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人本: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根本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追求着学校高品位文化。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学校,一定有其独具魅力的文化物质载体,而学校环境文化的设计与布置,无疑是最直观、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环境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外显和形象表达,更承载着熏陶濡染的育人功能,因此,重视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就显得必要和重要。
  因为培训、观摩、考核等工作原因,笔者参观、学习了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应该看到,学校文化特别是环境文化常常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但在校园环境文化“百花争艳”的背景下,也不难发现一些美中不足、存在瑕疵的地方,需要加以改进。
  墙壁何必都要“说话”
  在学校环境文化布置中,墙壁文化无疑是重要的组成。学校有效利用现成的墙壁,或挂标语,或装橱窗,或贴字画,或作装饰……真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因此,墙壁文化也成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可以说,在打造学校文化特色、美化学校空间环境方面,众多学校“挖空心思”,甚至有学校创出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做法,引来不少学校的效仿。
  比如一所学校在教學楼的楼梯侧面贴满了励志格言,这样的布置是给人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也体现了学校试图让学生边走边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目的。但是,这一环境文化布置真的就好吗?其实并不尽然。一是密布的内容,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感觉有点眼花缭乱;二是楼道是师生必经的通道,平时上下楼人多,学生如果认真阅读则会影响他人行走,还可能发生拥堵,再者一心不能二用,上下楼不注意看脚下,则有可能踩空受伤,带来安全风险。
  诚然能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充分利用环境空间,突出文化环境育人。但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师生会不会熟视无睹甚至视而不见呢?满目的形形色色的墙壁布置,会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倦反感呢?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有一种艺术叫留白。在艺术创作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更能渲染出美的意境。因此,学校大可不必让每一面墙壁都来“说话”。一面洁白的墙壁,不着一字也美观;在某一墙壁上装上大小适宜的镜子,让师生能随时“正衣冠”也不错;或者留一面墙壁,留给学生涂鸦“说话”,其实也精彩。因此说,学校墙壁亦可“轻装”无需“满载”。
  内容岂能简单“拿来”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说长期,那是因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时间积淀、师生共建、人文涵养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说复杂,以环境文化建设为例,环境文化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环境“附加”文化而成。从环境文化的呈现形式来说,就需要整体观照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原始基础,如学校建筑物、绿化、路道、场地、景点等固有的位置、布局、造型、色调以及形成的空间等,环境文化的呈现形式要与环境“静物”完美匹配,相得益彰;再从环境文化的呈现内容来说,也需要整体谋划不同环境区域的文化主题及内容设定,比如围绕学校文化内核,根据环境特点,分步呈现,做到大主题和局部性层次分明,“形散神不散”。如果环境文化缺少整体观,简单化和随意性,就难免出现主题散碎、内容杂乱,甚至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笔者在一所学校检查工作时,有意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处环境文化布置——“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段话出自《三字经》,众所皆知,《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但由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封建糟粕、思想瑕疵,比如“三纲”为封建等级理论,这里“三纲者,君臣义”也赫然其上,对当今学生思想教育而言显然不当。
  据观察,这所学校在教室走廊上方,布置了有关《三字经》的文化展板。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学习和传承,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不加取舍,全盘照搬,切忌简单地“复制+粘贴”,以致出现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落后于时代的“不良”思想内容。这是环境文化建设简单“拿来”的问题之一。之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因此,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特色,也是不少学校的通常之举。但是有的学校由于没有理性认识自身的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功用,直接“借用”“依葫芦画瓢”,将他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内容“翻版”“抄袭”到本校,从而出现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雷同化、跟风式、同质性等问题。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警惕“拿来主义”,就需要坚持校本,根植于学校实际,汇聚师生员工的智慧,精心构架拒绝形式碎片,用心打磨以求日臻完善。
  文化标语怎可“雷人”
  学校环境自带美育功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当学校环境与学校文化“相遇”,二者更应该是一场“美的邂逅”。以环境为载体彰显学校文化内涵,环境不应因文化的“加入”而破坏美感,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将文化和环境生动融合,和谐共生,让文化为环境锦上添花,让环境为文化大放光彩。
  环境与文化共建,既是美美与共,也是强强联合。这“强”更多的指向育人功能的增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围绕育人目标,不少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校训、班训、口号、标语等方式,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注重引导,多维度、立体式开展教育。那么在环境文化方面,设置文化标语就成了学校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呈现形式之一。
  主题突出、简便易行的标语本是一个很好的育人途径,但如果标语设置不当,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会成为反教育、反文化的因素。比如笔者在一所学校看到的这一标语——入班即静,入座即学。这句标语乍一读来,完全在理,细细咀嚼,令人堪忧。学校培养的是生动活泼的人,不是训练一个个木偶。校园,自然是一个充满笑声、歌声、喧闹声的地方,也理应时时闪动着学生生龙活虎的身影。“入班即静,入座即学”,这一标语表面上在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奋学习的品质,实质上与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相悖。这一标语显然制约了学生的天性,有违教育本质,缺失人文关怀,也暴露了学校管理者有失偏颇的育人观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这一标语真正落实起来,往浅处说是“累人”,往深处说则可能是“害人”。
  其实学校“标新立异”的“雷人”标语并不少见,比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比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比如“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好好学习吧!”等等。这些标语尽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好学上进,但都违背了育人的初心,不仅会扭曲学生的“三观”,而且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毒害”。
  因此,学校环境文化中的标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要始终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怀学生的生命成长,变高调的口号为温馨的提示,变雷人的话语为理性的唱响,变约束性的“紧箍咒”为认同感的“暖心贴”。类似的“雷人”标语应当休矣。
  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是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基础,也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已成学校共识。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要回归育人的本位,就要立足校本,彰显人本,让学校环境文化真正发挥美化环境、优化育人的功用,成为学校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
其他文献
陕西省略阳县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于2020年2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自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县创新控辍保学“4+4”模式,守牢义务教育有保障底线,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双线七长+责任督学”健全控辍机制  完善“双线责任”机制。以《义务教育法》为根本遵循,完善“七长制”和“双线责任”机制。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镇(办
期刊
战“疫”下,让几乎一半国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卷入线上教育。裂缝之处阳光祭出,在线教育顺利实施成为撬动线上线下教学变革的支点,凸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断裂,开启了中小学教师从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泅渡的征程。  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未来视野及高度的学校培养;未来学校,需要专业、创新、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教师团队参与建设;未来教师,需要长期、深度、有效的专业进阶学习重塑。  随着疫情的结
期刊
当下,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生命力,课程建设与发展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于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发掘进而建设自己的课程,那么,作为一所以社区为中心新建学校,没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应该如何发展,怎样规划属于自己的课程文化,成为了我们亟须攻克的重点课题。下面以“立体人生”课程为例,谈课程建设。  一、价值与导向  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掌舵人,校长必须基于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结
期刊
作业本,是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巩固媒介,主要用于学生巩固知识,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便于相关部门衡量教师业绩等。然而,现实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本,呈现出诸多“怪状”,不知这种现象是不是具有普遍性,但其中反馈出的问题,值得人深思。  作业本之烂。主要是外观上,以前多是作业本的角儿打卷,现在则是破烂不堪,散掉者有之,扯一半留一半有之,扯了数页做他用者多矣……  作业本之滥。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五花八门,容量极大,以
期刊
合阳县教育局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从人文关怀出发,运用五大措施,牢筑教师暖心工程。  改善办公生活条件,环境暖心。为全县教师配全配足生活、办公基础设施,配齐降温、取暖设备。通过修建、翻新、改造等方式不断改善提升教职工居住、文娱文化活动场所环境和条件,做到环境舒适暖心,让教师舒心从教。  落实各项福利政策,待遇暖心。大力落实教师“五险一金”、取暖降温、学习培训、三项机制等各项福利政策。依区域按岗位不
期刊
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見》。乍一看,不免惊诧,我们不是早步入以机械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了吗?提倡劳动教育,学生需要从事怎样的劳动?  我不禁想起儿时的情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后,我的身份就从学生转化为家里的劳动力,放下书包就去放牛、割草、挑水、生火和做饭。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我们去十多里之外的山里摘茶叶,农忙时节去老师家里帮忙割麦、扯花生等
期刊
中国著名校长李希贵提出的好教练才是好领导这一观点,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其中的很多见解值得借鉴,受益匪浅!  好领导首先是好教练,他绝对不会自己去当运动员,因为他不仅知道自己撑不了那么多运动员的岗位,他还知道,在有些方面他已经比不上一些运动员的实力,所以,他不再“冲锋在前”,而是循循诱导,诲人不倦,即使个别队员暂时落后,他也能够大度包容,一直等待他的顿悟。  昆体良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
期刊
上学时虽然学过党史内容,但现在对有些内容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今年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又引起了我的兴趣。闲暇时,我捧起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想象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与辉煌。  我的老家在榆林定边,地方不大,不过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派三五九旅在此打盐,成了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  曾记得夏天的傍晚,我们端起了饭碗,搬了板凳,坐到院子南
期刊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西安市教育局全面开展了2020年度学生资助宣传工作。  应对新形势,积极部署。西安教育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学生资助工作问题专项整改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度学生资助宣传工作的通知》,为做好全年教育脱贫攻坚学生资助工作和提高学生资助
期刊
洋县教体局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开展教育脱贫“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多措并举掀起教育脱贫“春夏攻势”。  深化网格管理,实现责任管控全方位。强化教育脱贫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县、片、镇、村、校”五级网格管理责任。为杜绝受疫情影响造成新的辍学风险,组织全县80家网格管理学校、单位对其责任镇、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信息、就学信息、“停课不停学”现状逐一排查确认,分类分层建立台账,实现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