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外面采访学者、教授,我常常注意他们的书房,不知是知堂先生还是谁说过:从一个人的书房往往可以窥见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我的目光自然无这种透力,盖只因为喜欢书,由此亦喜欢参观书房。
在我所采访的名人学者中,似乎没有一个不钟爱自己的书房的。在武大采访年轻的博士导师邓晓芒教授,这位女作家残雪的老兄刚搬新家,房子里杂乱无章,这里是一个红色塑料桶,那里是一个老式木澡盆。可他的书房窗明几净,一溜靠墙大书柜,顶天立地极有气势,书柜里的书,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古今中外,什么都有,亦体现了他这位“杂家”的风度。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邓教授搬家,则是床铺未动,书柜先行了。
中国社科院著名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柳鸣九的小书房,其干净整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两个小书柜,书不算多,但极精。现在他搬了新家,想必书房会大多了。
论书柜之多,可能要数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何光岳研究员。这位只念过几年小学而已著有《炎黄源流史》等九百多万字、荣获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中年学者,竟有30多个书柜,家里放不了,放到办公室去了。何光岳来自岳阳,享有“岳阳八怪”之一的称呼。满脸黧黑的何兄,说话是大嗓门,走路是急急风。在古旧书店买书,往往是一掷千金。书柜里藏书成分复杂,“文革”中的什么学习资料也舍不得丢。他说,这些东西丢起来容易,找起来难。何兄不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他一年要写好几十万字,要出好几本大部头书。
《走向世界丛书》主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钟叔河先生的书房别具一格,两厢书柜如双峰对峙,中间摆着书桌。书柜一为开放型,玻璃门,里面的书一目了然。而“封闭式”那一厢,上面是60本一套的《清实录》,四千元一套,下面的书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抑或是十分珍贵的手稿、名人书信、善本书?钟先生的藏书词典多,历史书多。他曾颇为得意地告诉我,柜是他自己设计的。中间搁板都是夹层,所以不必担心压弯。钟先生其实不但会设计,他还能自己动手做木工。1957年受委屈时,曾学了好几门手艺谋生。他至今还保存着一套木工家具。
诗人、评论家李元洛先生的书房,因为书太多,书上堆书,书柜顶上又叠压着书,真是密不透风,显得似乎有些局促。李先生由写评论而写散文、随笔,常有佳作问世。他似乎无暇去清理他的藏书。我扫描他的藏书时,港、台方面的书不少。他到香港、台湾讲过学,余光中、洛夫、黄维梁均是他的好友,赠书不少,这方面藏书较多,是自然之事。
在北京,记得周谷城先生住在一个树木茏葱的小院。周谷老的客厅里摆着好几柜书,书柜不高,一律的精装大部头,可谓琳琅满目。周谷老妙语如珠,那次曾婉谢任什么诗词学会的头头,他说如今我都这把年纪了,用金轿子来抬我也不会去。我惊讶老人的敏捷思维与幽默的谈吐,忘了问周谷老里屋是否还有更大的书房。如今谷老归道山,这个问题也就无答案了。
臧克家先生住的是一个独家小院。去时他正午睡未起,遂在他那挂着茅盾、郭沫若题词的客厅里坐了片刻。饱了一回眼福。只是感到奇怪,怎么没看见臧老的书柜?临出门时,臧老将我带到院门口,忽然对我说:“参观一下我的藏书吗?”他打开院门旁边的一间小房,里面堆满了书,从地上堆起,不少线装书,书堆得连桌也放不下,整整一房的书。臧老十分得意,脸上泛出红光。坐拥书城,虽南面王不易。套用“愿天下有情人终眷属”一句,我倒是极愿“天下读书人都有书房”,能够随时与古今中外名人学者亲切对话。否则,不敢买书,买了书无地方放,沙发上、床底上、凉台上到处塞,岂不唐突前贤,有辱斯文?
在我所采访的名人学者中,似乎没有一个不钟爱自己的书房的。在武大采访年轻的博士导师邓晓芒教授,这位女作家残雪的老兄刚搬新家,房子里杂乱无章,这里是一个红色塑料桶,那里是一个老式木澡盆。可他的书房窗明几净,一溜靠墙大书柜,顶天立地极有气势,书柜里的书,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古今中外,什么都有,亦体现了他这位“杂家”的风度。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邓教授搬家,则是床铺未动,书柜先行了。
中国社科院著名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柳鸣九的小书房,其干净整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两个小书柜,书不算多,但极精。现在他搬了新家,想必书房会大多了。
论书柜之多,可能要数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何光岳研究员。这位只念过几年小学而已著有《炎黄源流史》等九百多万字、荣获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中年学者,竟有30多个书柜,家里放不了,放到办公室去了。何光岳来自岳阳,享有“岳阳八怪”之一的称呼。满脸黧黑的何兄,说话是大嗓门,走路是急急风。在古旧书店买书,往往是一掷千金。书柜里藏书成分复杂,“文革”中的什么学习资料也舍不得丢。他说,这些东西丢起来容易,找起来难。何兄不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他一年要写好几十万字,要出好几本大部头书。
《走向世界丛书》主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钟叔河先生的书房别具一格,两厢书柜如双峰对峙,中间摆着书桌。书柜一为开放型,玻璃门,里面的书一目了然。而“封闭式”那一厢,上面是60本一套的《清实录》,四千元一套,下面的书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抑或是十分珍贵的手稿、名人书信、善本书?钟先生的藏书词典多,历史书多。他曾颇为得意地告诉我,柜是他自己设计的。中间搁板都是夹层,所以不必担心压弯。钟先生其实不但会设计,他还能自己动手做木工。1957年受委屈时,曾学了好几门手艺谋生。他至今还保存着一套木工家具。
诗人、评论家李元洛先生的书房,因为书太多,书上堆书,书柜顶上又叠压着书,真是密不透风,显得似乎有些局促。李先生由写评论而写散文、随笔,常有佳作问世。他似乎无暇去清理他的藏书。我扫描他的藏书时,港、台方面的书不少。他到香港、台湾讲过学,余光中、洛夫、黄维梁均是他的好友,赠书不少,这方面藏书较多,是自然之事。
在北京,记得周谷城先生住在一个树木茏葱的小院。周谷老的客厅里摆着好几柜书,书柜不高,一律的精装大部头,可谓琳琅满目。周谷老妙语如珠,那次曾婉谢任什么诗词学会的头头,他说如今我都这把年纪了,用金轿子来抬我也不会去。我惊讶老人的敏捷思维与幽默的谈吐,忘了问周谷老里屋是否还有更大的书房。如今谷老归道山,这个问题也就无答案了。
臧克家先生住的是一个独家小院。去时他正午睡未起,遂在他那挂着茅盾、郭沫若题词的客厅里坐了片刻。饱了一回眼福。只是感到奇怪,怎么没看见臧老的书柜?临出门时,臧老将我带到院门口,忽然对我说:“参观一下我的藏书吗?”他打开院门旁边的一间小房,里面堆满了书,从地上堆起,不少线装书,书堆得连桌也放不下,整整一房的书。臧老十分得意,脸上泛出红光。坐拥书城,虽南面王不易。套用“愿天下有情人终眷属”一句,我倒是极愿“天下读书人都有书房”,能够随时与古今中外名人学者亲切对话。否则,不敢买书,买了书无地方放,沙发上、床底上、凉台上到处塞,岂不唐突前贤,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