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与不似之间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ac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摄影人如何能创作出具有“中国味道”的摄影作品?怎样把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引入摄影这种源自西方的技术和艺术中,从而使摄影作品能够表达中国哲学的意境和体现中国文化?这是陈大志思考的问题。
  2009年才拿起相机的陈大志,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为风光摄影添上水墨意境。而且,他的摄影方法在中国摄影界还未有人尝试过。
  追寻水墨形式美
  看到陈大志的水墨摄影作品,很多人会联想到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当他在台北、巴黎和北京举办个展时,不少知名摄影家和摄影评论家也在谈论这个话题。但是,细看陈大志的作品,观者就会感到,他和郎静山的方法其实不一样。
  在集锦摄影中,郎静山潜心经营着自己的中国传统美学观,讲究画面的整体布局和抒情写意,借助现实生活的素材,达到模拟山水画意境的效果。在带有强烈的文人画气息的作品中,他展现了自己在中国古典绘画方面的功底,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绘画意蕴的热爱和推崇。
  陈大志同样热爱和推崇中国古典艺术,但不会画画的他并不是在模拟中国山水画,而是希望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山水画;虽然是借助现实风景素材,他却希望作品不完全是对现实场景的捕捉,而是借助中国古典绘画的“笔墨”形式,表现似像非像的景物,从而表达自己对意境的理解。观者可以在照片中找到水墨画的“勾、皴、擦、点、染”等效果,这种突出“笔墨形式美”的拍照技法,他认为是自己“水墨摄影”创作的核心。
  陈大志这样总结:“(中国水墨山水)所有笔法和墨法经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雕琢,凝聚成‘形式美’。这些‘形式美’体现在水墨画中的线条美、力度美、肌理美等,同时又成为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没有这种外化,水墨摄影便不存在,或者说,离开形式,意境的表达就会打些折扣。
  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这样评价陈大志的作品:陈大志摄影用新的技巧,拍出了充满了水墨精神的画面。什么是水墨精神?陶咏白认为,水墨画黑白两色,这种概念化的色彩代表中国人深沉的心理。避开客观记录那千变万化的现象,而采取一种相对永恒与稳定的色彩观念来,也是从客观“表述”过渡到心理“表现”阶段。那种黑白、阴阳相合的过程,揭开现象世界华丽的表象,呈现出神秘、深沉、清秀的黑白之美,展现了一个宁静、纯粹的大地,也是纯粹的精神世界。
  这与陈大志的摄影观点接近。他认为中国古典绘画以形写神,以神写意,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简拙、淡远、虚静的意境。平时喜欢打太极拳,也喜欢研究儒、释、道等各家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陈大志,便是要在照片中传达这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可是说到意境,总会多少给人玄虚之感,陈大志的表达方法在于注重“分寸”,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追求变化的,总需要找到平衡,而“中国文化就是要讲究分寸”。他说:“所谓宁静,绝不是死水一潭似的宁静,而是要静中有动才叫静,松中有紧才是松……又好比可能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孤独不等于不自在。”
  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平衡在陈大志的水墨摄影中非常突出。知名纪录片导演张克明曾称赞陈大志的照片“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大概也是从这点出发。既然要抓本质,那在摄影中便不是“写实”还是“抒情”的问题,而源于自己如何去观看,如何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中看到“本质”。陈大志喜欢用线条简化自然景物,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寻找最动人的点线面,因为他相信“所有的事情简单才是最好的,复杂一定是不好的”。所以,他在大雾天拍胡杨林,在大雪天拍山脉,在花朵凋零的冬日拍树姿。
  水墨与摄影
  2013年6月,陈大志的作品在台北展出,期间水墨画家周澄则为陈大志在江西三清山拍摄的作品题诗,长卷作品有了墨迹更似水墨画。而中国摄影出版社在出版他的作品集时,画册主编赵迎新也使用了宣纸作为印刷介质。除此,陈大志部分早期作品中还用了印章落款,这些细节都让陈大志的摄影看上去更具画意。
  伴随着画意呈现,除了与郎静山之间的比较外,围绕在陈大志耳边另外的一个大议题便是:这些作品当真是拍出来的吗?它们看上去太不像照片了。
  陈大志作品在平遥展览时,曾有一位观影者对他说:“来,小伙子,我来教你拍拍照片,你这风光影调都太不连续了……”其实除了这位观者,大概还有不少人弄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照片是这样。
  2014年10月,陈大志在中国美术馆再办个展时,他没有让一张照片上出现题字和印章,因为他想让大家知道,这些照片就是照片,“有些人质疑,说画面是后来画的,别说我不会画画,就算会画画,也得把我累死。”
  至于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效果,陈大志开始也并不明白,只觉得“比较幸运,这个效果之前没见过”。他平时喜欢用哈苏中画幅单反相机、林哈夫617相机和禄来中画幅双反相机,胶片偏爱伊尔福Delta系列,所有照片都是自己在暗房冲洗放大。拍摄时,他遵循亚当斯的分区曝光法,在一定的光线、景物条件下,摸索“程度”控制曝光、景深,进行一次性成像;冲洗放大时,为了加强效果,他会控制显影、定影程序来加大或缩小黑白反差,但并无特殊手法。
  这些“标准”的操作程序没有一步不按照“经典”和“传统”进行,但出来的照片却没有传统的样式。答案其实仍需在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寻找,就是通过“控制”来“道法自然”:控制取景、控制曝光、控制线条,也控制显定影。
  后来,他自己这样总结:“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颗粒,实际上并不是颗粒本身,而是光线通过底片上各个‘颗粒团’中间的空隙所表现出来的效果。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这种‘颗粒团’的效果,经过加强和减弱,在某个‘程度’上,会使‘团块’构成的点 、线条、色块及其深浅变化,形成类似毛笔在宣纸上勾划皴擦出来的点、线和块,从而产生水墨画的效果。”
  其实,水墨也好,摄影也罢,观看陈大志的摄影,并不需要去纠结特定的拍摄技法,换一种眼光观看和感受世界,或许才是他带给中国摄影界最大的创新。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摄影十年大展》,可否视之为“总结展”?作为此次大展学术主持人,请谈谈你的想法?  鲍昆:也可以这样认为。这个展览基本上呈现了作为艺术的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览其实并未拘泥在纯粹影像艺术中,尽量呈现摄影文化的多元性。  在国内众多摄影节中,连州摄影年展的定位是怎样的?这十年间是否有过变化?  鲍昆:连州摄影年展一直以学术性作为自己的定位。这也是它能够在众多摄影节中一枝独秀的关键所在。十年
期刊
在此次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瑞士摄影师扬·明葛携自己的作品《储存》来到连州展出。这组作品关注人类保留资源、储存遗产问题,用含蓄而充满细节的影像让人们从生态、安全、数据等方面思考人类如何保存遗产以及这种行为的重要性。展览在此次摄影年展上备受关注,扬·明葛也获得了 “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  你在摄影领域工作了多少年?  扬·明葛:我已经在摄影领域工作了12年。之前我是一名园丁,因为脊背受伤了,才拿起相
期刊
在天上拍照是什么感受?摄影人变身“摄影飞人”又能有什么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如今,很多人都开始谈论未来的世界属于天空,科幻电影《星际迷航》的热映也把无数观众的视线引向云端之上,那深不可测的宇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去太空拍照片还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但到天空中感受一把鸟儿的眼界已变得不是什么难事。早在2011年,陕西阎良就推出了航空旅游,倍受老百姓追捧,而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通航产业有
期刊
10月29日,OPPO以“One More Step,One More Surprise!”的口号正式发布新款手机——OPPO N3。作为N系列的第二款产品,N3的1600万像素电动旋转摄像头,按压式指纹识别系统,第二代VOOC闪充,冰巢散热系统,独特的白色星环呼吸灯设计…… 都是它“更进一步”的体现,这些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外形设计  N3纯白色的主色调,延续了N1“线体主义”设计理念,
期刊
在旅途中,如何选择一款适合旅行的三脚架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旅行时我时常听到喜欢拍照的摄影人拿着脚架,嘴里嘟囔着,“真希望有一个小巧、稳固的脚架”,而这款富图宝M-4S脚架除了具备轻便,小巧等特点外,最重要的便是足够稳定!  富图宝M-4S脚架自重670克,反折后长度仅17.5厘米,宽度直径不超过10厘米,几乎可以放进任何摄影包中。从尺寸和重量方面看,它也就相当于一个广角镜头,这与很多自重就要
期刊
时尚的潮流总在轮回,在当下复古大潮涌动的影响之下,富士公司也推出了自家数码旁轴的第三击——复古旁轴相机X100T。  乍一看,X100T和前作X100S相比造型没什么差别,依然是传承近百年的经典旁轴造型。但是细看之下,有些许差别的:  1.混合取景器的再进化;  2.功能操作盘的细调整;  3.液晶屏尺寸的大提升。  X100系列最经典的细节莫过于富士公司独门利器“混合取景器”,通过一个小小的机关
期刊
无论是在咖啡馆、商场、还是公园,菲菲和小桐都很喜欢自拍。而这款深受女孩喜欢的白色机身金属质感的奥林巴斯PEN Lite E-PL 7,是她们这次试用自拍的机器。  闺蜜看点一:轻便小巧,质感十足  奥林巴斯PEN Lite E-PL7作为第六代PEN E-PL机型,在外观上沿袭了前一代旗舰机型E-PL5的设计,金属机身大面积的蒙皮设计质感十足,复古气息浓郁。颇具立体感的握柄使得单手持机手感相当舒服
期刊
一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政治、艺术、宗教等领域,始终伴随着争论。智者都知道取其利而避其害。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环境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冲突,工业趋利和人性道义的矛盾,让人们左右为难。日前中国大面积的雾霾,引发了人们新一轮的思考。几万家企业被强令关闭,在不得已的同时,也表明了无奈。至于说这些企业的职工失业,已是实在令人无暇周全的问题。许多工业企业的污染,已经危及大众的生存空间,给社会
期刊
覆盖中国国土面积1/4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连绵雄伟的天山山脉把新疆自然分割成两部分: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古诗有云“一山横亘界南北,万古雄奇塞大荒”。自古以来,由于受到天山阻隔,对天山南北的经济、政治、交通和文化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如此,我们的祖先依然凭借智慧和毅力,在天山山脉深处留下许多翻越天山古道的印迹。  贯穿天山南北的公路  1974年起,经过近十
期刊
截至2014年年末,总共17条线路的北京地铁,平均每日接送1100万人次上下班。行色匆匆的人流,在巨大的地下迷宫川流不息。地铁与每名乘客的生活息息相关,从A点到B点的旅程,承载着他们的生活、梦想、成长和喜怒哀乐。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的十几名编辑,一起做了一个手机地铁摄影的小项目,他们用手机记录自己搭乘地铁的日常见闻,讲述身边的地铁故事,也许这些画面对观者来说并无特别,但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拼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