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 在北京升温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lov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给儿子报了冰球班开始,马女士就成了北京的一名“冰球妈妈”。每到儿子的训练日,她要收拾好冰球器具,驾车准时到学校接上儿子,再送到离家不近的浩泰冰上中心,提着沉重的冰球包上上下下,帮孩子脱下外衣鞋子,再穿上护胸、护肘、护腿、防摔裤,戴上头盔、手套,蹬上冰球鞋,然后坐在看台上,忍受着寒气,看着孩子在场上挥杆飞奔,还不时地托着一瓶饮料跑下去为孩子补水,顺便叮嘱两句……
  在马女士旁边,还有不少同样的冰球妈妈,当然也有像刘先生和一位年届六旬老太那样的“冰球爸爸”、“冰球姥姥”……
  如今,在北京的各大冰场,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因为学冰球的孩子越来越多。浩泰冰上中心的刘坤鹏教练说,在其手下就有四五十个孩子,最小的是2010年出生的。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办公室主任邢隺说,在他们那里注册的会员从第一年的4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近2千人,其中10岁以下的孩子约占80%,这种早期业余冰球的开展程度甚至超过了哈尔滨等冰上项目有传统优势的城市。
  在北京这个冰季颇短,连支职业冰球队都没有的大都市,冰球运动却在升温,尤其是近两年,提速更快。对此,人们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北京奥运会起了引领作用,也有的说经济大发展、生活水平大提高必然带来运动需求的多元化,还有的说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个性张扬,打冰球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当然,有一个原因是大家都认可的:北京紧锣密鼓地申办冬奥会,大大提升了首都冰球的热度。
  然而,无论怎么说,在实际中真正带起这股风,引领孩子们走上冰场拿起冰杆的还是北京的这些冰球妈妈、冰球爸爸……
  其实,马女士和丈夫都不会滑冰,两年前,她带着4岁的儿子玩冰车,发现一群老外在旁边打冰球,才认识这项运动。当时的感觉是“太酷,太爷们儿了”。儿子心细内向,身体偏瘦,打冰球无论对其性格还是对其身体,都是一种锻炼。很快,她拍板决定让儿子上冰场。她信奉“孩子至少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运动项目”的教育理念,于是把冰球作为选项。
  刘先生孩子的情况与马女士的儿子相似,不同的是更喜欢速度感。刘先生认为,与其让孩子玩过山车去体验这种感觉,不如去打冰球,其意义远比前者丰富。
  事实上,孩子们注重运动的“有意思”,因而,他们中的不少人起初对冰球说不上喜欢。家长更注重的是“有意义”,因此,免不了要费些心机和口舌。不过,上冰的孩子大多很快就对冰球产生兴趣,甚至上了瘾,家长们的劲头因此更足,更加关注和投入这项运动,连那位六旬老太都成了冰球迷,宁可每次搭别人的汽车,也要坚持接送外孙子来训练,甚至戏称:“冰上一个教练,冰下一群助教,那就是我们家长。”
  在家长们的推动和支持下,北京有了群众性的冰球比赛,有了走出国门与外界交流,也使一个民间性运动组织——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在2012年出现,像邢隺这样的协会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冰球妈妈、冰球爸爸。
  
  稍加留心,不难发现,活跃在北京冰场上的冰球迷集中在两头,一头是“小家伙”,这是大头,一头则为“老家伙”,两者相距几十岁。这从某种角度折射出北京开展冰球或冰上运动的一段萧条期,也给如今的首都带来一种欲说还休的尴尬:不少中年壮年人不会滑冰,对冰球更是接触甚少。
  北京冰球的成年注册会员在百人左右,以50岁左右的人为主力,最大的已经70岁出头。他们喜欢冰球是从滑冰开始,而且大多从小就滑,这得益于当年北京冰上运动的氛围好。今年69岁的张明久说,他上小学时,班上会滑冰的同学很多,尽管有冰鞋的人很少。上了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附中后,他们常去学院的冰场,在那里见识了冰球。由于来滑冰的孩子太多,学院就在他们所在的家属院中泼水造冰场。上世纪60年代刚参加工作,他就用工厂发的冬装费买了双冰鞋,在工厂自泼的冰场上滑冰、打冰球,他还用这双鞋帮助底下的4个兄弟上了冰场。
  在这些成年冰球迷中,有十多位打法正规的行家老手,最大的在60岁左右,小的也在50岁出头。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什刹海体校冰球班的学员,也是一段离现在最近的北京正规冰球训练和冰球热历史的见证者。
  70年代初,北京拥有了中国第一座室内冰场,试冰大会上的冰球表演赛引起各方的兴趣,相关部门随后决定恢复冰球项目,且从少年抓起,基地就放在什刹海体校。为了招到有一定滑冰技术和潜质的孩子做学员,寒冬里体校教练甚至守在冰场细心搜寻。今年57岁的张宏亮就是这样进入教练法眼的。
  当时,他才小学4年级,每天从下午训练到晚上,一直练到18岁,还代表北京队参加过全国少年冰球比赛,拿到第六名。他们那批学员是历届冰球班中“最厉害的”,向八一队输送过两名球员。张宏亮也被长春队选中,但由于要把户口迁出北京等原因,家人没同意。
  有关记载表明,北京正规的冰球训练到上世纪70年代末被撤销,这期间经过专业培训的累积近200人。此后,北京也有过组建专业队伍的想法,但终未成行。据说,顾虑之一就是花费太高,有一种说法是一支冰球队的费用可养数支足球队。
  于是,什刹海冰球班的学员各奔东西。张宏亮先去农村插队,后进工厂,又出国了8年。直到5年前,偶在龙潭湖上看到一群成年人在打冰球,他才心痒难熬,抄起早已过了时的体校木制球杆上了冰场。数十年前的正规动作记忆,让他从被人笑话很快变为被人信服。从此,他重归冰场,成为北京一名只为健身和乐趣的普通老年冰球迷。
  张宏亮说,打冰球是一个可坚持时间较长的健身项目。比如,由于是侧向蹬冰,对膝关节的直接损伤小于其他球类项目,因而也适合于腿脚功能衰退的老年人。   
  比赛是一个运动项目发展程度的窗口。北京冰球协会每年组织的比赛主要有两项:一是北京青少年冰球联赛,其赛期与北美职业冰球联赛一样,跨年贯穿整个冬季;二是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一般在端午节前后。在这中间,还有一些邀请赛和成年人的比赛。
  举办了7届的青少年联赛是北京冰球孩子们的嘉年华。2014-2015赛季有96支队伍参赛,分成5个组别,1000多名运动员。要知道,上一个赛季有70支队,再上一届才34支队,其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此外,让北京人高兴的是,半年前,由一群1997到1999年出生孩子组成的北京U18冰球队参加全国少年冰球锦标赛A组比赛,竟一举击败有着专业背景的传统强队哈尔滨队,第一次获得冠军,创造了北京冰球项目新的历史。
  不过,如果探查这些赛事的背后内里,一些问题就会随即显现。比如,在上个赛季青少年联赛的5个年龄组别中,孩子大多集中在小学阶段的U6、U8、U10三个组,其中前两个组别就有30多支队,仅U6组就有200个孩子,而U12组才有9支队,U14组只有3支队,U18竟没有队伍。同样,在校际联赛上,也是以小学队居多,像史家胡同等小学,可以组成两到三支队伍。而在中学,能凑成一支队伍人数的凤毛麟角,因而不得不以所在区为单位组队,且被允许外借守门员。这一切透露着一种现实,北京青少年的冰球运动是底下热闹上面冷,高处不胜寒,大多数孩子的冰球训练到中学阶段就几近放弃了,而这正是应当上力量,强化专业训练的关键年龄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固然有课业负担加重,训练与学习时间冲突等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出于对前景的考虑,用家长的话来说:“我们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出路。”的确,仅从最现实的升学角度来看,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没有一个学校把打冰球作为特长或加分因素予以考虑,毕竟在北京的中学和大学体育中,冰球是冷门中的冷门。
  至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寻找这种“理由和出路”,一些冰球少年远赴北美,其中就包括夺得全国少年冠军的北京队的9个孩子,演艺界名人英达的儿子、邢隺的儿子也在这9人之中。邢隺的儿子在加拿大一所普通中学就读,同时在一家冰球俱乐部打球。在国内,每周只打两次球都会让家长和孩子在先顾课业,还是先去训练问题上反复纠结,而在那里,孩子学习不会耽误,每周还能打上五六天的球,一个赛季至少要有100场的训练和比赛,其强度和质量更不能用业余来标明。在美国,很多学校有冰球场,其校队的实力更是强大。孩子即使打不上职业队,也可以凭借冰球素质进入优质的大学,持续发展这种运动爱好。
  因此,在以这批孩子为主力的北京队夺得全国冠军之后,不少业内人士思考的触角,不由自主地穿过一支业余队何以战胜一个专业队的纯竞技层面,进入一种教育体制与另一种教育体制的比较。
  
  推广北京冰球运动,尤其是“让冰球进校园”是北京冰球协会的工作重点。他们带着载有基本知识和图片的材料,不断到学校做冰球宣讲,之后还给有意尝试的孩子发送一张上冰券。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体会到这个项目的社会认知度有多么可怜。材料上闻名世界的冰球超级巨星几乎无人知晓,幸好其后还附有冰球球迷贝克汉姆、奥巴马、普京的照片,否则这个项目的偶像感召力约等于零。
  在实际推广中,他们遇到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说场地。到今年5月中旬,北京有室内冰场17处,而标准的冰球场才有5个,只有附近的人群方便利用这一资源,社会普及面自然受限。又如装备,冰场虽然可以租用,但如果一两个班的同龄学生来此上体育课,种类和型号过于集中,提供起来也有困难。
  与上述二者相关的是花费问题,毕竟冰球一直有“高大上”项目之称。现在,北京冰场上孩子一对一的训练课每节收费一般在180元,每次的场地费在50到70元,还有保险费等。一个孩子从头到脚的护具费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据马女士说,她6岁儿子的这笔费用将近万元,以每周两次课的频度粗算,她每月要花费2000元左右,是其工资的一半。邢隺说,一个孩子除正常训练外,若还要参加冬季联赛、邀请赛等,算上护具更换,花费会更高些,当然这与训练频度和比赛场地的远近等因素紧密相关。
  不过,对于花费问题,球迷和家长们看法不一。不少家长虽也承认费用偏高,但对比那有形无形的预期收益,甚至对比当下钢琴、外语等家教课程的价码,仍感觉值得,况且为了孩子,家长什么都舍得。而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家庭,或者像张明久、张宏亮那样退休金在3000元左右的成年球迷,却多多少少会感到有经济压力。
  在北京,许多成年冰球迷除了到室内冰场以外,为了更方便更经济地打冰球,还常借助于另外两种方式——
  一是冬季去自然水域打“野冰球”。张宏亮常与十几个球友晚上到护城河上,趁冰面无人之时,借着路灯打上几小时,连个守门员也不设,半夜才回家。70岁的李士奎则和球友常常头天晚上带上一个水泵,在八一湖等处的冰面上抽水泼平一块球场,第二天再去打球。不过,这种行为与公园的管理规定发生抵牾。公园方面为避免正面冲突,常派人在夜里把冰面凿成一个个大坑。经有关部门协调后,后海公园去年专辟一块冰面作为冰球区,一个冰季的优惠价为150元。老李珍惜这个时机,40天左右的球场开放期,他只休了4天。
  二是打陆地冰球,也叫轮滑冰球、旱冰球。其装备和打法与水冰球有相同相似之处,选择场地很方便,花费也少。老李每周要打上四五次,尤其是冰季过后,其频度远远超过打水冰球。现在,北京还办有这种项目的各种比赛。不过,老李坦言,这种活动会受天气影响,又因摩擦系数大,人体消耗大,摔倒受伤的严重程度会高一些。
  首都的冰球现状让冰球家长和冰球迷们有喜也有忧,但他们都理智地认为,在北京,让冰球达到足球和篮球那样的热度尚不可能,短期内培养出进入NHL的职业选手也不现实,但大家还是希望社会能为这一项目的开展增加些正能量,提供些方便,至少应当多开一些冰球场馆。邢隺说,仅就标准冰场而言,加拿大就有5000块,美国有6000块,欧洲有7000块。现在,北京可以借助申办冬奥之势,大力宣传冰雪运动,改善和创设冰雪运动的条件,增加冰雪运动的氛围和人口,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其他文献
费伦茨·普斯卡什是位天才球员,在运动生涯巅峰期,帮助匈牙利足球队成为所向披靡的世界劲旅。加盟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后,帮助皇马横扫欧洲足坛,包揽了前五届欧洲冠军杯。普斯卡什参加匈牙利联赛354场,进球357个,获得过6次冠军,参加西班牙联赛179场,进球154个,获得5次冠军。在欧洲冠军杯中出场41次,进球35个。他还帮助匈牙利队夺得1952年奥运会冠军,帮助皇家马德里队夺得1960年世界俱乐部杯冠军
从左至右:屈银华、贡布与王富洲那是1933年,贡布生于日喀则聂拉木的一个农奴家庭。小时候,他生活贫苦,十几岁就为农奴主放羊。西藏和平解放后,贡布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解放军到家乡征兵,贡布自告奋勇报名参军,走出家门,来到日喀则,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1958年秋天,国家体委组织参观团来西藏考察珠穆朗玛峰,选拔合格的登山者。贡布正在当炊事兵,在副班长的建议下参加了这次选拔,成为最终
中国跆拳道队是一支有着出色奥运成绩的队伍,面对即将开始的里约奥运会,中国选手首次满额获得4张“入场券”。不过,在8月里约的奥运赛场上,中国跆拳道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中国跆拳道队在随后的4届奥运会中每一届都有金牌入账,保持着稳定、高效的夺金率。在里约奥运周期,中国跆拳道队面临着世界跆联更改奥运资格获取办法的一系列挑战,但中国队的教练员、运动员仍然信心坚定。  在201
首先声明,本人非常支持中国的搏击赛事,希望中国搏击能够发展壮大,正所谓忠言逆耳,有时候真实的批评比虚假的赞美更有意义。资本进入搏击运动后,很多人发现就算政策好了,资本来了,搏击行业依然是一片茫然,甚至更加混乱。把一些事情真相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搏击能够良好发展,因为指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中国搏击造假是常态中国搏击赛事全部造假,这里说的搏击赛事是指踢拳(自由搏击)赛事为主。这个“假”并不是单纯的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的前一天,青运会组委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后,担任福建省体育局局长,并在青运会组委会担任常务副秘书长的徐正国接受了本刊的访问,就福建举办青运会、当地青少年体育发展、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新体育:您觉得举办青运会对福建群众体育和青年体育运动文化的打造,有哪些帮助?徐正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次赛事能带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体育局特意在全省设立了“
“军方的计划是一场彻底的军事政变。宪法赋予我的合法性不可替代,我愿用生命捍卫总统地位。”随着7月3日“政变日”渐渐远去,失去人身自由的穆尔西当初这番话也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今年6月15日,时任埃及总统穆尔西宣布与叙利亚政府断交,召回驻叙利亚大使,并关闭叙利亚驻埃及使馆。几天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叙利亚国内发生了内战,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未来在位时
儿子问我:“爸爸,贫穷是什么样子的?”我疑惑,这小子不问贫穷是什么意思,却问贫穷是什么样子!我该如何回答?儿子在等着我,他要写一篇关于贫穷的作文。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我曾经带儿子去过一个亲戚家,他们家很富有,住的是装修豪华的跃层别墅,可是屋里没有一本书,他们的孩子只看动画片,玩高档的电子玩具。彼此的话题就是如何追逐更多的钱。家人缺少相互的陪伴,没有兴趣更新自己的知识。我对儿子说:他们就是贫穷的人
1    乐队投入地演奏着,指挥家则在台上卖力地指挥。那家伙,整个人活像是缝纫机上的针头,一上一下地弹来弹去,频率高得连脸都看不清了。  这演奏会虽然疯狂了点儿,但说到底还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小浅和哥哥小海坐在观众席最后排,从一开场就聚精会神地观看到现在。  “哇,原来交响音乐演奏会是这样的啊!”看完之后,小浅转过脸看着哥哥。  “嗯,”小海点了点头,“真不可思议,和想象中的不大一样嘛。”说着,
在吉米小镇上,有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蛋糕店,菠萝格木门上挂着一串风铃,轻轻地推开门扉,便会响起一阵儿欢快的悦耳的声音,像是紫罗兰浮起了清香,也像泉水在叮咚。蛋糕店里面翻新过好几次,装潢得漂亮干净而现代。靠左手边的墙翻新做成了整面的橱柜,里面陈列着许多漂亮而诱人的蛋糕,像樱桃芝士、乳酪抹茶、栗子时光、提拉米苏、鲜果精灵,看起来是那么的松软可口,香味四溢,好像隔着橱窗的玻璃,也能够闻得到奶油、麦子还有乳酪
作为一名1986年出生的球迷,如今持续关注欧洲赛场,越来越像是一种奢侈的体验,一个赛季不看球,甚至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不仅是工作生活的压力导致精力不济,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不断离去,也难免让人感伤。而不断涌现的新面孔、一连串陌生的名字又仿佛在提醒:随着自己一年年变老,我们与球迷群体的距离也在一点点拉大。那些年经历过的、了如指掌的球星,近来似乎加速了告别的节奏——罗本、斯内德、托雷斯等等,新赛季英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