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冤家”、“怨家债主”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andt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大词典》“冤家”有三个义项:仇人;对情人的昵称;泛指似恨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冤家”何以有这些意义相反的义项?一般认为是“物极必反”的辩证规律在生活中的表现。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不过更有可能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佛经中,“冤家”可指仇人。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汝今诳我,陷固于我,引我大众欲与冤家。”
  “冤家”也常作“怨家”。东汉支谶译《佛说遗日摩尼宝经》:“心譬如怨家掷人着恶道中无有期也。”
  除指“仇人”外,佛经的“冤(怨)家”还有特定的含义。佛教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坏与否,是前世因缘所致。宿命恶业会造成仇人、对头,也就是“冤(怨)家”。哪些人是芸芸众生的“仇人”、“对头”呢?生活中,父母与子女、夫妻、朋友之间,关系亲密,容易产生矛盾。爱之切,责之严,必然矛盾多,亲人朋友间的矛盾最让芸芸众生烦恼,来自亲人朋友的伤害比仇人的更伤人心,这确实让人怀疑:自己的亲人朋友是不是前辈子的“冤(怨)家”呢?佛经中“冤(怨)家”经常用于论述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如东汉安世高译《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三者怨家来作子。”又:“有时子生百日千日便死,父母便忧愁恼,是为怨家相从生。”这是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东晋竺昙无兰译《五苦章句经》:“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一曰怨家……何谓怨家?父子夫妇、兄弟宗亲、知识奴婢,相遇相杀,是谓怨家。”这里谈的是亲戚、朋友、主仆的关系。
  我们知道,恋人之间经常会闹矛盾、吵架,吵架之后往往伤心欲绝。这不是“冤(怨)家”么?长辈养育孩子,含辛茹苦,满心疼爱,孩子惹自己生气了,又气又爱,这不是“冤(怨)家”么?在佛教影响下,人们自然会这么认为。《红楼梦》第二十九回林黛玉与贾宝玉大吵了一顿,贾母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贾母连用“老冤家”、“小冤家”,很能说明问题。
  同样,“怨家债主”一语也是如此。此语《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指前世或今生结怨欠债者”,《成语熟语词典》解释为“佛教指与我结冤仇的人”,都以三国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怨家债主,焚漂劫夺”为首例。其实东汉佛经已见“怨家债主”的用例。东汉昙果共康孟详译《中本起经》:“五者怨家债主,横见夺取。”“债主”在佛经中也指前世恶业受害者的转世,也经常用于论述人与人的关系。东晋竺昙无兰译《五苦章句经》:“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二曰债主,三曰偿债……何谓债主?父母致财,子散用之,是谓债主。何谓偿债?子主致财,供给父母,是谓偿债。”佛教认为,为人父母,是因为先世欠了债,现在还有将不成器的子女称之为“讨债的”。因“冤(怨)家”和“债主”有相同的含义和用法,因此二者经常连用,与父母子女、夫妻常同时出现,如失译附梁录《陀罗尼杂集》:“愿令十方天龙鬼神,人与非人,普蒙覆盖归留;七世父母,五种亲属,怨家债主,皆令解脱已离忧苦。”五代宗晓编《四明尊者教行录》:“本命星辰,上代家先,生身父母,冤家债主,欠命负财,法界有情,俱沾利益所冀。”可见,“冤(怨)家债主”有特定的含义:“指关系亲密、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桂林 541004)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初,我结识了位姓张的老木工,他父辈就是给故宫干活的老师博,他会雕刻、做斗棋、做古建模型什么的。我曾问他能不能仿制角楼,他说:“宁可做三大般,也不能做角楼!那是镇
2009年9月3日至11月1日,故宫书画馆将举办故宫藏历代书面第六期,共展出晋唐宋元明清书面64件。
区块链这一革命性技术给传统法律监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采取何种监管策略与态度已成各国当务之急。依照不同区块链应用对国家合法利益的威胁性不同,传统法律与区块链系统内
元明清白话作品中时见成语“偎(煨)干就湿”和“回干就湿”等,诸多元明清语言词典如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王利器《金瓶梅词典》,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都曾收录,但词条处理不尽相同。上述成语的来源与含义曾经是困扰学术界的难题。张生汉先生(1991)认为“煨、回、偎”都是“违”的借音字,“煨(回、偎)干就湿”即“违干就湿”,亦即“避干就湿”。张涌泉先生(2001)则持反对意见,认为敦煌文献中发现,这
有人从古希腊民间英雄赫拉克利斯(Herades)的形象出发,探讨他在古代中亚、印度、中国造型艺术中的传播与变形。可惜的是,没见到商周以降的青铜、陶、石、壁画或其他造型艺术中有
郑易里主编、后期由商务印书馆修订出版的<英华大词典>,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是一部著名的、实用的大型工具书,为培育海内外华人学子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
清初学者万斯同读完弘治朝实录后,专门做了两则札记,以赞颂弘治帝朱祐樘“能纳谏之美”。他说,弘治一朝17年的实录,之所以卷帙繁多,“亦由奏疏之多耳”!弘治帝诚心纳谏,故群臣敢于
西汉早期玉器的艺术目标和战国时期相同,皆着重于塑造独立完整的形体,同时追求形体的动态效果。但时至西汉早期,其对创作者发展出了有别于战国玉器的设计技巧,动态效果更加明显而
陈垣是20世纪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他从教70年,担任过46年的大学校长,他的教学时间甚至比他从事史学研究的时间更长。2010年11月,三联书店出版了《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以下简称“增订本”)。增订本中收录了陈垣先生与其子陈约的217通家书,有208通是首次发表。  陈约(1909—1999),字约之,陈垣(援庵)第三子,书法家。陈垣写给陈约的家书中,大多是指导陈约读书、做学问的话。  本文期
本文以同义词“抱怨”、“埋怨”为例 ,举出几部辞书对它们的分析有不一致甚至互相抵牾之处 ;指出产生这种莫衷一是的现象 ,是由于不符合语言实际。希望同义词研究要占有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