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一个时代的结束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先生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一代通儒。”他的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
  1917年,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书香门第,饶宗颐的父亲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校,不但饱读诗书,还喜欢买书、藏书,将自己的藏书楼叫做“天啸楼”,有书达十万卷。
  坐拥书城的饶宗颐,没有辜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跟一般孩童不同,他最喜欢的不是玩耍,而是学习。“那么多书,我整天看,就像孩子在玩。我很早就能写诗填词,中国历史从哪一年到哪一年我都清楚,先后顺序不会搞乱。”从《史记》到佛典,从老庄到还珠楼主,幼年的他无书不读,也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饶宗颐将自己的治学之路归结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其中词学、目录学、书画更多要靠“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遍览博观,那么其他几门学问,却非走路不可了。
  1949年,饶宗颐来到香港,并从此扎根于此。饶宗颐很早便意识到敦煌学的重要性,由于日本人对敦煌学研究精深,为此饶宗颐发愤学习日文与英文。1964年,饶宗颐在法国期间,遍览欧洲所藏敦煌书卷,和学者戴密微共同出版《敦煌曲》,利用敦煌出土资料,全面探究了敦煌曲子词的起源问题。后来,他又出版《敦煌白画》一书,在人们关注的敦煌壁画和绢花之外,首次研究了敦煌写卷中的白描画稿,填补了敦煌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饶宗颐对甲骨文的研究开始更早。1954年,饶宗颐日本之行的目的就是利用假期去调查甲骨。当时京都大学保存两三千片甲骨,包括东京一些机构也有甲骨,饶宗颐全部研究了一遍,一个拓片一个拓片拿来看。后来,台湾史语所印行殷墟小屯甲骨文一编和二编,饶宗颐很快就买了下来。哪里新出版关于甲骨文的书,他便马上找来看。就这样,穷十年之力,饶宗颐在1959年写出80万字的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全面展现了殷代历史的面貌。因为这部著作,1962年,饶宗颐被法兰西汉学院授予“儒莲汉学家”。
  饶宗颐性子很慢,他写文章也如此。像《汉字符号》这本薄薄的小书,他积累了三十年,一点一点写。他常对人言,做学问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态,要“守株待兔”。不能急功近利。“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树底下,当有兔子过来的时候,我就猛然扑上去,我这一辈子也不过就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2002年,饶宗颐将个人积累的数万册贵重藏书,包括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以及一百八十多件书画作品,捐赠给了香港大学。以一人之力,为世人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并将这一场景完美地展示给世界,儒家所说的君子,庶几近之吧?
  2017年11月,“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岁高龄的饶宗颐仍精神矍铄,亲到现场参加开幕式。饶宗颐说,父亲为其取名“宗颐”,就是让他宗法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這个名字,饶宗颐不负。
  热议锐评:饶宗颐大师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国学遗产,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无比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国学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一以贯之初心不改、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可贵精神,皆足以告慰、劝勉每一位读书人。
  素材运用:行走的意义;慢能制胜;学问之道;精神与物质;阅读……
  (资料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澎湃新闻)
其他文献
不久前,巴西桑坦德银行宣布,计划在2020年成立巴西第一家无塑料银行。“无塑料银行计划”将首先从抵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开始,如一次性塑料杯和塑料瓶等,逐步实现全面无塑料环境。从巴西到全球各地,人类与塑料的“战争”愈演愈烈。  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海洋中,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
秋天,是诗意的季节,也是伤感的季节,而对鸿雁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用自己的行为书写豪情的季节。蓝天当画布,自己的翅膀和身体就是画笔,在辽阔高远的蓝色画布上飞翔,一幅流动的画面就呈现在世人面前。儿时的我,就是这幅画的痴迷粉丝。  那时,秋进入了煞尾阶段,落叶满地,空气中漂浮着明净悠远的气息,我经常呆呆地立在草坡上,听空中飞翔的大雁的叫声,觉得它们好辛苦。但它们还是那样热情十足,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
卢照邻是初唐著名诗人,可他年轻时却对医学很感兴趣,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卢照邻迫切地想从孙思邈那里学到真本事,以便早日出师治病救人。然而,师傅好像一点儿也不着急,每天一大早,只是慢悠悠地从米缸里数出10粒米,然后选出其中的3粒交给他,让他一边用3个手指按住不停地捻米,一边背诵《千金方》《摄养论》等医学书籍。  一开始,卢照邻还能按照师傅的要求用心捻米背诵,但时间一长他便失去了耐心。实在烦闷的卢照邻
最近,老师在班级里给我们上了《走进琦君》专题阅读。渐渐地,我对琦君——一个温州籍女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家,我在书架里搜寻着,如蜜蜂采蜜一般,找寻着琦君的书。书架上,《粽子里的乡愁》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等着我去采撷。封面是浅浅的橙色,一下子就让人有种怀旧的感觉。翻开目录,“故乡情怀”、“千里怀人”、“儿时有味”、“浮生小记”、“宠物良伴”一个个章节映入眼帘。很显然,琦君是将对故乡的思念,对母
1  炊烟,总在故乡的山里袅袅升起,如乡村的一声声呼唤,如娘的一声声呼唤,出现在我远行的梦中,出现在我回望故乡的双眸中。  炊烟中,有鸡的鸡叫。  炊烟中,有孩子们的笑聲。  炊烟中有花香,有鸟鸣,有流水的声音,有柳条和绿树的影子。那一缕缕的炊烟啊,就那么袅袅的,带着一种温馨,带着一丝柔和,一直升到天空,映着朝阳,或者晚霞,那么清晰,清晰得让人心疼,让人落泪。  游子如果是一枚风筝,那么,炊烟就如
“它看上去很小,却可以驱动庞大的世界。”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网友评为“最硬核”——在国科大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校长给2019级本科新生的信”中,嵌入了一枚龙芯处理器的实物。龙芯3A是首款国产商用4核处理器,与国科大有紧密的渊源,代表了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成就。国科大向新生发放这款处理器,表达了对新生的殷切期望:鼓励未来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砥砺创新自主研发的伟大事业中。  以
林语堂曾养过一只漂亮而可爱的波斯猫,一身雪白的毛,两只蓝色的眼睛,活泼而顽皮。  林语堂外出散步时,常带着它一起出去。有一次,调皮的小猫玩得高興,竟然径直爬到了路边的一棵大树上,任林语堂百般呼唤,就是不肯下来。  树很高,身边又没有梯子,林语堂担心小猫走失,所以就一直坐在树下看书,等小猫玩够了自己下来。熟人看见了,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等‘公主’回家。”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指树上的小猫。熟人一听
花开花又谢,月升月无息。今日复昨日,几度春秋,几度轮回。不见了青丝韶华,唯留下苍颜白发。岁月的阴影中,为何不见了你的身影?可是,你做的桂花糕的香味,却沉沉浸入了我的舌尖,不肯散去。  记忆中外婆的院子里,有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粗糙的树干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一如外婆满脸刀刻般的皱纹。每年八月,外婆就在树下铺上席子,打下的桂花如落了一场飞雪。每到那时,就有了我心中最神圣的美味——桂花糕。  外婆把面粉或
风起,云卷,我沉醉在温软的江南旧梦。  水墨江南韵,痴迷天下客。浸润在朦胧烟雨的江南,碧水飘萍,沉落烟霞。引得多少游人慕名而来,曾经我以为,江南的吸引力,在于它绮丽的、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  那江南小镇,依山傍水,如梦似幻。一排排小屋鳞次栉比,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在泛着涟漪的水波间摇曳荡漾。在雨雾濛濛中,仿若薄雾轻拢纱,氤氲成一幅素雅的丹青水墨画,似风若沙,飘入浅浅的梦境……  乘一小舟,我穿梭在
人可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虽然深奥,但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平平庸庸是一辈子,轰轰烈烈也是一辈子,虚度时光是一种生存方式,努力争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此,作家们有着更为明智且理性的认知:王小波不仅有着文人的思想,更有着诗人的气质,在给爱人的信中,探讨的依然是“我为何格格不入”这样的哲学命题;相对来说,史铁生关心的问题更为现实,然而字里行间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