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教学教育审美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现代社会,审美活动日益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应该是审美的人,应该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语文作为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审美教育的主要基地,语文教师的语言也应当具有审美性。因此,有声语言的审美性对教师的言语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情态下的教学语言在注重和把握讲课时语言的生动和形象的基础上,还须注意言语中的深描细绘和比喻的运用。
  一、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机
  当教师将所讲授的内容,首先用整个身心和人格来灌注情感,旋即把这种教学内容用充满灵气、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的、清新活泼的“真”和“美”,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震撼,深切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而他们会带着更加浓郁的情趣学习。⑦ 可见,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二、深描细绘的讲述让学生深有感悟
  深描细绘,是指教师对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的一种语言技巧。它要求教师注意选用那些能够描述出事物的大小、形状、色彩、,事情发展变化的原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腻入微的一处来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让其更加具体化、细致化。
  就如一位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幽静”一词时,如果就简单地按字典上的解释告诉学生“幽静就是幽雅安静”,尽管意义准确,但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有经验的教师自然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他则会紧扣课文进一步向学生描绘说:“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想象这样一种情景:秋天的夜晚,朦朦胧胧的月光泻在河面上,河水静静地流淌,河边的树林中只有微风悄悄地穿过,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伸向远处的茅屋,茅屋中不时闪烁出幽暗的灯光,还有断断续续的琴声,以及偶尔响起的蛙声……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它就是我们所要理解的幽静。”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深描细绘的讲述所力求达到的就是此一境界。
  三、比喻的运用让课堂气氛平添亮色
  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当然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语言中最常用的。比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重要推进剂。在日常生活中,比喻可以使很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枯燥乏味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在语文课堂中,比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一泻千里,平淡的教室充满笑声。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多用、善用比喻,来充实自己的语言,因此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实例。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是其必备的基本功,有句话说得好——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一定是掌握了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语文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力求把最美的语言带入课堂,让它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作者单位:628200四川省旺苍县五峰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却越来越多,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对策,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对策 转化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低效的,当然也是没有创造力的。我在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认为,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堂课的感觉很有关系。培养兴趣,树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现结合设计课时和上课表现谈点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只有
期刊
教师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
期刊
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当学生接触一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
期刊
关于语感这个概念,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 或the sense of speech.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但是语感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关此类问题的探讨在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的专著和论文中尚不多见。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语感形成的心理学语言学机制、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数十年来语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反映了目标导向的偏离,而且反映了学生生命的畸形发展。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生命的完整理解,而且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自身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我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人文性的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
期刊
在农村,英语学科一直是学生困惑的科目,小学阶段未开设英语学科,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往往会给老师带来压力,上好英语课,提高英语成绩,没有点“招数”那是空谈。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
初中生物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
期刊
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提高道德素质  1.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