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为社会传输许多人才,但是近年来其教育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切合实际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为高等学校展开工程教育改革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具体来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指基于有效借助现有社会资源来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对实践教学体系化、层次化展开分析的理论成果。本论文将主要针对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及创新实践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建筑学专业;创新实践;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的层次化、体系化
建筑学专业相比较其它专业而言,其实践性相对较强,因此建筑学教育主要展开思路为“重实践”。整体来看,我国各学校展开建筑学专业教学活动也是基于此原则展开。但是,面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活动,面对新、高教学要求,在展开建筑学教育活动时,应该尽可能的合理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从而建立一个相对不同但作用效果又十分显著的人才培养方式。换言之,我们应该将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实践操作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织建筑文化周:
建设文化周,顾名思义则指创建一个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并每周组织召开。每周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或者是设计竞赛活动,积极引入社会建筑人才来参与其中。如此一来,便可以凭借此类活动,将社会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经验”有效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文化周形式的活动,相对而言时间固定,而且较为密集,持续性较为显著,因此其可以发挥的作用相对较为显著。
2、创建建筑专业学术交流论坛:
学校应该针对建筑专业展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创建一个学术交流论坛,并且需要纳入不同层面的人来参与其中---建筑学专业学生以及建筑工程社会人才。在论坛上可以组织社会精英人才与学生展开经验交流座谈,或者是设计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让社会人才为学生解疑答惑,幫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
3、外聘工程师进课堂:
具体来说,针对高年级学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外聘工程师来学校为学生解疑答惑。学校内的任课教师相对而言社会经验有所欠缺,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但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为薄弱。而外聘教师则可以有效消除这一问题,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教学。除此之外,外聘工程师还建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具体展开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保障教学质量,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
4、设计实习基地:
为了有效、有序展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教师不仅仅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活动,而且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师资情况,设计一些实习教育活动。设计实习基地,实习地点固定,相当而言可以帮助学生集中与某一工程实例,更好的展开经验积累学习活动。除此之外,学校组织设计实习基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便于监督,而且对于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也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5、设计奖学金:
学校可以在社会单位的赞助支持下,面向建筑学全专业学生组织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同时设计一定的奖学金。如此一来,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收获奖学金,受益颇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展开教学活动,并非意味着教师需要减少理论教学的时间来更多的展开实践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质的错误认识。合理展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活动,应该是基于学生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
二、“卓越工程师”特色化有效培养措施
在针对建筑学专业展开“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其特色化培养。具体来说,有效创新教学策略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精准定位:
精准定位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并依据其有效展开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精准定位“卓越工程师”的标准。具体来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于通过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具有工程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换言之,满足建筑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2、因材施教:
整体来看,目前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大众教育,十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注意有意识的落实因材施教,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或者是不同的实习内容,从而帮助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
3、引申:
顾名思义,就是指将基于社会资源展开的教学活动以更多维的形态展现,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与学校有机结合,还可以是国际交流合作、多校联合交流等等内容,以更多的形式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提供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有序展开学习。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学专业展开“卓越工程师”培训教育活动,其教学效果相对较为显著,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来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希望本论文关于如何针对建筑学专业有效展开“卓越工程师”培训以及如何不断创新教育这一问题展开的详细分析,可以对建筑学教学内容的有效、有序展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保障教学质量,更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喆.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01):36-38.
[2]黄海静,卢峰.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建构——以重庆大学为例[J].室内设计,2016,27(05):58-61.
[3]张明皓,朱冬冬,张艳锋.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1(06):13-15.
[4]栗惠芳,吴强,刘芳芳.欧洲工程师培养体制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1(9):60-62.
[5]梁艳书,朱英杰,郭桂梅,丛萌.工程图学教学中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4):63-64
作者简介
1.徐晓燕(1985-11-07),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2.倪维成(1983-10-04),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工作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建筑学专业;创新实践;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的层次化、体系化
建筑学专业相比较其它专业而言,其实践性相对较强,因此建筑学教育主要展开思路为“重实践”。整体来看,我国各学校展开建筑学专业教学活动也是基于此原则展开。但是,面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活动,面对新、高教学要求,在展开建筑学教育活动时,应该尽可能的合理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从而建立一个相对不同但作用效果又十分显著的人才培养方式。换言之,我们应该将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实践操作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织建筑文化周:
建设文化周,顾名思义则指创建一个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并每周组织召开。每周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或者是设计竞赛活动,积极引入社会建筑人才来参与其中。如此一来,便可以凭借此类活动,将社会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经验”有效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文化周形式的活动,相对而言时间固定,而且较为密集,持续性较为显著,因此其可以发挥的作用相对较为显著。
2、创建建筑专业学术交流论坛:
学校应该针对建筑专业展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创建一个学术交流论坛,并且需要纳入不同层面的人来参与其中---建筑学专业学生以及建筑工程社会人才。在论坛上可以组织社会精英人才与学生展开经验交流座谈,或者是设计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让社会人才为学生解疑答惑,幫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
3、外聘工程师进课堂:
具体来说,针对高年级学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外聘工程师来学校为学生解疑答惑。学校内的任课教师相对而言社会经验有所欠缺,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但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为薄弱。而外聘教师则可以有效消除这一问题,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教学。除此之外,外聘工程师还建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具体展开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保障教学质量,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
4、设计实习基地:
为了有效、有序展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教师不仅仅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活动,而且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师资情况,设计一些实习教育活动。设计实习基地,实习地点固定,相当而言可以帮助学生集中与某一工程实例,更好的展开经验积累学习活动。除此之外,学校组织设计实习基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便于监督,而且对于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也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5、设计奖学金:
学校可以在社会单位的赞助支持下,面向建筑学全专业学生组织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同时设计一定的奖学金。如此一来,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收获奖学金,受益颇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展开教学活动,并非意味着教师需要减少理论教学的时间来更多的展开实践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质的错误认识。合理展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活动,应该是基于学生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
二、“卓越工程师”特色化有效培养措施
在针对建筑学专业展开“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其特色化培养。具体来说,有效创新教学策略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精准定位:
精准定位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并依据其有效展开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精准定位“卓越工程师”的标准。具体来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于通过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具有工程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换言之,满足建筑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2、因材施教:
整体来看,目前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大众教育,十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注意有意识的落实因材施教,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或者是不同的实习内容,从而帮助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
3、引申:
顾名思义,就是指将基于社会资源展开的教学活动以更多维的形态展现,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与学校有机结合,还可以是国际交流合作、多校联合交流等等内容,以更多的形式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提供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有序展开学习。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学专业展开“卓越工程师”培训教育活动,其教学效果相对较为显著,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来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希望本论文关于如何针对建筑学专业有效展开“卓越工程师”培训以及如何不断创新教育这一问题展开的详细分析,可以对建筑学教学内容的有效、有序展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保障教学质量,更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喆.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01):36-38.
[2]黄海静,卢峰.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建构——以重庆大学为例[J].室内设计,2016,27(05):58-61.
[3]张明皓,朱冬冬,张艳锋.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1(06):13-15.
[4]栗惠芳,吴强,刘芳芳.欧洲工程师培养体制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1(9):60-62.
[5]梁艳书,朱英杰,郭桂梅,丛萌.工程图学教学中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4):63-64
作者简介
1.徐晓燕(1985-11-07),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2.倪维成(1983-10-04),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工作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