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程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习到历史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情感价值以及价值观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培养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 实效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更是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了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当策略以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一)社会人才发展要求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力量,而全民素质的提升也不仅仅是依靠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加强对人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今社会对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高素质人才十分需求。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应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而高中历史教学在这一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着眼于历史发展,探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人文性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促进学生发展最具实效性的途径。
(二)新课程目标要求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国家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情况,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学生应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现阶段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世界和平的认同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并积极运用优秀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之间的交流。
(三)学生学习需求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情感作用发挥,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和知识的获取往往能够相互促进,并存在互为条件的联系。苏联教育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曾得出结论,没有利用情感进行强化的知识,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短暂,并形成冷漠的性格。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一)以情感教学为培养目标
情感就是人根据现实中事物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而态度是相对持久的内在反应,价值观则是相对高级的社会情感。高中历史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分成三个教学阶段,并要求教师无论是运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某些日本人美化侵略行为的罪恶行径,牢记过往,不忘国耻,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避免随意破坏日本产品等盲目反日的行为,并以社会上此类真实行为为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素材
实际上,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供了丰富题材。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明确自身情感态度,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例如在学生接触到南朝无神论者范缜时,通过对其不卖论取官行为的了解和思考,形成对科学求真、创新的态度;在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课程时,通过对其壮举的了解,培养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在欣赏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时,树立正确的历史审美观;在面对“西学东渐”时,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影响进行深思,并形成国际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利用烘托、移情等手法,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历史情感,与历史人物进行情感的交流,并对历史时间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合理的价值判断,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形成鲜明的情感态度。
(三)创设教学情境
现阶段的高中教学十分注重利用实际体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历史的机会,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布置课堂,利用多媒体营造签约场景,并设置战后领土变化图等相应道具,在教室中间放置会议桌,代表不同国家的学生坐上相应的位置,会议开始后,分别阐述自己的战后意图和想要得到的好处,模拟当时激烈争吵的场景,深刻体会帝国主义欺凌弱国的本质,以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和使命感。
四、结论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沟通,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 实效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更是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了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当策略以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一)社会人才发展要求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力量,而全民素质的提升也不仅仅是依靠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加强对人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今社会对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高素质人才十分需求。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应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而高中历史教学在这一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着眼于历史发展,探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人文性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促进学生发展最具实效性的途径。
(二)新课程目标要求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国家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情况,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学生应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现阶段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世界和平的认同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并积极运用优秀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之间的交流。
(三)学生学习需求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情感作用发挥,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和知识的获取往往能够相互促进,并存在互为条件的联系。苏联教育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曾得出结论,没有利用情感进行强化的知识,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短暂,并形成冷漠的性格。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一)以情感教学为培养目标
情感就是人根据现实中事物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而态度是相对持久的内在反应,价值观则是相对高级的社会情感。高中历史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分成三个教学阶段,并要求教师无论是运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某些日本人美化侵略行为的罪恶行径,牢记过往,不忘国耻,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避免随意破坏日本产品等盲目反日的行为,并以社会上此类真实行为为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素材
实际上,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供了丰富题材。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明确自身情感态度,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例如在学生接触到南朝无神论者范缜时,通过对其不卖论取官行为的了解和思考,形成对科学求真、创新的态度;在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课程时,通过对其壮举的了解,培养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在欣赏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时,树立正确的历史审美观;在面对“西学东渐”时,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影响进行深思,并形成国际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利用烘托、移情等手法,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历史情感,与历史人物进行情感的交流,并对历史时间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合理的价值判断,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形成鲜明的情感态度。
(三)创设教学情境
现阶段的高中教学十分注重利用实际体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历史的机会,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时,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布置课堂,利用多媒体营造签约场景,并设置战后领土变化图等相应道具,在教室中间放置会议桌,代表不同国家的学生坐上相应的位置,会议开始后,分别阐述自己的战后意图和想要得到的好处,模拟当时激烈争吵的场景,深刻体会帝国主义欺凌弱国的本质,以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和使命感。
四、结论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沟通,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