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梁:我亲历的高岗之死与安葬细节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4年8月,高岗已被管教半年。他的心情越来越焦躁不安,终日心事重重,少言寡语,行为乖戾。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中央还在楼上设一值班室,与其卧室仅相距四五米,这样,可以随时注意到高岗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及时向中央报告……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早就有自杀的企图
  1954年8月,高岗已被管教半年。他写给中央的《我的反省》已交上去100多天了,一直没有回音。从7月初开始,电台陆续广播各地人大代表的名单,他仔细地收听着,注意是否有他的名字。他的心情越来越焦躁不安,终日心事重重,少言寡语,行为乖戾。8月10日左右,出现肠胃功能失调的症状:腹泻、消化不良等。但却拒绝治疗。
  在中央决定对高岗实行管教的同时,还决定在楼上设一值班室,与其卧室仅相距四五米,并让我(高岗的秘书赵家梁)在楼上值班。我住在高岗卧室的斜对面,这样,可以随时注意到高岗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及时向中央报告,甚至是紧急报告,请求中央赶快派人来和他谈话,以免发生意外。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8月16日上午11点多,李力群去卧室,见高岗手里拿着台灯的电线,站在装有电插座的墙边。李力群一把夺过电线,又气又急地说:“你呀,你呀,想找死呀!”高岗很尴尬:“没有的事……你去报告赵秘书吧,马上叫人来把我带走吧!”
  “你不是想自杀,我报告什么呀!”李力群意识到高岗有自杀的企图,但她怕刺激他,对他不利,所以没有报告此事。下午6点,我回到高家,高岗拉我一起打麻将,一直玩到半夜。后来我才明白,他是存心不让李力群单独和我接触,怕她报告白天发生的事情。
  直到17日凌晨1点,高岗勉强吃了一碗稀粥,那是16日的晚饭,不久,就上床休息。李力群早已躺下休息。高岗却毫无睡意,跟李力群谈了很久很久。他讲自己的经历,讲近几年发生的事情,讲他思想上的矛盾和疑惑,等等。他说:“我这辈子做了不少对革命有利的好事,也做了一些对不起党和人民,对不起你的事情。现在,我的问题牵扯到那么多的人,我怎么对得起他们呀!不如死了算啦!”
  在被管教的这半年里,特别是7月以来,高岗不止一次流露焦躁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多次讲过“不如死了算啦”之类的话。因此,李力群还像往常一样,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特别在意。她也只是反复劝慰他。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了凌晨两点半,怀着身孕的李力群实在太困乏了,她对高岗说:“两点半都过了,快睡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高岗重重地长叹一口气,说:“睡吧……”
  李力群回到自己的折叠床上,很快就入睡了。高岗却毫无睡意,躺在大床上一动不动。突然,他坐起来,不知从何处摸出一大把“速可眠”胶囊,迅速塞进嘴里。但,要咽下这么一大把胶囊,可不太容易。他下床,拿起水瓶倒水,却发现水瓶已经空了。于是,他穿过洗漱间,来到值班室,向值班人员要了一杯温水,一口气喝了下去。这时,是凌晨3点20分。他没有觉察到,在黑暗与匆忙之中,有一粒胶囊失落在床上,正好被他压在身子下面。
  因背部有红褐斑痕而停止抢救
  8月17日8点多钟,李力群发现高岗沉睡不醒。她惊惶地奔出卧室,猛敲我的房门,大声呼叫:“赵秘书,赵秘书!快来,快来!”我冲进高岗卧室,摸一下他的脉搏,很沉很慢,掰开他的眼皮,毫无反应。于是,我们分别向有关方面打电话,告急、求救。
  大约9点半,北京医院的领导和医务人员首先赶到,开始紧张而有序地抢救。大家聚集在高岗卧室外,焦急地企盼着抢救生效。他的呼吸越来越慢,心跳越来越微弱。终于渐渐消失。
  一位医生将高岗的躯体侧转,发现他身下压着一粒红色胶囊,这正是他平时服用的“速可眠”。医生说:“普通人吃8粒就有生命危险,常用此药的,16粒也可致死。”他又察看高岗的背部,指着一片红褐色的斑痕说:“这是死斑,是真死的征状。”于是停止抢救。此时是上午10点17分。
  11点左右,政务院秘书长习仲勋、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马明方、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一起赶到。他们来到高岗床前,看了仰躺着的遗体,听了管教人员和家属的简单汇报,表情凝重,一言未发。临走时嘱咐我们:“弄点冰来,把遗体保护好。”
  周总理召开紧急会议
  周恩来总理和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是中午一起赶来的。他们沉着脸,上楼看了高岗的遗体。这时室内和遗体周围已摆放了许多天然冰块,没有什么异味。他们一言未发,转身下楼,在大厅里坐下听汇报。
  周总理对李力群说:“你讲讲高岗服毒前的情况吧!”
  李力群详细汇报了16日发生的异常情况和17日凌晨上床后的情况,但是没有具体讲高岗和她谈话的内容。周总理听得很认真,没有追问,也没有责备。他要管教组给中央写个书面报告,并叮嘱严守纪律,不许外传。然后吩咐由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安排善后事宜:不火化,土葬,要善殓厚葬;先要保护好遗体,准备解剖检验。
  接着,由总理口述,齐燕铭执笔记录,写出一个名单。所有这些人,或是跟高岗熟悉的,一起工作过的,或曾在各大区工作过,当时是中央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干部。周总理又叮嘱说:“就说我召开的紧急会议,务必亲自准时到会。”齐燕铭立即去安排通知:当晚8点半,总理在东交民巷8号召开会议,要求必须本人准时参加,但却没说开什么会。
  接到通知的人都有点纳闷。晚上8点半以前,周恩来、陈云、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先后到来,陆续上楼看了高岗遗体。
  8点半,人都到齐,静坐在楼下大厅中央,周总理宣布:“今天,8月17号上午,高岗死了。现在要对尸体进行解剖检验,成立监督检验小组,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原高岗秘书、管教组组长赵家梁三人组成,杨尚昆为组长,请大家等侯检验结果。”直到这时,大家才注意到有几位穿白大褂的大夫,随同杨尚昆等一起上楼去了。接着,周总理让李力群汇报高岗自杀经过情况。
  当晚10点多,监督小组和医生们来到大厅。只听周总理说:“请北京医院的医生宣布解剖检验的结果吧。”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站起来,一字一句地宣读检验报告:“发现尸体胃里残留大量安眠药成分的黏液;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结论是:死者生前服用过量的安眠药,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以致死亡。”
  大约11点钟,会议结束时,周总理叮嘱说:“今天的事,你们没有传达的任务,不许外传,请严守纪律。”
  就在高岗自杀身亡的当天,罗瑞卿向正在北戴河休养的毛主席作了汇报。
  当天没来得及立碑
  当东交民巷8号大院的紧急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人车纷纷离去,大院又恢复平静。几个年轻力壮的人用白布床单兜着高岗的遗体,从楼上搬到楼下,平稳地放进停放在东门门厅的棺柩里。高岗的遗体早已穿戴整齐,就像平时那样的打扮,外穿深色中山装,里穿白色衬衣衬裤,白袜子、黑布鞋,全是新的。
  18日凌晨1时入殓完毕,大卡车当作灵车,载着棺柩,缓缓驶出东交民巷8号大院。自从1953年1月高岗搬进这座大院,前后不到一年零八个月。
  随车送灵的,没有高岗的妻子、儿女和故旧亲朋,只有他原来的秘书、卫士长等工作人员。
  灵车一直开到北海后街的嘉兴寺,将棺柩暂时停放在该寺西院的一间小偏屋里。待安放妥当,东方已透出晨曦。
  8月21日进行安葬,主要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办理,秘书、卫士长等随行。上午9点半,高岗的灵柩从嘉兴寺移出来,抬上一辆大卡车,盖上几片麻袋,车头没挂黑纱,没挂死者的照片,车上没有鲜花、花圈;送灵的人们也没戴黑纱或白花,有的扶车帮而站立,有的干脆依靠在棺柩上。从外表看,这不过是一辆普通的载人货车。唯有那不易被人看清的、被麻袋遮盖着的巨大而贵重的柏木棺材,告诉人们,它所盛放的绝非等闲之辈。
  车行大约一个多小时,停在万安公墓门前,人们一下车,就感到地面热气蒸腾。
  万安公墓地处玉泉山下,早年,一些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都把这里当作身后安息之地。高岗之所以能安葬在这里,是因为周总理有明确指示交代:葬在万安公墓,要立碑,只写“高岗之墓”,不写立碑人,不写年月日。
  没有告别仪式,没有哀乐,也没有恸哭,一切都在沉默中按部就班地进行。
  当天没来得及立碑,后来做了一个墓碑,没有刻写墓主的名字,没有墓主的生卒年月日,也没有碑文,是一个真正的无字碑。
其他文献
在一次涉及人事分工的会议上,毛泽东望着周恩来:“恩来同志,你来怎么样?”周恩来摆手:“不行不行,主席,你是了解我的,我不是帅才。我理理家可以,做不了帅……”董必武点头,慢条斯理地说:“总理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很好的大管家。”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看法  毛泽东能够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成就开天辟地之大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知人善任。处于新中国权力顶层的领袖人物,曾被老百姓简化成:毛刘周朱陈林邓。毛泽东对他的这
期刊
通过观韶山、听众议、查史料,可以了解到一代伟人毛泽东本想百年之后叶落归根的意愿。但是谁能理解主席的孝母之心呢?  韶山滴水洞,夏日凉风习习,气候宜人,毛主席喜欢这个地方。1959年6月26日,他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毛主席对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你们省委研究一下,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草房,省里开个会,其他领导来休息一下也可以嘛!”毛主席又讲,“我老了回来住一住。”  此后在长沙,毛泽
期刊
搬新居高朋满座说恩怨书屋菊香  周恩来可谓日理万机,且和诸葛亮般事必躬亲:大到前线战事、开国筹备、国际交往;小到百姓油盐酱醋茶的供应,事事在心,对于毛泽东的起居生活,更是心中记挂。  现在,西南地区之外的中国大地牢牢控制在解放军手里,北平的社会秩序也日趋安定。解放军自然是社会治安的主体,由爱国市民组织起来的治安联防队员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是天罗地网的只只“网眼”,令暗藏的阶级敌人不敢轻易出动。
期刊
在毛家的孙辈中,已进入不惑之年的孔继宁年龄最长,也是唯一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尽管外祖父的形象没有给他留下记忆,但来自外祖父的教诲和熏陶却一直影响着他的人生之路。  继承父亲未完的心愿研究外祖父  2002年,在经历了创业的艰难有了一些积累之后,孔继宁成立了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以此建立起一个宣传和传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和精神的平台。尽管研究中心举行了不少重大活动,但人们很
期刊
1979年7月间,在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再一次批评了“两个凡是”之后,专门谈起华国锋检阅海军事件,并提出了批评。那么,华国锋检阅海军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华国锋为何最终无法实现对军队的领导?  华国锋预备秘密检阅海军  1979年7月间,在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再一次批评“两个凡是”之后,专门谈起华国锋检阅海军事件,他说:“海军出了一件大坏事,就是旅顺搞大海军演习,这是坏主意,政治上
期刊
“文革”末期,“四人帮”开始为插手空军作准备。王洪文虽然是1975年的中央军委常委,但党中央并没有委托他管空军的事,他却三番五次插手空军,挑起事端,对空军党委常委中的老同志一再予以打击……  将黑手伸向空军  1975年10月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任命张廷发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党委第一书记。  任命之初,邓小平找张廷发谈话说:“你现在是空军主要负责人。你当前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党对空军的领
期刊
张宗逊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和毛泽东有很深的渊源,一直备受重用。张宗逊之子张又侠身为将门之后,是中国新一代将领中历练丰富、资历完整的“将星”,于2011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张宗逊和张又侠因此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二对父子上将。  张宗逊与毛泽东有很深的渊源  张宗逊,1908年2月7日出生在陕西渭南赤水镇堰头村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26年2月,他如愿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编入第五期入伍生第二团二营
期刊
据史料记载,李敏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唯一幸存的孩子,其他孩子或夭折或下落不明。其实,贺子珍的长女尚在人间,她还两次欲认回这个孩子。但直至其离世那一刻,都没能达成这个心愿。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孩子刚出生便拱手让人  1930年初春的闽西山区,两匹快马穿行在龙岩山城的薄薄雾霭中,将一位红军少妇送进虎岭山麓的爱华医院。在这儿,年方二十的贺子珍生下了长女,取名“毛金花”。孩子尚未满月,贺子珍便经闽西特
期刊
抗美援朝老兵曾做裸模十多年。这位老兵名叫李继胜,1949年当的兵,不只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我都参加了”。那么,这位老兵为何在复员之后不愿回家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反而会选择一种让大家都难以理解的职业呢?  与兼职裸模结缘  抗美援朝老兵李继胜,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当了十几年裸体模特。由于年事已高,美院不再聘用他做教学模特,失去经济来源的老人生活十分艰难,只能在大学城附近拾荒维生。  李继胜住在广州番禺
期刊
1982年夏天,北京向台湾发出了一个友好的信号,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个信号并非一份文件或者一番讲话,而是一封信。一封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信。对此,台湾方面是如何回应的?  蒋经国思乡得到中共回应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和加强两岸人民往来。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