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本质与大语文教育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ow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育本质与大语文教育进行展开论述,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一些教学特点,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一纸管窥,商榷同仁,并期待对自己形成有力的促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本质;大语文教育;孝治天下;生命教育
  一、 教师要明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1. 教的内涵:孝
  教有孝字。孝与教,唇齿相依。孝,辞海如是诠释: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教育和孝顺父母有什么关系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教育和治国如影随形似响应声,人生在世,对他有最大恩情的人莫过于父母,对父母不孝,谈何修身,焉能正心?怎样齐家,如何治国?职是之故,我认为,教育的第一条是让学生懂得“孝”,能行“孝”。
  2. 《说文解字》对孝的解读
  《说文解字》,这样说解中华民族千古信仰的“孝”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本来是个上作“老”下从“子”的会意字,为便利书写,简化作“孝”。老人永远在上安享子女孝敬,子女永远在下敬孝老人,是符合中华传统人伦礼制的。
  3. 中国历史上的“以孝治天下”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孝不仅仅是人生的基础美德,还是中华民族万世罔替的民族信仰。中华民族曾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力行“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之首的虞舜,就是因“孝感动天”继承尧位,升为“五帝”之一的。周文王“晨则省,昏则定”,父亲身体不适,他都负责一日三餐,他的行为起到了教育人民的作用;到了奴隶制后期,孔子把孝道提升為国家推行仁政之本;进入封建社会,汉武帝继承汉文帝的“察举制”,每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国家任命为各级官员,这一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孝”是这些官员荣升的主要资本,也是这些官员的莫大荣光,在他们行政执法时,自然也就以孝为纲,力行以孝治天下了。
  4. 教包含部首“攵”
  《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也就是说,教育要慈严结合,教,管教也,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呵护备至,了解他们的心理一丝不苟,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致入微,和学生打成一片,如同朋友;学生有了成绩,慈颜含笑,给予鼓励;学生有了错误,要严格地匡误扶正,“一本正经”,让学生对教师有“尊爱”之情,生“敬畏”之心。
  二、 让语文教育成为大语文教育,成为孩子们的生命教育
  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以来,建立“大语文教育”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希望能为语文学科教育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让语文教育为我们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助力,让我们非专业的家长在进行语文教育时有一个得力的助手,让孩子能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对学业学有余力,对生活有更多的乐趣体验,对生命能有更深的体会与真挚的表达。当然也欢迎同行能多进行对话和交流。
  从一个最初喜欢语文的懵懂孩子,到中学语文教师,一路走来,语文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文学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存在。语文,基础教育阶段和大学都开设语文课。直到它成为一门专业课,被称为汉语言文学,进入研究阶段,有了更为精细的分支,依据地域来分,有欧美文学、亚非文学、东亚文学、日韩文学、拉美文学等;依据研究时间段,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路下去又有了更为精细的分支。随着研究视域的扩大,比较文学也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相对于专业文学研究者,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语文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有哪些呢?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学科。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关乎着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强弱。语文学科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语文培养的是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直接体现在语文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应用的基础阶段。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较高阶段的运用。听说读写,读排在第三位。能听明白,讲清楚,读出文字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进而最后能进行自我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强,文科生能创作作品,理科生能整理思路,通过学术论文传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工作在职场的成年人,当年语文底子好的,更容易表达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能进行有效沟通,温润地处理各种人事关系,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人不会说话,其实症结在于不会表达,言不尽意,语文也是我们职业的根基。
  语文,除了基本的交际能力的运用,还可以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深刻,对美的体验更强烈,能淡定地面对苦难与挫折带给生命的磨难,充满韧性地活着。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和中国作家史铁生,超越生之苦难留下精神财富给后人,其实这种精神脉络有其源远流长的传承系统。在文论中的一些观点:“发愤著书”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诗家不幸读者幸”。正是文字具有的这种对生命表达的能力,才能让一个个体超越生命的苦难,“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广袤的宇宙中定位自己,不会局于狭小一隅,仅仅停留在咀嚼个体的悲欢,没有精神境界的提升,不能超越苦难,不会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大语文教育,立足点不仅在于对学生眼前学业所面临问题的应对,更着力于对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促进。让一个个体感悟生命的美好,感受生存的温度和感知生活的丰富,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多彩而深邃。大语文教育会从名家谈语文、文学思维、文学积累、文字起源及演变,不同语言学习规律之异同,中外语言学习课堂及政策对比、家校合育等多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自己的影响力,要了解学生的可塑性,注重殷勤叮咛和蔼可亲的言传,注意润物无声以身作则的身教,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恢弘的志向,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其他文献
摘要:法国记者贝尔纳·努斯曾经说过:“德国人非常热爱森林,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像德国那样对森林有如此炙热的感情。”历史学家亚历山大·德曼特也认为森林对德国人有重要意义,森林体现了德国人的自我意识和对家乡的挚爱。由此可见,森林在德国文化中有着非比寻常的独特意义。本文尝试研究德国文化中的森林崇拜,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德国文化;森林崇拜;森林  一、 前言  在文化史上,森林与文化
自2005年以来,四川省岳池县高举白色农业大旗,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岳池县的稻田蘑菇产业发展较快,种植技术日趋成熟,发展机制日趋完善,种植效益逐步提高,初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演变成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跟进与深化。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所表现出的不同感想,所以说
李永东,《关于戏曲进课堂的思考和策略之我见》,2009年6月《新课程研究》  摘要: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戏曲艺术的传唱使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与深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立足地方戏曲特色,开展多种活动,将古老戏曲融入当代校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让戏曲真正地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戏曲;小学音乐课堂;点亮  在小学音乐
摘要:创造力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中学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为学生日后的创造力的发挥添翼。中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有:中学音乐教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先进的教育观念;中学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中学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创造力  一、 引言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人物动作传神描写作文教学.以失智老父亲的打包动作作为描写对象.抓住特征,精确描摹;分解细化,放慢延长;运用修辞,夸张变形.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在选取课文时,将文言文的比例做了大幅度的提升,必修书中,文言文的比例已达三分之一,更有像《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这样通篇为古文的选读课本以供高中生学习。为何要做如此大的调整?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曾就台湾2010年高考语文课纲草案将文言文比例增至65%之事表达自己的观点:“何必让学生读我的呢?读苏东坡、柳宗元要比读我的要好一点。”“学生学习阶
摘要:教育界不少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不够重视,甚至把它与“死记硬背”简单地画上等号而加以摒弃。而今,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我们对传统的“背功”有了新的认识,中学生要有“死记硬背”之功,读背出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训练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诵读会促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三国时的曹植十岁起,专心背诵诗赋十万言,行七步吟出感人肺腑的《
高一作文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在作文教导教学过程中,借鉴课文,仿写课文片段,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I
随着网络技术、识别技术、编/解码技术、操作/应用系统技术的发展,安放系统的智能化、集成化、应用范围会更加全面、功能会更加完善和强大。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