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对策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f1s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振兴和发展的大事,必须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大力发展。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充实与建立健全农科教结合的管理机构;加大农民教育的改革力度,探求发展新路;更新投入观念,开辟投入的多元化;制定有关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农民素质;基本标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长期来,世界各国几乎把中国和农业划上等号。谈起农业,必说中国;说到中国,必讲农业。
  为了承担起农业大国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很早就作出了加速“三农”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七大已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进一步强调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提高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分析
  
  (一)文化素质低与当代农民应具备的素质不相适应
  以湖南为例,湖南省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占37.6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0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81%,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1.5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59%,而半文盲以上还占2.35%。这样一个文化素质的队伍又怎么能建设成小康社会?
  我国农村土地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不是从劣质劳动力开始的,而是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农民率先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因此,在建设农业强国中,既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农民后备军,又要培养具有一定农业科普知识的当班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
  (二)农民技术人员存量偏少,且缺乏正规训练,与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7.5名专业科技人才,低于联合国10.2的平均水平。从后备力量的教育训练来看,每万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中,只有27人在农业职业中专学习,大多数青壮年农民没有得到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据有关资料反映,湖南省有47329个村,只有农民技术人员约2.2万人,如果按每个村配备1~2名农民技术人员,则需求缺口为2~6万人。而国家从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能输送到乡村的农业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是很少的。显然,我国农村科技人才的培训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三)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与社会文明全面进步不相适应
  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个综合概念,不仅仅表现为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还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当前我国农民的思想状况从总的方面看还是稳定的。但也有相当多的农民对农村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他们一方面对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体制的新变化、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新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对农村生活开始城市化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失衡。因此,要改变目前一些农民所表现出的上述综合素质低下的状况,除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以外,还必须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的教育。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商品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掌握一至两门发家致富的门道和本领。
  (四)农民终身学习、自我教育能力不强与建设农业强国不相适应
  党的十七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乃至专业知识都有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对劳动技能、劳动效率、劳动质量也有更严格的规定。我国在规划建设农业强国中涉及到农村、农业、农民等方方面面如何发展的战略问题时,特别提出了要着力开发粮食等十二大工程。不论是实行集约型方式,还是十二大开发工程,都无不需要高素质的当代农民去创造、去奋斗。然而,目前我国农民中有相当多的人,缺乏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素质,缺乏成为“粮食大王”、“棉花大王”、“养殖大王”等等的追求。许多农民没有获取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思考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素质教育去启迪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心理,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当代农民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鉴于以上分析,要使我国农民适应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需要,必须把一般的农民教育向当代农民素质教育转移。
  “当代农民”这一概念,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对传统农民概念的更新。所谓当代农民是随着当代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集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贸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者。其标志:一是有本领。与传统农民相比,其文化知识、农业知识、生产技能、经营能力更高,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更要高一筹。二是有远见。比传统农民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改变农业现状,改造田土山水,运用当代农业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奉献精神,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三是有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勇于开拓农业生产新领域,不拘泥于陈规陋习,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断前进。
  根据我国地域特点和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当代农民进行素质教育时,须遵循以下原则:
  区域性原则。拟将我国划分为四类教育区。一是沿海发达省市教育区,二是中部教育区,三是西部教育区,四是北京、上海、天津教育区。四类教育地区的划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地区、产业之间有交叉,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以其地区的不同特点,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多面性原则。当代农民是综合生产者,因此农民素质教育不是单一的文化、技术培训,而是集政治、文化、科技、伦理道德、法制、心理、生理、人口等于一体的整体教育与培训。就是技术教育,也不是单单一技之长的培训,而是一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贸为辅的自我选择培训。在培训目标上,并非一次性达到目的,而是实施积累式的多次性培训。这种开放性、选择性、持续性的教育培训完全服从于、服务于提高当代农民素质。
  阶段性原则。当代农民素质教育是个动态概念。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时地修订教育培训目标,增加新的教育内容,做到走第一步,要准备迈出第二步,展望第三步,使素质教育不断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三、充实与健全农村教育的管理机构,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
  
  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教育的管理机构与“科教兴农”的大发展趋势是极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在“空、散、弱、短”四个方面。一是空。原有的一些管理机构如成立的农村教育委员会、农科教协调小组大都是空的,有牌子,没有位子,更没有票子,讲起 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相当普通,特别是县乡两级;二是散。条块分割,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特别是农、科、教三家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形成拳头,因而起不了大浪;三是弱。业务管理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农民教育服务部门十分薄弱,在四大块教育中,多数排不上号,随意性、依附性、虚弱性很大,经不起任何冲击;四是短。主要是短期行为突出,对理论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法规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议事日程。现行这种管理上的弊端,急待迅速加以解决:
  第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指挥机构。大农业、大科学,必须有大教育相适应,为此建立农、科、教结合的统筹、协调、指挥机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这一机构的设立不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搞个“改良型”了事,而是要真正形成有职、有权、有责,敢想、敢试、敢为的“改革型”行政实体。
  第二、加强业务管理。农民教育不论涉及多少部门,毕竟是一项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发挥职能作用,而且起到中介的核心作用。因此现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撤并。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建立省市县农业教育的科研机构,如教研室、教科所、教学研究中心等,承担起理论研究、教材编写、教育培训、科技引进推广、项目选择论证、农业教育规划的设计等工作,把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信息,科研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编辑等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抓紧抓好。
  
  四、加大农村教育的改革力度,探讨合乎实际的改革方案
  
  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根据《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宜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第一,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选择最佳的改革方案。三教统筹,农科教三家结合,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三个计划配套,形成“教促富,富促教”的良性循环,这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出发点。
  第二,改革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特别是带“农”字高等院校的招生制度,坚持从有生产实践经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二年以上的高中毕业生中安排一定的招生比例。统一报考,单独录取,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对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制定择优录取政策。毕业后实行统一分配,原则上县来县去,乡来乡去。
  第三,积极发展农村大中专远距离教育,为初高中后继续教育、农民自学成才教育广开学路。把农民学历教育,特别是广播、电视、函授教育积极引向农村,引向农户,引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减轻农村青年负担。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优越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一项基础工作。
  第四,大力发展民间科研团体和科研组织,活跃农村的科研风气。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与推广,一些民间科研组织正在蓬勃发展起来,如“科教示范户联合会”、“庭院经济协作会”等等。实践证明,这种自愿组织的民间团体和科研组织、服务组织,能够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功能,满足知识青年兴趣爱好的选择,丰富知识青年精神寄托。
  第五,在农村两大队伍建设中,大胆启用具有初高中毕业文化的有用之才。基层干部队伍和农业科技队伍是巩固壮大基层政权、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希望所在。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两支队伍,普遍反映有“五个先天不足”:一是文化偏低;二是年龄偏大;三是专业人才奇缺;四是管理才能很弱;五是信息闭塞,特别是缺少对新信息的收集和储备。为此,大胆启用有初高中文化的有用之才,多快好省充实和加强农村两支队伍。这是增强整个农村工作活力和初中高中后继续教育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
  第六,继续开展和推广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即“绿色证书”的试点工作,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技术教育体系走出一条新路。试行“绿色证书”制度,是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一项历史性的改革。因此,选择在乡初、高中毕业生作为实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重点对象是有许多好处的:一是使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建立在文化起点较高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资格证书的可行度;二是把初、高中后的继续教育从松散型、随意型逐步引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促进人才培训与经济振兴同步发展。
  第七,建立健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网络。在现阶段,可以形成若干个服务体系:一是理论指导体系。在各级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团体中,成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专业学术研究会,探讨这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二是政策配套体系。计划、劳动、人事等部门要瞄准农民特别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这一庞大的“人才库”,在培训、使用、交流等方面制订有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和人才的合理流动。三是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由教育部门牵头,对各类办学实体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四是宏观管理体系。在农村应由农科教三家联合,由各级农科教中心归口,把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与“星火”、“丰收”、“燎原”计划的实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乡镇农科教中心的建设、农村商品基地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的兴办等有机结合起来,联成农科教一体化的网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齐心协力成就一番事业。
  第八,注重提高各类农民学校的办学效益。农民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现实性很强,因而农民对直接效益、当年效益、切身效益淡薄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总是不那么欢迎的。学有所用,用有所得,吹糠见米,速学速成,这是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紧迫心理。为此,不论何种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效益意识。一般讲,可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作重点考究。
  
  五、更新农民教育的投入观念,开辟投入的多条渠道
  
  (一)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必须更新观念,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通过农民教育,把一般的劳动力训练成熟练的、复杂的、专业的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种用于影响、改变劳动质量,提高劳动水平与劳动效率的教育投入就是生产性投入。
  第二,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表明,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可以把社会生产向前推进一大步。通过教育培训出人才,去创造发展科学技术,并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物化成产品,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培育人才的投入乃是一本万利的伟大事业。
  第三,发达国家把科技教育投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投入。美国舒勒茨教授通过调查,发现美国生产的增加,由于技术设备改良的仅占五分之一,而五分之四是由于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而改变了生产与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的结果,所以,作为用于改变人才素质的教育投入,是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规模、速度和水平的一种特殊产业的投入。
  (二)农业教育的投入是“三农”建设的经济条件和物质保证,必须沟通多条渠道   第一,增加政府的直接投入,省、地、(市)县各级政府必须重新从整个国民经济支出中单独立项,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比例,并随着生产的增长逐年提高。
  第二,从农、科、教三家事业经费中确定分成比例,一般应不低于财政拨款的2%,主要用于农民教育的活动费用。
  第三,对“星火”、“燎原”、“丰收”三个计划的实施项目实行无偿支援或贴息贷款。
  第四,建立农业教育基金会,扶贫助学基金会或奖学基金会。
  第五,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用于扫盲和农村农民技术教育的部分要保证10%-15%。
  第六,鼓励城市企业单业、大专院校、知名人士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教育,乡镇农校、农科教中心实行定点支援。
  第七,国家确定每年补助乡镇农科教中心的经费,根据事业规模的发展,宜迅速提高标准,并严格督促到乡到位。
  第八,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建设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通知精神,“十二五”期间,要有15%-20%的乡镇成人学校达到示范校标准,省、地(市)、县三级要实行重点支持,所在乡、镇要象建设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一样切实抓好这项基本建设。
  第九,对农业院校带“农”字专业的困难学生,要酌情提高生活补贴标准,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十,对县、乡、村各类农业学校,成人学校、农科教中心、农民技术培训中心的校办产业,应在减免税收、划拨生产基地等方面享受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的同等优待政策。各级各类成人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举办经济实体,由“输血机制”逐步转变为“造血机制”,提高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六、认真学习与实施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民素质教育的优良环境
  
  第一,树立坚强的法治观念,对中央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中与农民教育有关的部分必须用好用够。重新组织学习、宣传与实施,把农民的素质教育逐步引向正规化、制度化、法规化的轨道。
  第二,用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农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级党政领导,必须力争达到五项要求;一是明文规定了的对农民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要不折不扣地兑现落实,决不能找“借口”,搞“变通”;二是政策规定中有伸缩性、有幅度的,要按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的原则去落实。一般来说,“给”时要从高限,“取时”要从低限;三是上级只规定了原则而没有规定具体条文的,要以积极的态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加以落实;四是上级没有政策规定的,要按照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整体战略和整体部署,积极出台本地区本部门的政策措施;五是同时面向各部门的政策规定和保障措施,执行时要体现教育优先的战略思想,向教育倾斜。
  第三,借鉴国外的经验,加速促进农村教育的立法工作。许多国家的农村教育立法早在二十世纪就开始了。1924年英国制定了《农民教育规程》、1958年日本制定了《乡村教育法》、1965年美国制定了《成人教育法案》,农村教育立法已成为各国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世界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普遍趋势。目前,在《教育法》的统一规范下,农村教育的立法工作已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要求尽快落实。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25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云南文联、贵州文联、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摘要: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是精品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2003 -2010年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精品课程中教学录像的完备性和共享性存在瓶颈,其画面质量参差不齐等现状。文章就目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录像的设计、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性策略来改善教学视频在精品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教学;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应用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4
敦煌舞作为古代舞蹈与西域舞蹈的集大成者,将细腻的中原舞蹈和中亚、西亚舞蹈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敦煌舞。敦煌舞是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靓丽景色,不仅凸显了
新加坡画家陈军荣“易艺同行”个人画展,于3月29日至4月13日首次在北京798艺术园区芳草地画廊举行,共展出陈军荣近八十幅融合易理的绘画创作。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钧、官、哥窑齐名,同时也是中国八大窑系之一,以烧造白瓷驰名。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因曲阳县宋代隶属定州,故得名。据考证
世间非凡的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人生、自然或者社会具有高度的自觉,内心情感丰富且总是散发着和谐的韵色。他们的作品仿佛自然而然汇聚成一种思想,生前身后簇拥着众
我第一次面对珂勒惠支作品,是在东京银座画廊见到的《女人和死去的孩子》。母亲太过悲伤,死死地抱着孩子,下颚紧紧抵着已经死去孩子的胸。有那么一瞬间,恍惚觉得母亲几乎要把
<正>~~
期刊
为提高虚拟力觉再现的精度与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弹簧-质点力/变形模型,它将物体以受力点为中心,沿径向方向分割为呈同心圆分布的弹簧-质点系统。系统中各个质点的相对位移的叠加对外等效为物体表面变形,与之相连的弹簧弹性力的合力等于物体表面的接触力。该方法由于分割只涉及到发生变形的局部区域,不需要对整个物体进行大量的矩阵运算;进行了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的变形测量,推导了模型参数;基于此力变形模型,利用DELTA
2014年3月7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新书研讨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11层会议室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处处长杨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