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服务提升市民宜居性
简介
杭州是一座追求更好生活的城市,她的美好不仅在于她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还在于她为我们生活的当下提供了丰富多样、包容共享的社会服务。从一条条飘扬着的黄丝带到一位位感动人心的好邻居,从鲍大妈聊天室到陈文英网格工作室,从村民公约到“333+x”社区大服务体系,杭州的社区服务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鲜明特点,具有与邻为亲、守望相助的东方韵味,自然养生、文化养老的别样精彩,平等交往、和谐共处的主流价值。在这里,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看到的是这座城市不同个体、不同身份和不同诉求构建而成的共同生活圈,乃至于具有共同理想的命起共同体,这里体现了杭州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点评
社区服务,这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终端。杭州的社区服务,已经到了分众乃至点对点的精准。这“服务”,并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提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活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温情与关爱。它让“守望相助”成为当代杭州的生活习惯。
陈文英网格工作室
简介
闻千家事、解千家忧、结千家缘,上城区小营街道梅花碑社区的陈文英网格工作室可谓是杭州居民自治的典范。凭借热心的态度、周到的服务、高效的办事方式,这一全国首家以党员个人命名的网格工作室,在居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通过自办、协办、求办等形式,需求完成率达97.38%。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如今,有来自各个领域的15位专职志愿者帮陈文英分担工作。
点评
“陈文英”工作室,不仅仅代表“个人”,同时也代表着居民的“自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要有热心,还要有能力,服务需求完成率高达97.38%,这就是“自治”的力量。
社区居民自治在中国正在逐步探索与尝试,杭州为之提供了一个可观察的样本。
鲍大妈聊天室
简介
11年前,“鲍大妈聊天室”在灯芯巷社区一问不足十平米的办公房里起步。一路走来,从一张桌子、两三条椅子、一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19位、平均年龄将近七十的“老助老”团队;一路走来,从精神心理咨询拓展到和谐幸福大课堂、入楼道主题座谈会、入户聊天小分队、社区文化屋、美化社区小卫士等8个服务项目,总服务人数已达31000多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社区之星;一路走来,从一个草根组织发展成一种现象、一个符号、一类模式。
点评
鲍大妈,一位普通的草根大妈,通过“聊天”,化解了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矛盾。“聊天”,是心灵不设防的坦诚相对,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聊天”,是“若水”的强大正能量。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这正是东方的理念,也是杭州的美好。
良渚文化村
简介
远山含黛,百鸟鸣唱,建筑掩映在浓荫之中,矗立于碧波湖畔,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长卷,这就是位于“良渚文化遗址”附近的良渚文化村,占地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万余人。社区以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有机生长为规划理念,建设了良渚博物院、文化艺术中心、基督教教堂和佛教大雄寺,社区文化资源丰富。村民们提出了杭州第一个“村民公约”,约定了26条生活准则;村民志愿者还组建了村民学堂,22项课程全部免费。良渚文化村为社区生活提供了“梦想家园”的实践,是中国新型社区的典型案例。
点评
社区文化是中国进入城镇化时代的核心建设。说“建设”,不如说是“重建”,说“管理”,不如说是“自治”。可以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中学得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乡规民约”往往比法律法规对人的行为更有引导力。良渚,叫“文化村”,就像地球现在也叫“村”一样。“村民公约”,似乎是往后,其实是向前。
小营街道红巷广场
简介
作为毛主席在全国视察过的唯一一个街道,小营街道扮演着社区服务“领头羊”的角色,采取“政府委托、社会运营、绩效评估、社区受益”的模式,打造杭州市第一家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红巷生活广场。红巷生活广场总面积5328.2平方米,既是社区居民娱乐场所,又有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设施,还引进了25家社会组织、43家社区团体,涵盖老年人、妇女儿童、社区文化等综合性服务。2015年开展大型社区活动258场,服务周边居民达63487人,满意度为93.12%。
点评
“小营街道红巷生活广场”是一个政府、社会共建,社区共享的大型社区服务综合体。它率先进入了社区服务的复合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时代。93.12%的服务满意度,就是它引领性与示范性的最好证明。
想要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到这里来走一走,看一看,会是一个很好选择。
丁兰街道
简介
江干区有个背靠半山群脉的小镇,在这里新型智慧社区应用都己悄然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在丁兰街道试点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服务,大大缓解群众“看病难”。长虹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社区,楼道云屏幕、社区监控中心、全市首个小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等项目,让居民生活智慧、便捷、安全。最有意思的是,全国首条智慧登山线、骑行线也将在皋亭山景区建成。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山水之间智慧无处不在。作为杭州唯一一个镇级“智慧城市”试点,丁兰街道推动智慧景区、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协同发展。
点评
当人类的智慧渐渐往一个小镇集中的时候,渐渐往一个小镇的日常生活集中的时候,人们就这样幸福地分享着全人类的智慧。在这里,停车靠智慧,安全靠智慧,看病靠智慧,登山靠智慧,骑行靠智慧……社区、园区、景区,一切皆有智慧。这不是个人的智慧,而是人类的智慧,这不是未来,而是现在,这就是提前进入“未来”的丁兰街道。
上城区“三社联动”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简介
共建、共治、共享是理想中的社会治理模式。上羊市街社区新打造的社区治理创新园、清波街道初步构建的“五部一中心”的社区治理体系、湖滨街道推出的“1+x”基层治理与服务体系,上城区着力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体制机制破题,以构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推进社区多元主体协商共治为核心理念,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根本要求,从根本上打通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整体脉络。2015年7月,上城区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点评
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上城区以打破治理体制的壁垒来完善治理体系的建构。治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治理。治理与服务合二为一。上城区以合力助推基层治理,以协同创新社区服务,中国式的治理机制与结构,正在为世界提供市民自治的可能途径。
简介
杭州是一座追求更好生活的城市,她的美好不仅在于她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还在于她为我们生活的当下提供了丰富多样、包容共享的社会服务。从一条条飘扬着的黄丝带到一位位感动人心的好邻居,从鲍大妈聊天室到陈文英网格工作室,从村民公约到“333+x”社区大服务体系,杭州的社区服务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鲜明特点,具有与邻为亲、守望相助的东方韵味,自然养生、文化养老的别样精彩,平等交往、和谐共处的主流价值。在这里,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看到的是这座城市不同个体、不同身份和不同诉求构建而成的共同生活圈,乃至于具有共同理想的命起共同体,这里体现了杭州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点评
社区服务,这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终端。杭州的社区服务,已经到了分众乃至点对点的精准。这“服务”,并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提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活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温情与关爱。它让“守望相助”成为当代杭州的生活习惯。
陈文英网格工作室
简介
闻千家事、解千家忧、结千家缘,上城区小营街道梅花碑社区的陈文英网格工作室可谓是杭州居民自治的典范。凭借热心的态度、周到的服务、高效的办事方式,这一全国首家以党员个人命名的网格工作室,在居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通过自办、协办、求办等形式,需求完成率达97.38%。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如今,有来自各个领域的15位专职志愿者帮陈文英分担工作。
点评
“陈文英”工作室,不仅仅代表“个人”,同时也代表着居民的“自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要有热心,还要有能力,服务需求完成率高达97.38%,这就是“自治”的力量。
社区居民自治在中国正在逐步探索与尝试,杭州为之提供了一个可观察的样本。
鲍大妈聊天室
简介
11年前,“鲍大妈聊天室”在灯芯巷社区一问不足十平米的办公房里起步。一路走来,从一张桌子、两三条椅子、一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19位、平均年龄将近七十的“老助老”团队;一路走来,从精神心理咨询拓展到和谐幸福大课堂、入楼道主题座谈会、入户聊天小分队、社区文化屋、美化社区小卫士等8个服务项目,总服务人数已达31000多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社区之星;一路走来,从一个草根组织发展成一种现象、一个符号、一类模式。
点评
鲍大妈,一位普通的草根大妈,通过“聊天”,化解了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矛盾。“聊天”,是心灵不设防的坦诚相对,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聊天”,是“若水”的强大正能量。人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这正是东方的理念,也是杭州的美好。
良渚文化村
简介
远山含黛,百鸟鸣唱,建筑掩映在浓荫之中,矗立于碧波湖畔,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长卷,这就是位于“良渚文化遗址”附近的良渚文化村,占地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万余人。社区以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有机生长为规划理念,建设了良渚博物院、文化艺术中心、基督教教堂和佛教大雄寺,社区文化资源丰富。村民们提出了杭州第一个“村民公约”,约定了26条生活准则;村民志愿者还组建了村民学堂,22项课程全部免费。良渚文化村为社区生活提供了“梦想家园”的实践,是中国新型社区的典型案例。
点评
社区文化是中国进入城镇化时代的核心建设。说“建设”,不如说是“重建”,说“管理”,不如说是“自治”。可以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中学得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乡规民约”往往比法律法规对人的行为更有引导力。良渚,叫“文化村”,就像地球现在也叫“村”一样。“村民公约”,似乎是往后,其实是向前。
小营街道红巷广场
简介
作为毛主席在全国视察过的唯一一个街道,小营街道扮演着社区服务“领头羊”的角色,采取“政府委托、社会运营、绩效评估、社区受益”的模式,打造杭州市第一家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红巷生活广场。红巷生活广场总面积5328.2平方米,既是社区居民娱乐场所,又有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设施,还引进了25家社会组织、43家社区团体,涵盖老年人、妇女儿童、社区文化等综合性服务。2015年开展大型社区活动258场,服务周边居民达63487人,满意度为93.12%。
点评
“小营街道红巷生活广场”是一个政府、社会共建,社区共享的大型社区服务综合体。它率先进入了社区服务的复合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时代。93.12%的服务满意度,就是它引领性与示范性的最好证明。
想要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到这里来走一走,看一看,会是一个很好选择。
丁兰街道
简介
江干区有个背靠半山群脉的小镇,在这里新型智慧社区应用都己悄然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在丁兰街道试点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服务,大大缓解群众“看病难”。长虹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社区,楼道云屏幕、社区监控中心、全市首个小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等项目,让居民生活智慧、便捷、安全。最有意思的是,全国首条智慧登山线、骑行线也将在皋亭山景区建成。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山水之间智慧无处不在。作为杭州唯一一个镇级“智慧城市”试点,丁兰街道推动智慧景区、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协同发展。
点评
当人类的智慧渐渐往一个小镇集中的时候,渐渐往一个小镇的日常生活集中的时候,人们就这样幸福地分享着全人类的智慧。在这里,停车靠智慧,安全靠智慧,看病靠智慧,登山靠智慧,骑行靠智慧……社区、园区、景区,一切皆有智慧。这不是个人的智慧,而是人类的智慧,这不是未来,而是现在,这就是提前进入“未来”的丁兰街道。
上城区“三社联动”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简介
共建、共治、共享是理想中的社会治理模式。上羊市街社区新打造的社区治理创新园、清波街道初步构建的“五部一中心”的社区治理体系、湖滨街道推出的“1+x”基层治理与服务体系,上城区着力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体制机制破题,以构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推进社区多元主体协商共治为核心理念,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根本要求,从根本上打通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整体脉络。2015年7月,上城区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点评
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上城区以打破治理体制的壁垒来完善治理体系的建构。治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治理。治理与服务合二为一。上城区以合力助推基层治理,以协同创新社区服务,中国式的治理机制与结构,正在为世界提供市民自治的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