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的哲理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在看到“更快、更高、更强”时,并不知道它的规范名称是“奥林匹克格言”,有時还会看到紧跟着这三个中文词之后的外文“Citius,Altius,Fortius”,就不会念了。
  后来才知道,这些外语词汇是拉丁文。
  关注这个格言之后,发现在不同场合有两种排序,“更快、更高、更强”和“更高、更快、更强”,哪个排序对呢?我特意咨询了专家,专家告诉我:“更快”排在先,这句格言自从1913年得到国际奥委会批准、写进《奥林匹克宪章》,一直是“更快”排在先。
  更快,与更高和更强都重要,有时又比更高和更强还要重要些,无论多高、无论多强,如果没有做到足够快,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
  曾有朋友跟我“抬杠”:射击比赛就不是快重要,而是准重要。我回答他,射击比赛大部分要求运动员在规定时限内打出多少多少枪,不快不行,必须在快的前提下,才比比谁更准,时间不等人,规则不允许为了准而拖延射击时限。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以566环获得冠军,他夺得中国奥运首金的项目叫“男子手枪60发慢射”。这个“慢射”,要求资格赛选手在120分钟内射击60发子弹,决赛每人射击10发子弹,每发规定时间75秒。请看:资格赛必须平均两分钟打出一发子弹、决赛必须75秒打出一发子弹,不快行么?没有快射为基础的准头儿,就不会有“慢”射的好成绩。这就像下围棋时的“快棋赛”,读秒时气氛紧张,只有功底足够深厚的棋手,才不会快中出错。
  其实,不仅是体育比赛,在更多领域,“更快”同样有意义。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谁快谁胜,所以才有“先下手为强”的成语,所以才有“快鱼吃慢鱼”的比喻,所以才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一招鲜”不仅指创意独特,也包括好的创意优先、快速推出。
  快与慢本身并无褒贬,可是快的反义词除了“慢”,还有磨蹭、磨叽、迟缓、迟钝,没一个好词……
  快,是全链条的快,思考要快,决策要快,执行要快,同时还不能因为快了就粗糙、不能因为快了就有遗漏、不能因为快了就不完善、不周全。
  让我们一起领悟“更快”所蕴含的哲理,记住:“更快、更高、更强” 这个排序。
  近期,国际奥委会更新了奥林匹克格言,增加了“together”,被中译为“更团结”,也并不影响“更快”排在第一的逻辑。
  (作者系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美国第二任总统、《独立宣言》起草者之一约翰·亚当斯曾说过:“如果有必要,我可以与任何人就工作问题礼貌而得体地谈话。但与他们相处的时候,我从未感到过愉快。”为什么他不能从与人交流中获得快乐?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与他不善沟通而对方又不善言辞有关。我的意思是,写作说到底是一个“怎么说”的问题。它通过练习“怎么说”,来检验你“说什么”。如此先有感受力,后談表达力。感受力来自阅读、观察和
期刊
交流汇  青春如虹,当青春遇上诗歌,“00后”大学生诗人李解,以其磅礴的想象力、丰富的创作力,赓续荣光,绽放新意。  书香致远,头角峥嵘  他有先锋诗人的禀赋  李解出身诗书世家,父亲是写作多年的业余诗人,爷爷是位德高望重的乡村小学校长。得益于良好家庭环境熏陶,以中国古典诗词开蒙,又接受了大量新体诗的阅读,小小年纪就写出“电流穿过人群/系紧静悄悄的心跳”“你的眼睛像一颗黑加仑/自由在里面滋长”这样
期刊
提起中国古代最早的“镜子论”,可能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唐太宗的“三镜说”。其实,早在公元前17世纪,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就对伊尹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用水作镜子,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形象;一个国家只要用老百姓作镜子,就能知道治理的状况。  商汤的“镜子论”说明,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把民情状况作为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了。以后,“以人为镜”的阐述屡屡出现在古代
期刊
今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一部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实作品《1937,延安對话》。本书是作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当年到访延安时的见闻和采访记录,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的重要见证,相当于又一部“红星照耀中国”。  本文是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为《1937,延安对话》一书所做的序言。  《1937,延安对话》的作者托马斯·亚瑟·毕森,是在斯诺(包括斯诺当时的夫人海伦)之后第
期刊
奇文欣赏  三袁故里,魅力公安。巍巍然如高山盘踞鄂西,灿灿乎似明珠光耀江南。枕长江而襟洞庭,邻江汉而望天潜。浩浩百万之众生息,洋洋两千沃野绵延。二〇七国道穿境而过,两广高速南北贯穿。七省通衢,四海相连。斯邑也,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域,今传人文荟萃之美谈。  诗意公安,岁月峥嵘。此邑前身,名曰孱陵。里耶秦简,有据为凭。粤自《禹贡》,始于周秦。系武陵之余脉,归郡属为洞庭。历史何其久远兮,十余处惊现新器遗址
期刊
1925年12月12日,冰心在孤寂的宿舍中无心看书,便披上大衣,打算到人多的图书馆去。  不料,在楼外的雪地上,竟看到了满地的“相思”。  后来,冰心在图书馆也没能读成书,却写成了一首诗,名曰《相思》: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遍了相思。  寥寥数行,却满是深情。这是以写母爱、童心而著称的“世纪老人”冰心,屈指可数
期刊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田野乡间流连,只为感受自然的志趣。虽然大家会接触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但每每被孩子问到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我们却只能哑口无言,更别说被熊孩子继续追问花的名字来源。  连智能识物系统都无法回答、像谜一般的植物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又与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有着这样困惑的你,不妨打开《古典植物园》,在经史子集、东西文化间,发现寻常草木背后的文化意蕴
期刊
1  1893年1月,腊梅芬芳的时节,吴贻芳出生,别号“冬生”。  不同于一般的名媛淑女,贻芳和姐姐贻芬,自小不屑于学习女红,反倒异常憧憬新式学堂。  守旧的父亲并不同意,他认为女子的幸福并不在读书,而在于嫁个好人家。奈何女儿贻芬生性刚烈,据理力争无果之后,竟然试图吞金自杀。  父母受惊不小,只得将姐妹二人送入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她们终于得到上学的机会。  1909年,是让吴贻芳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年
期刊
温暖·无关孤独的休憩地  对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高墩营的村民而言,有书可读,有人可诉,曾一度只能是奢望,而农家书屋的出现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现在,大家不用出村,也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借到图书,很多村民都成了书屋的常客。赵新宇就是其中一员。  2015年,53岁的赵新宇在去卫生院取药的路上偶然发现了位于村里文化广场上的农家书屋,这簇星星之火一经出现,就迅速点亮了他的平原,温暖了他的整个生活,“这里排解
期刊
一部经典文学的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诤言善行,足可以影响和改变另一个人物;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其精彩绝伦的描写和惊世骇俗的议论,也可以影响、激励一个读者的整个人生。  四十多年前,我在念初中时,偶然得到了一本厚厚的、封皮残破的外国小说。其时,我已读过多部中外小说,对此并无特别期待。但是,当将其读过数页后,心里却感到极为震惊,甚至觉得它是我至此未遇的一部惊世之作,使得我在课余对其迟迟不忍释手。我的家在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