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反抗信息霸权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r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关村曾流行一句很煽情广告词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internet就一定会实现。”今天internet的梦想终于实现,甚至在终年雪覆的南极也传来了遭遇信息时代的第一声啼器哭。但就在internet大肆扩张的猎猎大旗下,有多少国家和她们的子民将从此成为信息时代的均者?


  internet,并不是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Internet上的“圈地”潮
  
  打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并拨款5400万美元启动,发生在地球上的一切就抛弃了传统的速度标准。一个雅虎,让杨致远瞬间步入亿万行列;借助网络直销,戴尔先生的股票四年中狂涨2690%,成为“在任何年龄段都超越盖茨”的美国40岁以下首富。与之相比,我们曾引以为傲的“深圳速度”显得很渺小。


  曾有人说:“19世纪是火车和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汽车与高速公路的时代;而21世纪则将是电脑和网络的时代!”截止上世纪末,全球互联网络已有近2亿用户,连通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人类跨入第三个千年时,网络占据了人们信息交流、商业贸易、资讯查询、教育培训以及娱乐的大量生活空间。网络已经不可缺少。在电脑和网络构成的信息时代,国家利益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历史曾经用农业、工业以及军事力量评价一国的综合国力,如今信息业正挑起大梁。对信息的开发、控制和利用成为国家间利益争夺的重要内容,国际互联网络因此成为南极洲、外层空间之后又一轮国际竞争的新空间。在英特尔副总裁马洛尼形容的这个“虚幻的第七大洲”上,滚滚而起的“圈地”热潮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无疑是这个新大陆的拓荒者。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网的民用部分转变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进而成为全美范围的广域网络,直至戈尔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设想,Internet一直是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1994年后,Internet在全球迅速扩张,但仍由美国把持。美国战略集团公司去年11月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有1.01亿美国人正在使用互联网。这个数字或许包括了很多只会发邮件的老头老太,但它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上网人口和3/4的Internet商务却是事实。
  据美国媒体说,美国为继续保持其在经济、科技、军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领先地位,计划在未来20年内投入千亿美元,使Internet真正成为高速公路,每个用户的上下传带宽将以兆计。如克林顿所计划,美国已在加紧打造下一代互联网络,将比今天的网络快1000倍。
  在“圈地”运动中失利,或许将在未来一无所有,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因此开始全力加速本国互联网的建设,即使是高技术领域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也加快了网络化步伐。进入1997年,德国、荷兰等国家发展起自己的德语网络,日本也开始建造日文网络环境。截至1998年底,非洲54个国家中已有49个与互联网络相联,用户数已达70万,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公司有250多家。
  但除少数国家如日本、英国外,大部分国家的互联网络水平都还在美国当年的起步水平。发展中国家网络用户占全球的比重不足20%,而非洲尚末突破1%。


  更危险的是,从域名到日益短缺的IP地址,给后来者留下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了。“圈地”运动,类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星条旗,在Internet上空飘扬
  
  我们比较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1970年,美国人均收入比欧、日高出31%,后由于冷战原因,至1991年缩小到10%。但在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之际,1999年,这一差距又一次拉大到22%。欧洲著名新经济专家、荷兰人索特说:"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为这是战后第一次出现增长失衡——科技领先的国家远远走在了前面。"


  的确,美国人远远走在了前面。其他国家在赶往网络时代的路上,发现遍地插满了星条旗。互联网络本被寄予“自由、平等”的期望,但这期望在现实面前黯然失色。
  《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去年访华时预言,到2000年底,全世界将会有10亿互联网用户。这意味着未来不到8个月里,地球上每5人中就有一人使用Internet。然而就在这位数字化“教父”向人们展示互联网诱人前景的同时,他也宣称,“互联网络上将没有地域和民族,英语将成为标准”。这是否也意味着,一年以后,我们将有1/5的人口成为没有绿卡的“美国人”?或者这便是“网络无国界”的确切含义?
  姑且不论尼葛洛·庞蒂能否又一次成功预言,事实是,互联网确实在成为美国到处扩张乃至实现霸权的工具。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举手投足霸气十足。1998年12月,美国推出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毫不隐晦地声称:美国的目标是“领导全世界”,决不允许任何国家或集团挑战其“领导地位”。美国舆论界也对这一“宏伟憧憬”充满信心。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美国当然是世界上在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的唯一国家。它具有全球几乎任何地方促进其利益的手段和能力。”互联网即是这“手段和能力”之一。
  观察美国的对外战略,利用互联网的意图非常明显。美国将自己制定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用互联网向世界全天候、全方位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日本《选择》月刊曾刊登《美国确立不了不可动摇的对日优势——以互联网络的统治者称霸》一文说,凭借自身在网络技术上的基础和优势,美国已经发动了一场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信息战争”——利用信息优势和信息霸权达成独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美国不但网站数量出众,而且网络相关产品中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美式英语是通用的网络语言;网上传播的是美式商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包括域名登记在内的几乎所有互联网运行规则,迄今也由美国人控制。
  全球共有顶级域名服务器13台,其中的10台在美国,包括受美国军方控制的两台。另外3台分别位于伦敦、斯德哥尔摩和东京,负责处理美国之外所有国家以天文数字计的网络连接。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发现,自己缓慢的互联网速度一如蜗牛爬行。
  互联网本来没有中心,但因为绝大部分高性能服务器在美国境内,美国成了事实上的互联网络中心。这种不平衡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发展中国家使用互联网时将不得不承担全部的国际双向通讯资费;而过高的国际线路资费,反过来又成为阻碍其网络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美国勾画的蓝图上,21世纪是“美国世纪”。而那些从小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奥斯卡大片长大的亚非拉青少年,在这个美国管理的网络世界中或许将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又一轮经济殖民——电子商务
  
  如果不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的一刻把“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改口为“属于全人类”,那我们现在每夜遥望的或许已是姓“美”的嫦娥,或许我们还需要每月向美国人交纳一定数额的照明费。通常在一个新的空间,捷足者先登,而后来者只能兴叹。
  登月的故事已经遥远,电子商务则是刚刚发生在这两年的新生事物。在这块肥沃而陌生的“E”大陆上,美国人又一次抢先登陆。当其他国家的人们怀着新奇走上这块土地时,却发现美国人又在这里制定了法律!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单据的方式完成通常在实际生活中以纸张单据方式完成的交易。但仅仅交易方式的改变却造成了许多不平等的机会。
  有消息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密匙芯片上秘密留有一个供美国政府随时出入的门;还有消息说,美国出口中国的计算机系统只有C2级安全等级,排名倒数第三!另外根据欧洲议会去年5月的一份报告,美英两国一直在利用其遍布全球的间谍网络截取他国商业秘密,包括120颗卫星、微波监听站和一艘潜艇。最新一期法国《情报世界》登载了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微软的许多产品都带有间谍程序。不但如此,微软还与美国国家安全局有种种可疑勾当:由比尔·盖茨亲自领导的开发小组中就有美国国家安全局安插的人员,国家安全局还每天对几百万个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进行监测,然后用世界上功能最强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并收集有价值的情报。可靠消息说,美国家安全局是微软在全球最大的客户。
  其次,电子商务平台在美国人手里。比如CPU,全球都被Intel,AMD,Cyrix牵着鼻子跑;比如操作系统,中国的计算机几乎清一色用着正版或者盗版的 Windows。中国自主生产的高端主机系统少得可怜。在这方面,全球大多数国家处境与中国一般无二。而美国政府在电脑产品出口上有极其苛刻的限制,尤其是对中国。中国不可能从美国买到最好的机器,因而也永远无法与美国站在电子商务的同一起跑线上。
  还有最重要的是,美国人在制定这场新游戏的规则,而这个规则绝不会“费厄泼赖”。早在1997年,美国商务部就针对未来的网络争夺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提出建立全球网络免税区,要求各国遵守美国制定的网络商业法则。去年5月20日WTO峰会,132国外长在克林顿的压力下签署“零关税”临时协议。克林顿希望在许多国家还不懂电子商务为何物时先行订下不平等规则,因而遭到埃及等国的强烈反对。零关税,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无法靠关税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而拿着别人的保险箱的钥匙,由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而弱小的对手连作战武器都还要向自己购买,美国在这场较量中占尽了先机。
  另据GIGA信息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由于开展电子商务,全球商业节约成本将从1998年的170亿美元增加至2002年的1.25万亿美元,这其中的一半将被美国企业受益。
  人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一个时代的先进国家,代表着世界的技术发展方向,却恰恰野心勃勃。如今的美国正是扛着“E”字大旗的侵略者。
  
  网络中国:一次真实的自下而上测验
  
  或许是这两年我们热闹着网络侵权,吹捧着电子商务,对于信息侵略我们没有太在意。但我们不能不有这样的警惕感,因为这是一次真实的网络生存测验,生死攸关。
  有人说Internet刚刚起步,中国与发达国家相距不太远。但有专家说,中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水平仍相差3至4年。照目前趋势发展,10年之后,差距将扩大到10年。国际互联网本不是一国之网络,也非一种语言之网络。但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我们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看到的90%以上信息都是英文。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上网人数仅相当于新加坡的水平;我们的中文信息很少,有用的信息也很少。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中国大陆目前近千万网民,有不少是青少年;而在台湾,每天有20万青少年生活在互联网络上。他们对量少且枯燥的中文信息不感兴趣而终日与英语为伴,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便会有“数典忘祖”的危险。尼葛洛·庞蒂的预言或许也会不幸而言中。


  那么汉语的出路何在?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是它的语言,如果容忍某一种语言肆无忌惮地吞没汉语,实际上也是在忍受民族的被侵略和被迫害。宣传发展汉语文化,创建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网络,不仅是现实的国情,更是出于民族的良知。中科院国情分析专家胡鞍钢博士在去年5月11日北京举行的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上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表现为网民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明显落后,原因在于电信基础设施以及电脑和网络普及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信息疆域”因而狭窄。
  信息疆域不以传统的地缘、领土、领空、领海划分,而是指带有政治影响力的信息辐射空间。信息疆域的大小,信息边界的安全,关系到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在信息时代的兴衰存亡。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网络革命是一场科技战、商业战、文化战,是一场全方位的战役,为了掀起今天这场战争风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经积累了近30年的经验。所以面对其气势汹汹的信息霸权,加快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中文网络环境和中文信息资源已是当务之急。或许中国还无法在操作系统和芯片的开发研制上取得突破,但它可以在加解密技术、系统安全评测技术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作重点研究,为争取中国的信息空间先走一步。
  去年4月,电子部部长胡启立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将尽快建立自己的、中文环境的国家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和网控中心,形成中国自己的国家计算机联网,将大力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中文信息资源上网,让中国人的声音、形像早日占领互联网络。
  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国民,没有理由成为网络时代的“吉普赛人”。
其他文献
我外婆是一个罕见的美女。 她从十五岁直到五十岁都是大美人,她的美丽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审美观:她有着一头乌黑卷曲的浓密黑发,同样乌黑的是眉毛和睫毛,又长又卷的睫毛,像一排扇子,时常遮住她那双秋水般的明眸。她的眼睛又大又圆,极为传神,总是水汪汪地诉说着什么,而眼窝则是像西方人那样深深地凹陷着。  她还有着东方人少有的挺直的鼻梁和尖尖的鼻尖及洁白细腻的缎子般的皮肤,但却决不是东方女性的樱桃小口,她的一口洁
期刊
禁不住老爸、老妈的反复催促,鉴于实在是脸上皱纹日渐丰富,再看着周围的好姐妹纷纷找到自己的王子,住进婚姻的城堡,从此过幸福的日子,我不禁有些着急了。可是环顾四周,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决定了王子出现的概率几乎趋于无穷小。在连连遭受过几次相亲的打击之后,我决定依靠自己--上网交友。   利用午休的时间,我悄悄潜入了一家拥有30万正式会员, 每日有超过2000人加入,每日页面浏览量超过20万的交友网站。 我心
期刊
打雷勿下车  车在山上行驶,假使遇到大雷雨,千万不要下车走动。这时候应先关车窗,再收起音机天线。万一感觉有雷电打在车上时,也勿须惊慌,可以继续行驶,因为车子本身就具有避雷的效果。    蔬菜如何解毒  大多数的农药喷洒后,在一定的天数内,会被植物体内的酵素分解掉,买回来的水果蔬菜,先放几天,让残毒有时间分解掉,但放入冰箱冷藏后便没有如此效果,因冰箱内的温度会抑制果菜酵素的活动,无法分解残毒,只需放
期刊
早年间老北京人互相一见面儿,无论是站在厨房门口还是厕所里边,张嘴必问一句:您吃了嘛?——那是客气也算问候。  而“您还没上网哪?”——自从个人电脑升级至“奔two”之后,这催促性的问候,现如今又成了不少“酷”文人见面时习惯性问候语了。假如你在这种“网络”寒暄之中,表示自己还没“上网”和“联网”,那就很可能会从对方的眼神里,读到一种你已严重落伍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嘲讽来。  当“上网”、“联网”这些
期刊
应该说,我是一个幸运的女生。如愿以偿考进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如愿以偿留京,并且拥有了一份收入和口碑都不错的工作——高校教师。虽然上大学时,大学收费并轨,给父母极大的经济压力,但好在有惊无险。我现在正打算好好报答他们,接他们来北京定居。   2004是我的幸运年,我和老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我们向银行借贷50多万买了一套不错的公寓。反正年轻,贷款可以慢慢还。今年春节,丈夫没有假,我只好留下陪他过年,这
期刊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它导致用户减少和其它人的交流,从而能够严重损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社区的社会结构。这是斯坦福社会定量研究协会最新发表的一份探究报告的内容。  从事这次调查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显示的最后结果是:互联网是一项“孤立技术”。在那些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5小时的被调查者中,有1/4的人表示他们现在和家人以及朋友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或者基本上游离于家庭社交
期刊
高科技有时是极度不可靠的,信息流通的方式越单一,被监视和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的高技术就是把某条道路的极度全理化,为了让这条道路能够畅通,人们不惜变卖非常多的原则,堵死其他的路口,不惜死背非常多的定理,不惜培养许多匹只认识一条路的笨马,不惜让数千万的工程师整天围着一两个原理打转,不惜让全世界有点知识的人都天天依赖它。这本来就是不符合“生物多样性”原则。    每次发伊妹儿,我都要打电话核实一下,
期刊
中国网络被戏称为少慢差费。ISP对电信的收费大为不满,用户又因速度慢和费用高而深感头痛。面对迅猛发展的未来市场,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中国和世纪互联公司曾因分别拖欠一月的互联网络通讯费41万元,被北京电报局强行中断了国际线路29小时,这件发生在1997年的事,在当时引起了国内业界的普遍重视。  国内的互联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又背负着苦不堪言的重负。    高速增长的网络事业    自进入“九五
期刊
互联网应该拒绝再“炒”,应该用做实业的精神去做互联网。  如果再提网络是媒体,似乎有点傻。  对于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我是深恶痛绝的。  已经到了该“贬低”网络的时候了,就像当初我们把冰箱由客厅“发配”到厨房里一样。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互联网的?  孙树杰:我自认为是最早做互联网的那一批人之一,中国互联网起步基本是从1995年开始的,我从1994年开始介入的,当时供职于一个刚到北京的
期刊
网络会“杀”人吗?    尼奥是21世纪一位靠盗取别人电脑资料生活的“黑客”。某一天他突然发现,他居然是生活在一个由电脑程序设计好的虚拟世界里。也就是说,尼奥的童年记忆,他的父母、恋爱、工作、生活环境等等一切与他生命有关系的物质世界的反映都是虚拟的,是电脑输入他大脑的“幻像”。他实际上是生活在22世纪的一个受电脑程序“矩阵”控制和改造了的地球人。这个世纪的地球,已完全被智能化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电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