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育;学生;培养;认识
〔中图分类号〕 G451.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A)—0012—01
“仁爱产生仁爱”
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一只玻璃杯里,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跳蚤一跳,头碰在玻璃上,又跳一次,头再一次碰在玻璃上。这样经过无数次碰壁之后,即使把玻璃拿掉,它也跳不出玻璃杯。因为这只跳蚤由于受到无数次挫折,它的潜意识已经认定自己不可能跳出玻璃杯。现实生活里,当人们经过多次挫折后,失去了自信心,常常自我设限。例如,自我认为智商不如别人的高,天生记忆力差,不是学习的料,天长日久,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能常常责怪学生,骂学生“傻瓜、笨蛋、没出息”,不能否定或取笑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只能使学生整天提心吊胆,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其后果只能是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形成懦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
拥有期望的心态
生命是不断转变的过程,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是一把等待点燃的火炬。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进行测验,结束时他们交给教师一个随意列取的学生名单,并告诉教师,根据测验结果预计名单上的学生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请教师不要泄密。11个月后,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学校,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成绩都超过其他学生,智力比其他同学有所提高。究其原因,教师心理上相信罗森塔尔提供的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内心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与他们接触时,教师总是很温和地面带笑容,对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给予了鼓励。这个实验被称为“期望效应”。
赞美如阳光一样可以温暖人心
认可和赞美属于正面鼓励,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鼓励,使得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持续,从而帮助人建立自信。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瓦拉赫,在上学时被多数教师判为“不造就之才”之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他最终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就曾说:“称赞对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赞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满足一个人的成就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一个人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要精心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上设计听、看、读、写、议、思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使学生认定我能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巧用语言的艺术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作家6岁时兴奋地跨进学校大门,18岁时沮丧地结束学生生涯。12年学习的结果使他对学习极其厌恶,在那里,他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了损伤。当两年后他不得不再次选择回到学校时,面对他第一次作业的老师说:“还可以,但需要修改。”过了几天后,老师说:“好些了,但还要改。”过了不久,他兴奋地回家。因为老师说:“好多了,但要再改一改,会更好。”结果,他一天天变得严肃认真,情绪一天天振奋,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优良。毕业后,他在学校拥有的学习热情一直延续了下来。那些“还可以”、“好些了”、“好多了”、“更好”的话语激发了他学习的热情,而那个简单明确的“改”字清晰地点出了他作业的不足和缺陷,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鼓励远远高于批评。
〔中图分类号〕 G451.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A)—0012—01
“仁爱产生仁爱”
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一只玻璃杯里,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跳蚤一跳,头碰在玻璃上,又跳一次,头再一次碰在玻璃上。这样经过无数次碰壁之后,即使把玻璃拿掉,它也跳不出玻璃杯。因为这只跳蚤由于受到无数次挫折,它的潜意识已经认定自己不可能跳出玻璃杯。现实生活里,当人们经过多次挫折后,失去了自信心,常常自我设限。例如,自我认为智商不如别人的高,天生记忆力差,不是学习的料,天长日久,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能常常责怪学生,骂学生“傻瓜、笨蛋、没出息”,不能否定或取笑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只能使学生整天提心吊胆,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其后果只能是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形成懦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
拥有期望的心态
生命是不断转变的过程,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是一把等待点燃的火炬。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进行测验,结束时他们交给教师一个随意列取的学生名单,并告诉教师,根据测验结果预计名单上的学生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请教师不要泄密。11个月后,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学校,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成绩都超过其他学生,智力比其他同学有所提高。究其原因,教师心理上相信罗森塔尔提供的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内心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与他们接触时,教师总是很温和地面带笑容,对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给予了鼓励。这个实验被称为“期望效应”。
赞美如阳光一样可以温暖人心
认可和赞美属于正面鼓励,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鼓励,使得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持续,从而帮助人建立自信。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瓦拉赫,在上学时被多数教师判为“不造就之才”之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他最终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就曾说:“称赞对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赞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满足一个人的成就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一个人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要精心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上设计听、看、读、写、议、思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使学生认定我能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巧用语言的艺术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作家6岁时兴奋地跨进学校大门,18岁时沮丧地结束学生生涯。12年学习的结果使他对学习极其厌恶,在那里,他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了损伤。当两年后他不得不再次选择回到学校时,面对他第一次作业的老师说:“还可以,但需要修改。”过了几天后,老师说:“好些了,但还要改。”过了不久,他兴奋地回家。因为老师说:“好多了,但要再改一改,会更好。”结果,他一天天变得严肃认真,情绪一天天振奋,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优良。毕业后,他在学校拥有的学习热情一直延续了下来。那些“还可以”、“好些了”、“好多了”、“更好”的话语激发了他学习的热情,而那个简单明确的“改”字清晰地点出了他作业的不足和缺陷,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鼓励远远高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