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诗中所蕴含的诗性智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w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渊明在其诗歌中不但表达了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而且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用具体的审美意象把自己的情感升华到了哲理的层面。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非常丰富,有对世界事物规律的认识,有对人生的理解、感悟,从而使他的诗以深刻的思想内涵、警策的理性力量穿越了时空,使后人得到心灵的净化、心智的启迪。
  【关键词】陶渊明 诗性智慧 审美意象 净化 启迪
  
  所谓诗性智慧其实是指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写诗或读诗的人都知道诗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它的本性在于抒情,但诗又不可能不受哲学及其他文化因素的渗透,所以“在非认识的情感结构中往往又积淀着可供解析的丰富的认识内涵”。从艺术功用的角度来讲,诗也不仅仅在于表现人的情感,同时还在于诗人以具体的审美意象把不可替代的情感体验升华到哲理的层面。但诗中之“理”与哲学的理念是不一样的,它不是高度的抽象,不是一种知识性的判断,也不是一种逻辑性的推理,而是诗人通过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人生经历生发出来的。它的内涵也非常丰富,从中国古代诗歌来看,有的是指对世界事物规律的认识,有的是指对人生的理解、感悟,有的是一种人生境界,总之是穿透表面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人生百态本相。陶渊明就在他的诗歌中,用他凝练、平淡、朴实的语言,不但表达了他真挚的情感,而且以深沉的思想内涵、警策的理性力量穿越时空,使人们得到了陶冶与启迪。
  陶诗中蕴含着对人生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包含陶渊明对回归本性的坚持,对精神的追求,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对待死亡的态度。
  《归园田居》(其一))中有这样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语句很坚决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回归本性的坚持。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陶渊明的这种情怀也许会给我们一点启示。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在今天,当物欲几乎要统治人的精神使人成为它的奴隶时,曾经支持过陶渊明的那种智慧也许能给当代人一点帮助,使之站立起来。”
  在《杂诗》第一首中蕴含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对生命的珍惜。如“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道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朴素真理,不仅否定了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而且与门阀士族讲究门第出身的血统论是背道而驰的。诗人最后写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告诉我们,人的盛年时期,一去不会重新回来;一天的时光过去,也不会再次回到早晨,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应该珍惜年华,珍惜光阴,自我勉励,奋发有为,千万不要白白浪费大好时光。须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这几句诗很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求深,但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却相当大。诗人正是看到了人生的短促,才更渴望过得充实。表现了诗人对有限人生的积极进取,对人生的执意追求,这也给我们现代人很大的启示。
  陶渊明在他的诗中还对人生的真谛作了思考和总结。在《杂诗》其一中有“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人生的乐趣在于生命的过程中,而不在于功利的获得。看来,陶渊明已经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这又一次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理解。
  陶渊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还体现在他对死亡的旷达态度上,他把生命看作是一种存在,有诞生就有灭亡,那么死亡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诗人不再限于哀叹人生的短促,而是以高超的智慧化解人生短促所带来的忧愁、迷茫、困惑,坦然迎接死亡的到来。在他看来,死亡无非是回归本原,在他的《拟挽歌辞》里有这样的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综上所述,我们说陶诗的诗性智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他的诗在朴素无华的外表下,往往蕴藏着深厚纯美的内涵。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对躬耕生活的感受,对劳动的深刻认识,对田园淳朴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喜爱,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等,都体现了人民性,闪耀着人民性的光辉。“人民性是评价古代作品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这一点来说,他的诗歌价值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也因此对后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决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自觉躬耕田园的品格,对后代文人坚持操守、反抗权势的斗争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选择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的精神归宿。还有陶诗中淳朴、宁静、自然的新境界的开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陶渊明的价值在于在极度困境中以高洁的人格,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在脚下开辟出一块绚丽的花圃,给后代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赢得了后人久久的尊敬。
  ★作者单位:陕西省户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论语》是一个以“问答”为主要构成形式的文本,对话的过程大都是学生质疑—孔子答疑—学生释疑。弟子提出的疑问涉及各个方面,孔子从容答疑,留下经典的话语、哲思性的观点,充满了圣人的智慧。孔子的这些答疑,对我们塑造高尚人格、合情合理处事很有帮助。  【关键词】《论语》 孔子 答疑 智慧    通观整部《论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是一个以“问答”为主要构成形式的文本。《论语》中属于孔子问答情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当的教授方法,考试的功利倾向,封闭的学校管理,使学生写作信心、感知能力、写作个性被无形“偷走”了,为了找回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保护学生思与写的统一,写作的个性创新,对作文的认真负责。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个性 写作能力    作文无非是把心里想的、嘴中说的写下来。按理,任何一个有思想、会写字的人都有作文的能力。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孩子变得不会作文了,进而惧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热解氮化硼,通过调整CVD温度、CVD压力,获得了密度大于2.17g/cm3、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0×10-6、层结构均匀、室温热导率达90 W/m·K的高密度热
【正】 原始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是软弱无力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
【摘 要】语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语文,视语文课堂为快乐阵地,需要教师用学识打动学生,用热情感染学生,用情感贴近学生,用教材吸引学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快乐 学识 情感 教材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取得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语文,视语
【摘要】对话教学正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形态,它是师生关系平等化、人性化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对话的策略包括:加强自我学习研究;紧扣教材,抓住教学目标;创建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 教学形态    当前,“对话教学”正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形态,它是师生关系平等化、人性化的体现。但是,由于对话教学的运用绝非是一蹴而就、一学就会的技巧,因此,在当前
<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住在河北省涉县赤岸村达六年之久。图为司令部旧址门口。
回旋振荡管是一种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高功率毫米波源。本文简要介绍了回旋振荡管的结构类别,详细叙述目前应用于回旋振荡管的主要高频理论,包括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并给出
【摘 要】新课程理念对学生作文提出了个性化要求,而如何实现作文的个性化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质朴自然、情感真实充沛和理性思辩三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问题。  【关键词】学生作文 个性化 质朴自然 理性思辩    作文的个性化,是作文整体流溢出的一种独特魅力,一种独到的风格和韵致。作文要想夺人眼目,则要靠个性来装饰才会有亮点;作文要想博得青睐,一定要有个性闪烁其间:或质朴自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