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肾巨大外生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道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t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及CT诊断价值,通过1例罕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见,CT扫描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佳方法。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120例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点奥扎格雷钠80mg/d,配合静点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g/d。治疗组静点奥扎格雷钠80mg/d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fis,SAP)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常并发多器官衰竭,其中以呼吸功能衰竭最为常见。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在SAP肺损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调节血液微循环的重要介质,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 synthase,iNOS)作用下生成,有实验以表明,SAP时iNOS过度
[摘要]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肝(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的载量及肝功能某些指标水平。分析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与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的特点。方法 调查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住院的15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8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DNA阳性占97.2%,HBe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的HBV-DN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  [中图分类号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另设同期接诊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1b 500万U,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及一般护肝药物,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测HBV-M、HBV-DNA、肝功能。结果 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2.22%和46.66
随著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以及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手术入路方便、安全、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蝶窦入路手术日益成熟,不断改进经蝶入路方式,临床要求对每一位患者仔细评估,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最小的创伤、最安全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院2003年4月~2006年3月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24例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摘要 目的 了解先天性唇腭裂的患者状况及特点,寻找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为唇腭裂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9-2008年18年间在南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5821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唇裂1908例(32.78%)、唇腭裂2695例(46.30%)、单纯腭裂1187例(20.31%)。唇裂伴或不伴腭裂中,男多于女(1.74:1),单纯腭裂女多于男(1.01
摘要 目的 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思密达和金双岐三药合用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经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疾病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0.1g,每天3次,口服;思密达3g,每日3次,口服;金双岐,2片,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0.1g,每天3次。两组均连续应用4周。观察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变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CNSL患者经鞘内注射治疗后,生存8例(44.44%),死亡10例(5556%)。结论CNSL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尽量避免长期鞘内注药及放疗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关键词]CNSL;ALL;ANLL;鞘内注射  [中图分类号]R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定位诊断,对消化内科、放射科和普外科医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自Nusbaum于1963年首次报道行动脉造影诊断消化道出血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道大出血需要快速的诊断治疗,挽救生命。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进行动脉造影,可明确出血部位,为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栓塞治疗提供帮助。本文旨在为探讨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