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新疆哈萨克族冬不拉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学习制作”的田野工作方式,结合“感官转向”的观念,分析“一把”冬不拉背后的微观工艺形态、物理声学、音乐表演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语境,进而为乐器文化研究提供另一种解读路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疆哈萨克族冬不拉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学习制作”的田野工作方式,结合“感官转向”的观念,分析“一把”冬不拉背后的微观工艺形态、物理声学、音乐表演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语境,进而为乐器文化研究提供另一种解读路径.
其他文献
文章以土默特地区杨家堡村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土默特地区蒙汉杂居村落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结构,考察了现代社会下村落的居住人群和他们的音乐生活,论述了音乐群体地缘和业缘的关系,阐释了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蒙汉杂居村落的音乐生活及其文化认同.从而全面地分析当下村落多元文化的共存,解读多元民族同一区域的文化认同,最终回到民众音乐生活的本真.
四、西周“周乐”的历史与其文化特质由上可知,“三礼”所载西周“周乐”其实就是“六乐”以及“诗乐”中的《雅》《周颂》及二《南》.这一发现表明:《雅》《周颂》和二《南》即西周“周乐”的主体.这意味着西周“周乐”是有文化根基的,而此根基即是姬周人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本节拟对其文化特质略加概论.如果说文化图式与其历史有着正相关①,那么,姬周历史脉络的梳理当可使西周“周乐”的文化特质更为彰显.笔者以为,西周历史中两大基本史事——“姬周王朝”和“礼乐制度”尤应得到关注,此乃西周“周乐”文化特质形成的两块基石.
中国近现代史分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音乐史著作(尤其是断代史)的撰写,首先就是要界定著作历史叙事的时间方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包括地域音乐史)更是需要我们认识“近代”“现代”与“当代”的时间断代划分.除此以外,地域音乐史研究更依赖对地域音乐史料的发掘、整理与利用,也离不开对这些史料的理性认识.
释开霁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重要琴僧,祖籍安徽,一生经历坎坷,曾在浙江多个寺院任住持.以往琴界多认为他与“新浙派”有关.本文认为开霁的古琴主要师承自安徽严仿石、山西范季英、范退庵,其谱系主要源自《春草堂琴谱》,与浙派并无关联.师从释开霁学琴的人很多,除了释家子弟,主要有温州的马元熙、安徽的释根如、浙江嵊县的张味真等,由此而形成了一个较广泛的师承体系,对近代浙江乃至江南地区的琴学传承,具有一定的影响.
图林·哆是蒙古族各部共享且各具特色的艺术形态,是具庄重典雅、威严肃穆的仪式性长调歌曲.随着历史变迁,乌珠穆沁部图林·哆的内涵与外延也经历了三次变迁:一是清朝前的乌珠穆沁部图林·哆《圣主成吉思汗》《亦禾宝格德宝勒根杭盖》《无比尊贵的喇嘛》是兼具民族认同和部落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二是清朝对乌珠穆沁部进行行政划分后,另出现了一套图林·哆与之并存,同时,图林·哆逐步失去了严格的“朝政歌曲”“宫廷歌曲”之意,转向成为各王府礼仪性长调歌曲;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乌珠穆沁部重新进行了行政划分和疆土划分,使今东乌旗
周敦颐作为宋代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有原创力的哲学家,在其著作中阐述了天道观、心性论与工夫论,并进而论述了礼乐、刑政、教化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建构了一个贯通内圣外王的完整思想体系,重心落在伦理道德的阐发上,而礼乐是伦理心性修养的一个路径.其礼乐的“淡和”思想内涵具有自身发展逻辑,既表现为乐声淡,也表现为人心淡,涉及音乐风格及人格诸层面,“淡和”观的思想动因一是与“主静”思想有关,其静异于道家之静,乃儒家修为去欲之静;二是体现为以儒为主、融合道佛的思想特色,其“淡和”观在中国音乐思想史上有深远影响.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极其重要的剧作家,其以“自然人性论”为指导的戏曲思想,尊重个性,肯定人欲,提倡人情,不失为明中后期戏曲界的一股新流.本文以徐渭最具代表性的杂剧《四声猿》为例,通过对其戏曲思想的解读,揭示出哲学思想对文艺产生的影响,其不但丰富了中国音乐思想史宝库,而且至今仍昭示着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曾侯乙编钟标音,主体由“四曾”“四基”“四角”构成,可称为“角-曾”十二音(或十二声).关于“角”“曾”,学界有不同解释.有的认为“角”同于“(甫页)”,代表“基”上方纯律大三度;有的认为“角”代表“基”上方五度律大三度.关于“曾”,有的认为是“角”上大三度,有的认为是“基”下大三度,又分别有纯律和五度相生律两种律制判断.从测音数据分析“曾”“基”角“术语的律学内涵,是曾钟律制研究不可回避的环节.通过观察”基-角“”曾-墓\"音程测音数据所体现音程值与纯律和五度相生律大三度的亲近关系,文章认为从测音数
“气”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概念.它贯穿于汉代构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之中.追述“气”概念在汉代天人哲学体系中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思辨范畴的变迁,有助于展开对汉代乐律思想的考究.研究表明:气在《周易》体系中,称为卦气;气之于日月星辰的天文学体系,称为节气和候气;气之于十二律管的乐律学体系,称为律气.汉代是这种关联的滥觞时期,气的概念和范畴在汉代被演绎成为无所不包的介质.由于气论哲学以“运数”(度量)的数量关系来归纳类比范畴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在汉代,出现了天数、历数、术数、律数的综合与同一.采用“以气
本文讨论了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的基本史学理论问题.中国音乐思想史首先是历史学科,历史观是最重要的学科基础,但中国音乐思想史的历史观不是来自学者的头脑,而是以对象为根据的“综合的史观”.本文结合中国文化里独特的知识论和音乐学者的跨界作业、超学科甚至反学科现象,倡言历史研究的“同情的理解”和“具体的解悟”,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古人.本文作者总结了自己的材料观,提倡生与熟、新与旧、官与民三种材料的结合使用,注意活态文献研究,以及立足于对象特点的“长时段、个案化和跨学科”的方法观.