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路径

来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成为高校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的一种思想认知.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完善的机制,课程思政理念未落到实处,影响课程教学立德树人价值的真正实现.基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以及现实中面临的挑战,相关主体要通过落实顶层设计、深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认知、挖掘和发挥学生课程思政主体作用等策略,来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真正贯彻和改革.
其他文献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个鼎盛时期,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全唐诗》收录诗作近5万首,反映了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运动也是其中重要一环.研读《全唐诗》中描写体育运动的诗歌,不仅可以管窥唐代体育运动的情况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而且有助于挖掘唐代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推动全民体育健康运动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戏仿,即戏谑性模仿,是对模仿对象的颠覆和重写,以达到解构、讽刺、批判的效果.塞利纳是法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茫茫黑夜漫游》,文中他以主人公巴达缪的游历为主线,熟练运用了戏仿这种创作手法.《茫茫黑夜漫游》中的戏仿叙事可以分为人物戏仿、文体戏仿、文本戏仿,通过各种类型的戏仿,塞利纳解构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牺牲精神等价值观,讽刺了殖民主义的压榨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揭露了战争的黑暗和荒谬.
著名作家、文学家钱钟书同时是一位思想见解独到、实践活动丰富的翻译家,其提出的“化境”理论一度引发学界争议.自20世纪70年代后,国内开始有学者针对钱钟书提及的种种翻译观念、思想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钱钟书翻译思想对中国传统文论及翻译理论均有深远的影响,而对钱钟书翻译思想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精神力量和方向指引.教师要坚守育人使命,帮助青少年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人生价值.一是内容维度,在理论涵养中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价值维度,在意义体验中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三是现实维度,在落地生根中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有效载体.查阅2009-2021年6月的相关文献,从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研究的年度发文量、高影响力作者、项目对象、主题及翻译理论等角度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广西非遗外译研究团队活跃于部分高校,研究项目对象相对集中,研究主题多维化,翻译理论运用多元化.另外,广西非遗外译研究项目范围需要扩大、研究理论需要创新、研究视角需要整合、基于语料库的研究需要加强.
四言体歌诗是先秦歌诗创作的主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实主义描摹的力作.《诗经》以四言歌诗为主,这种四言体式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创作和加工者出于“和乐”“押韵”的需求,采用语言建构的方式对“非四言”句式进行了“足四”的加工和改造,这些改造和加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叠字”“语助”“连绵字”的添加,上下两句相同主语或谓语成分的删减等.《诗经》由此具备了整饬的句式,写实主义的文本也因此增添了一抹含蓄与抒情的韵味.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遭遇了一次大的挫折,受“乌台诗案”牵连,经历了四个多月的牢狱之灾后被贬黄州.随后苏轼在黄州的这座小城待了四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其词的创作达到了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最优的.他突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同时苏轼黄州期间的创作也反映了他的心态自适过程.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成效、育人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以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为抓手,探讨将思维导图工具运用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方法,即从优化团组织的教育学习活动、严格落实团支部的专项工作流程、加强团干部的综合素养培训三方面着力,创新方式方法,有助于切实提升基层团组织的育人实效.
家庭是胡赛尼写作最重要的主题,《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三部小说的写作始于亲情关系也终于亲情关系.从共同体这一概念出发,分析胡塞尼三部小说中对人物的共同体形塑,并将共同体这一概念置于家庭这一主题和叙事背景下,进而分析共同体形塑在其小说中的三大共同体表征:男性共同体、女性共同体、异性共同体.
广东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异彩纷呈,是开展“四史”教育、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教材.探索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路径,在拓展“四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域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