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涵盖了理论课的内容,而且比理论课更加复杂。通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眼、手、脑并用,可以更较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重视实验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认真对待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善于总结、养成良好习惯,才能使实验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究意识、综合能力的过程。
高中化学实验能力操作规范观察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关注实验细节,规范实验操作,有效创设探究的情景。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实验结果除对学生能力培养外,还要对操作规范进行严格的训练,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对培养学生做事的细心程度和学习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化学试验的操作中:学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有的手握长柄用大拇指靠在短柄上可否?试管的倾斜程度、试管底部的位置、液体的用量等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如果不搞清细节的内容,可能会造成事故,实验也会因此而失败。为何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为何要用外焰加热?液体量多会有什么后果?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而对着别人就行了吗?通过细节内容的分析,就可以使学生了解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制氯气时为何在烧瓶和漏斗间连上一个通气管?中和滴定为何在容量瓶下垫张白纸?这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对规范操作要求更具有实际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深刻的理解。
强化实验过程,淡化实验结果,着力探究能力培养。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部分教师和学生把实验结果作为考察实验完成好坏的首要判据。实验结果的好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但片面地强调实验结果会导致学生把实验的注意力过分地集中到实验数据的上,而忽视实验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除了能够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之外还为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提供了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手脑并用。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全面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物质性质实验,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钠单质放在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观察时,有的学生只注意响声,有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水面上迅速游动的闪亮小球上,不会觉察出钠已呈液态。也有的学生只注意到溶液显红色是由局部到全部,由浅到深。若教师在实验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1)钠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2)反应时钠是如何运动的,发出了什么声音?(3)钠与反应前后状态是否一致?(4)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怎样?
2.重点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教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在注射器中装有NO2和N2O4的混和气体,当注射器迅速压缩时若有的学生注意力还停留在注射器的外形上,则气体颜色的变化会被忽视,实验目的就未达到,教师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
3.对比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为了说明某此物质的不同性质,教学中实验对比,如镁、铝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对比实验,实验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
4.按序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序”,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如前面说过观察实验现象的“序”是从反应物——反应时——生成物,又如实验装置的序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5.推断观察,提高实验能力
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应局限于直观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还要学会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把观察同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结合起来,只有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观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总之,一种好的观察方法应是:(1)明确观察目的;(2)确定观察对象;(3)设计观察程序和手段;(4)记录观察现象;(5)分析观察结果。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的觉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像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需要其我们采用各种刺激将其唤醒。鼓励学生改进或设计实验更好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唤醒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如白磷燃烧,研究燃烧条件实验,在已有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发问: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请改进实验(提示:根据燃烧的条件设计)。很多组同学设计出用制氧气装置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的补充实验。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实验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明白了原来水中的物质满足了燃烧的两个条件也能燃烧。在惊喜与自豪的同时自信也在成长。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白磷燃烧时生成的白烟对人有刺激性,可以溶于水。你能进一步改进该实验使之更环保吗?又如,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将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开。学生能很快地选出用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教师追问:使用两种溶液的结果一样吗?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完实验后再问:为什么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呢?在唤醒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1)准备阶段,应设置富有创新意味的教学情景,主要可以通过:热点问题引入教学;生活常识的探究;设置探究性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点燃学生创新激情,在积极的心理氛围中打开创新的大门。(2)实施阶段,可以首先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打开学生定势思维的枷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然后把创新实验的设计,作为教学的主策略和重点。除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外,还可以结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样的形式,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创新活动,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动脑动手进行研究、设计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好奇心的满足,最终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在进行实验时,必须保证实验的安全。(3)实验教学评价也要根据教学的创新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进行纸笔测试外,还要有档案袋评价和自我评价。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加强学生实验,增加观察机会,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好机会,必须大力加强。
高中化学实验能力操作规范观察能力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关注实验细节,规范实验操作,有效创设探究的情景。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实验结果除对学生能力培养外,还要对操作规范进行严格的训练,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对培养学生做事的细心程度和学习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化学试验的操作中:学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有的手握长柄用大拇指靠在短柄上可否?试管的倾斜程度、试管底部的位置、液体的用量等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如果不搞清细节的内容,可能会造成事故,实验也会因此而失败。为何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为何要用外焰加热?液体量多会有什么后果?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而对着别人就行了吗?通过细节内容的分析,就可以使学生了解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制氯气时为何在烧瓶和漏斗间连上一个通气管?中和滴定为何在容量瓶下垫张白纸?这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对规范操作要求更具有实际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深刻的理解。
强化实验过程,淡化实验结果,着力探究能力培养。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长期以来,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部分教师和学生把实验结果作为考察实验完成好坏的首要判据。实验结果的好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但片面地强调实验结果会导致学生把实验的注意力过分地集中到实验数据的上,而忽视实验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除了能够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之外还为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提供了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手脑并用。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全面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物质性质实验,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钠单质放在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观察时,有的学生只注意响声,有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水面上迅速游动的闪亮小球上,不会觉察出钠已呈液态。也有的学生只注意到溶液显红色是由局部到全部,由浅到深。若教师在实验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1)钠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2)反应时钠是如何运动的,发出了什么声音?(3)钠与反应前后状态是否一致?(4)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怎样?
2.重点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教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在注射器中装有NO2和N2O4的混和气体,当注射器迅速压缩时若有的学生注意力还停留在注射器的外形上,则气体颜色的变化会被忽视,实验目的就未达到,教师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
3.对比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为了说明某此物质的不同性质,教学中实验对比,如镁、铝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对比实验,实验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
4.按序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应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序”,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如前面说过观察实验现象的“序”是从反应物——反应时——生成物,又如实验装置的序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5.推断观察,提高实验能力
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应局限于直观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还要学会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把观察同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结合起来,只有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观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总之,一种好的观察方法应是:(1)明确观察目的;(2)确定观察对象;(3)设计观察程序和手段;(4)记录观察现象;(5)分析观察结果。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的觉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像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需要其我们采用各种刺激将其唤醒。鼓励学生改进或设计实验更好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唤醒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如白磷燃烧,研究燃烧条件实验,在已有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发问:水中的白磷能不能燃烧呢?请改进实验(提示:根据燃烧的条件设计)。很多组同学设计出用制氧气装置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的补充实验。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实验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明白了原来水中的物质满足了燃烧的两个条件也能燃烧。在惊喜与自豪的同时自信也在成长。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白磷燃烧时生成的白烟对人有刺激性,可以溶于水。你能进一步改进该实验使之更环保吗?又如,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将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开。学生能很快地选出用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教师追问:使用两种溶液的结果一样吗?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完实验后再问:为什么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呢?在唤醒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1)准备阶段,应设置富有创新意味的教学情景,主要可以通过:热点问题引入教学;生活常识的探究;设置探究性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点燃学生创新激情,在积极的心理氛围中打开创新的大门。(2)实施阶段,可以首先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打开学生定势思维的枷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然后把创新实验的设计,作为教学的主策略和重点。除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外,还可以结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样的形式,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创新活动,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动脑动手进行研究、设计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好奇心的满足,最终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在进行实验时,必须保证实验的安全。(3)实验教学评价也要根据教学的创新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进行纸笔测试外,还要有档案袋评价和自我评价。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加强学生实验,增加观察机会,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好机会,必须大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