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前列素钠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治疗效果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门诊60 ~ 75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受试者服用贝前列素钠(20 μg每日3次)及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受试者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2组均依据受试者病情应用降糖、降压、降血脂等治疗.随访观察1年.观察比较用药前后2组受试者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之内径、最大斑块、最大狭窄率、最大流速、流量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或K-W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基线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在动脉内径的增大、最大斑块的缩小、狭窄处最大流速的降低、最大流量的升高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右足背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0±0.6)和(2.2±0 5) mm,t=2.390,P<0.05]、左胫后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2±0.4)和(2.6±0.3)mm,t=4.158,P<0.05]、右胫后动脉内径[治疗前后分别为(2.1±0.4)和(2.7±0.5 )mm,=2.919,P<0.05]的增加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后动脉斑块明显增大[治疗前后分别为(1.1±0.9)和(2.5±2.6) mm,t=2.350,P<0.05]、左足背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45±14)和(62±19) cm/s,t=8.359,P<0.05]、右足背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55±17)和(79±21) cm/s,t=3.136,P<0.05]、左胫前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44±12)和(85±29) cm/s,t=3.946,P< 0.05]、右胫前动脉流速上升[治疗前后分别为(59±17)和(91±23) cm/s,t=2.7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受试者用药后血清MMP-9浓度均较基线上升,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0、4.429,均P<0.05).实验组血清VEGF浓度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稍有上升,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313、0.561,均P>0.05).结论 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比单用阿司匹林能更能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进展.
其他文献
患者 男,59岁,因喉部不适4年,饮水呛咳1年,痰中带血半月,于2010年7月16日入院.外院间接喉镜示:会厌喉面菜花状增生,右环锁关节活动差.病理活组织检查:会厌鳞状细胞癌.既往史:
目的 探讨头位胎儿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头先露胎儿脐带绕颈220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20例头位分娩无胎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上矢状窦前1/3段14例,中1/3段12例,后1/3段6例.采用显微
目的:评价经皮内窥镜侧入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经皮内窥镜侧入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3~8
目的 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的模式.方法 将127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
近年来,突触可塑性在学习记忆中所产生的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突触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突触形态的改变、新的突触的形成及传递性能的建立,突触
真核生物DNA修复的主要途径包括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直接修复及重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块活检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患者在CT引导下行肺部肿块经皮活检术,术后标本进行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取材成功率、细胞
乳香中三萜类成分乙酰基-11-酮-β-乳香酸(AKBA)具有非常强的抗肿瘤作用,是乳香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的焦点.对AKBA的各类抗肿瘤活性的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乳
目的 研究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特征及各发病因素的作用.方法 对 301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