚为政治部主任,董振堂为红5军团副总指挥兼红13军军长,赵博生为红5军团参谋长兼红14军军长,黄中岳为红15军军长,何长工、黄火青、左权任各军政委.
期刊
山东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重要战略基地,是联结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抗战形势的转变使得各抗日根据地普遍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巩固与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迫切需要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依据中共中央指示部署,山东抗日根据地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健全组织制度,严明纪律作风,凝聚起根据地内党的领导广泛共识,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了党政军民团结,最终确立起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期刊
我军在解放战争中,曾有过纵队的编制,如在三大战役中都有许多纵队,如一纵、四纵、炮纵等.很多人对军队的编制如军、师、旅、团、营等都比较熟悉,但是,说起纵队,有些读者就会疑惑一个纵队有多少人?纵队和兵团哪个大?rn其实,我军早在建军初期就有纵队,最早的纵队是1927年10月底,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800余人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5纵队.之后,又在一些军之下建立纵队,多为几百人,如1928年10月改编后的红5军,下辖3个纵队,每纵队辖3个大队,全军1200余人.
期刊
1931年12月14日,参与“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17000余人在江西宁都起义,被中革军委授予红5军团番号.宁都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付出代价最小、兵力最大的一次起义,极大地壮大了红军力量,对巩固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按照政治建军原则,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方法,成功“把为军阀服务的军队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把以信仰个人为中心的军队转化为信赖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把盲目服从、只管打仗、不问目的的野蛮军队,转化为政治坚定、旗帜鲜明的自觉的文明军队”[1].作为改造旧
期刊
诞生于二战炮火硝烟中的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可谓20世纪舰载武器中的“异类”.它一方面有着惊人的服役年限,时至今日仍列装于部分国家的海军水面舰艇;另一方面其使用范围也极为广泛,除了美、英、日等国家外,该炮也一度在中国、越南、泰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海军装备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以福建东山海域出水的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为切入点,尝试阐述该型舰炮的历史、性能、特征及其在海战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期刊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是土地革命时期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新型军队医务干部的学校,卫生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在培养医学人才和救治伤病员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开创了我党我军医疗卫生事业的先例.在长征途中,卫生学校的师生们一边救治伤病员,一边坚持上课学习,学员们在艰苦的行军环境下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顺利毕业,创造了医学教育史上的奇迹.
期刊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的集结、入朝、归国,战时伤员的转运护理接待,作战物资、粮食给养供应等,主要由两大机构进行保障.一是由军方调度管理的兵站供应线,这条线由国内延伸到朝鲜前线,供应到志愿军部队的后勤机构;二是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管理的志愿军招待站,主要是连接前线后方的保障机构.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招待站,接待过往部队、支前担架队、志愿军和伤病员等的招待、食宿、协助转动等工作,是连接前线后方的重要桥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