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对于新课程改革来说,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是如此。然而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历史教学中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只有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内驱力才能增强,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历史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除了考试需要之外,能够突显历史学习意义的说法还有很多,其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化健康发展。”此外,古今中外众多名人、伟人对历史的意义也多有肯定,如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同志也曾明确指出:“历史素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大国,具备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人格魅力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并且由于课时原因,历史教师本来就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就更需要通过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提升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树立学者形象。具备渊博学识的教师容易使学生产生仰慕感,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二是要有全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老气横秋,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三是要有高尚师德。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四是要增强语言艺术性。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五彩缤纷、辽阔壮观的历史画面都被岁月的风沙淹没了。在学生看来,历史是那么遥远、那么抽象。如果教师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历史重新“活”起来,无疑会大大增强历史的趣味性。五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为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的情感产生,从而从内心激发起对历史学习的强烈兴趣。
三、提高历史课堂的乐趣
课堂是学习历史的主阵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关键毫无疑问还是在于历史课堂要有趣味性。
1.
努力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教师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对历史学科、对教育事业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历史课堂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迸发智慧的“火花”和“灵感”,从而达到“乐学”的境地。
2.
灵活处理和深入挖掘历史教材
新课改下的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根据这一理念,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处理历史教材时必须注意:一是要在透彻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打破枯燥无味的条框教学。二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教育资源,如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轰轰烈烈的改革和革命运动、不屈不挠的抗争历程、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等,都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生动素材。三是要重视挖掘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然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今天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历史教师要善于把当下人们关心的话题与历史相结合,在分析、比较、判断中深化对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受益者,从而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热情。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鲜活,这样的课堂也才有活力,才有趣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勇于突破传统观点和做法,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将新课改所倡导的各种教法和学法,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4.
充分发挥歷史活动课的作用
活动课应该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但大部分老师往往把它看作一种摆设,一般采取“跳过策略”。这种看法和做法是片面的、错误的。新课程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其中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历史活动课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一方面,活动课的选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多样化,适应性、可操作性较强。
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一课,如果组织得好,能较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极大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历史教师要对活动课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平台。
四、丰富历史课外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
重视历史作业的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堂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方面的创新,而对课后作业的创新关注很少。这样,作业有可能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甚至影响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为此,历史作业的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讲求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作业可以分为必做和选做、书面和口头,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如感想体会、人物轶事、历史典故或故事、历史手抄报、历史小论文、历史情景剧等。总之,要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作业中来,借作业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课外活动是学生非常向往的一项内容,也是增强学科趣味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理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虽然无法亲临圆明园参观,但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再如,围绕近期所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举办历史故事会、创办历史小报、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历史遗迹、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等。另外,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我们还可以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组织历史兴趣小组或举办历史讲座等,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些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五、加强历史教学的反思
“学习历史,贵在反思。”历史教师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一方面,这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素养使然;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学就是我们自身的历史,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我们的教学才能如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子,也才能更好地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服务。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赖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代教师需要全方位地不断进行思考、实践。
一、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只有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内驱力才能增强,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历史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除了考试需要之外,能够突显历史学习意义的说法还有很多,其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化健康发展。”此外,古今中外众多名人、伟人对历史的意义也多有肯定,如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同志也曾明确指出:“历史素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大国,具备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人格魅力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并且由于课时原因,历史教师本来就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就更需要通过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提升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树立学者形象。具备渊博学识的教师容易使学生产生仰慕感,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二是要有全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老气横秋,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三是要有高尚师德。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四是要增强语言艺术性。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五彩缤纷、辽阔壮观的历史画面都被岁月的风沙淹没了。在学生看来,历史是那么遥远、那么抽象。如果教师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历史重新“活”起来,无疑会大大增强历史的趣味性。五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为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的情感产生,从而从内心激发起对历史学习的强烈兴趣。
三、提高历史课堂的乐趣
课堂是学习历史的主阵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关键毫无疑问还是在于历史课堂要有趣味性。
1.
努力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教师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对历史学科、对教育事业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历史课堂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迸发智慧的“火花”和“灵感”,从而达到“乐学”的境地。
2.
灵活处理和深入挖掘历史教材
新课改下的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根据这一理念,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处理历史教材时必须注意:一是要在透彻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打破枯燥无味的条框教学。二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教育资源,如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轰轰烈烈的改革和革命运动、不屈不挠的抗争历程、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等,都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生动素材。三是要重视挖掘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然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今天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历史教师要善于把当下人们关心的话题与历史相结合,在分析、比较、判断中深化对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受益者,从而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热情。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鲜活,这样的课堂也才有活力,才有趣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勇于突破传统观点和做法,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将新课改所倡导的各种教法和学法,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4.
充分发挥歷史活动课的作用
活动课应该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但大部分老师往往把它看作一种摆设,一般采取“跳过策略”。这种看法和做法是片面的、错误的。新课程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其中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历史活动课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一方面,活动课的选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多样化,适应性、可操作性较强。
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一课,如果组织得好,能较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极大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历史教师要对活动课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平台。
四、丰富历史课外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
重视历史作业的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堂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方面的创新,而对课后作业的创新关注很少。这样,作业有可能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甚至影响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为此,历史作业的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讲求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作业可以分为必做和选做、书面和口头,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如感想体会、人物轶事、历史典故或故事、历史手抄报、历史小论文、历史情景剧等。总之,要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作业中来,借作业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课外活动是学生非常向往的一项内容,也是增强学科趣味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理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虽然无法亲临圆明园参观,但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再如,围绕近期所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举办历史故事会、创办历史小报、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历史遗迹、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等。另外,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我们还可以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组织历史兴趣小组或举办历史讲座等,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些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五、加强历史教学的反思
“学习历史,贵在反思。”历史教师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一方面,这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素养使然;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学就是我们自身的历史,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我们的教学才能如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子,也才能更好地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服务。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赖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代教师需要全方位地不断进行思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