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 Master与接触式A超对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眼轴测量结果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接触式A型超声)对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患者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的测量结果,得出更加准确的AL,以进一步提高这类患者术后的视力.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35例35只眼(均为视网膜脱离累及到黄斑区的患者)分别用IOL Master和接触式A超进行10次连续测量AL,并与B超粗测的AL进行对比.结果 IOL Master和接触式A超、B超测量AL(均值)分别为:(21.42±0.41) mm、(25.71±0.45) mm、(25.97±0.65) mm. IOL Master和接触式A超测量的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1;P=0.015).接触式A超和B超测量的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213; P=0.313).结论 对于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眼,IOL Master测量的AL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均不再优于接触式A超.现阶段两种检查方法要针对患者的情况相结合使用,并联合B超以加强测量的精确度。

其他文献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继发于眼部和(或)全身性疾病.由于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眼压升高.由于预后较差,已引起眼科临床的重视.在此文中介绍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特别是就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面,介绍了手术方法,光动力方法及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对改善此病预后有所提高。
目的 比较非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和特发性视神经炎(ION)的眼灌注压与眼部血流动力学,分析其与固视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诊治的NAION和ION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组成、全身疾病;按固视性质分为中心视力和中心外视力,比较眼灌注压和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
目的 研究硬腭黏膜移植重建下睑后层6个月时角膜在激光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的表现,以评价硬腭黏膜重建下睑后层后对角膜的影响.方法 对2007~2011年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眼周皮瓣转移重建眼睑及睑缘粘连患者术后6个月,行睑缘粘连分离术,于术后第一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用激光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结果 裂隙灯显微镜下,硬腭黏膜移植重建下睑后层6个月时所有患者眼睑形态及闭合良好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是一种由不锈钢材料制造、无阀门设计的新型的房水引流装置,可用于临床中前房较深的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生物相容性较好,植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降眼压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眼的眼表改变,以及滤过泡形态与眼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20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以上的功能性滤过泡眼(滤过泡组)及20只正常眼(对照组)分别行眼表评估包括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检测及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探究功能性滤过泡眼与正常对照眼的眼表改变及滤过泡形态与BUT、Schirmer Ⅰ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膜干涉图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性选取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133例145只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Phaco组)和小梁切除手术组(Trab组).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房水流畅系数(C值)、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13.2±5.6)个月.结果 Pha
患者 女 42岁 13岁时(1978年)因发热口服安乃近1片,每日3次口服,2d后四肢红疹伴高热,误诊为水痘,继服2d.高热未退,全身黏膜溃疡,面部皮肤水疱,伴大量眼部分泌物,眼睑皮肤结硬痂.经诊断为安乃近过敏引起表皮松解症,立即停药.经2个月抗过敏治疗,眼部干、涩伴视力逐渐下降,且病情加重。
期刊
目的 探讨泪道栓子治疗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5~10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明确诊断为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的患者65例(130只眼),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1组31例(62只眼)和试验2组34例(68只眼).试验l组为上、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道栓,试验2组为上泪小点植入临时性自溶性泪道栓(3个月),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道栓子.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
目的 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血液动力学分析,确定肿瘤内的供血特点.方法 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于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海绵状血管瘤21例,除进行常规影像检查外,均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男性11例,女性10例,右眼8例,左眼13例;年龄15~56岁,平均43.19岁.CT扫描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仪.使用德国MEDTRON injecktron82型
患者男 50岁因双眼反复红、痛5个月,左眼加重1个月,于外院诊断为"巩膜炎",经治疗有所好转.于2004年11月29日来我院进一步诊治.追问病史.患者身体多个关节间断性、游走性痛、肿7个月,双耳廓反复红、肿、痛5个月,无发热及咳喘,未予以系统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